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

时间:2023-12-19 07:28:39 教育 我要投稿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哭泣,来,我们做个问答游戏。第一个问题:当你的孩子哭泣时,你会怎么做?陪着他。抱抱他。拉着他的手。抚摸他的背。……

(集合)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

  第二个问题:孩子想吃冰激凌,但是因为太晚了,小卖店关门了,买不到冰激凌了,孩子伤心地哭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做?

  跟孩子讲为什么买不到冰激凌的道理。

  耐心地告诉孩子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

  去另一家小卖店买。……

  这是李岩曾经在线下讲座中做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现场的父母分成两组,A组拿到的是问题一,B组拿到的是问题二。两组父母分别给出的回答就是上面呈现的状况。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不面对具体事情时,父母们都能想到许多非常好的安慰情绪的方法。然而一旦面对具体事情,大部分人的关注点就聚集在了事情本身上。

  现实生活中,心情总是基于事情而产生。所以我们常常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

  把“心情”与“事情”混为一谈,试图通过处理“事情”来安抚“心情”。

  当然,冰激凌是个小事,如果能办到,我们当然可以再想办法給孩子买一根,这样也算是安抚了孩子。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掉的。

  比如当孩子因为不想上幼儿园,或者不愿意妈妈去上班而哭闹,我们总不能就真的选择不上幼儿园或者不上班吧。况且,在成长的长期状态里,我们也绝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一次次跳出来帮他解决问题。

  只有孩子自己具备了调节情绪和应对环境的能力,才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因此,通过解决事情来安慰心情的方法,并不应该作为安慰情绪的首选方法。

  我非常喜欢李岩关于养育目的的观点:“养育的目的,不是打造适应孩子的环境,而是培养适应环境的孩子。”如果我们都同意这个长远的养育目的,那么我们在安慰孩子情绪的时候,我们安慰的目的就不是让每件事都顺心如意,而是要让我们的心情去适应事情。

  现在,回到主题——

  当孩子哭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建议是:暂时先什么也不做。

  呃,就个人感受而言,这是最难的了。

  “止住孩子的眼泪”,这绝对是一种父母本能。只要能让孩子停止哭泣,父母愿意做任何事。

  这其中,还有一种隐藏的心态是:当我们感觉自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时,为了掩藏无力感,我们会焦虑,会恼怒,甚至会指责孩子:“哭!有什么好哭的!”

  “什么也不做”的意思是先控制住这种本能,以及自己因为这种本能而产生的情绪。(我通常会用力咽下已经到嗓子眼的那一句安慰或者说理,深呼吸一次,然后展开双臂说:“来,让妈妈看看/抱抱。”)

  然后,前面第一个问题的各种答案都适用在这种场景。通常情况下,身体语言——拥抱、抚摸、亲吻、拉拉手、拍拍背——比语言有效。

  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就尽量简单,比如:

  “哦,是吗。”

  “真的呀。”

  “我知道……”

  与此同时,让孩子尽情哭泣。

  关于“哭泣“,以及”陪伴孩子哭泣“的重要意义,惠芙乐在《倾听孩子》一书中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这里摘录一段:

  “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孩子哭是为了排除所受的伤害。有你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

  他会认为,正当一切都乱做一团时,是你来到他的身边,与他共度难关。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他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

  所以,倾听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对的困境,并从所受的伤害中得以恢复。

  道理并不难理解,方法说起来也简单。但是,我始终认为,“陪伴孩子哭泣”是我经历过的最难的事。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游游大概4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第二天要出差而哭泣。她一向抗拒我出差,但最多哼哼几次,抱抱亲亲就好了。但是那次一直一直哭。

  前两个小时我还能默念“大人要做孩子的情绪调节器”而保持镇定。但是抱着哭,躺在床上搂着哭,哭睡着了醒来还哭,并且配上“为什么我哭了那么多回你还是要走?”以及“我一想到你要走,眼泪就控制不住”这种句句戳心态的碎碎念,我几乎崩溃。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相关文章: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12-19

读懂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04-26

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人的关爱11-14

每个孩子都该熟记的安全童谣11-30

所有哭泣的孩子,都渴望父母的接纳!11-03

儿童有权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04-20

孩子哭泣的时候12-05

父母要珍惜孩子的每个第一次11-28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11-24

孕期每个指标都关系胎儿健康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