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坏脾气不遗传给孩子?

时间:2023-12-25 08:23:33 教育 我要投稿

  有的妈妈说:“我家娃从小脾气就急,这点随我,我就是爱着急,压不住火,这可怎么办呢?”

如何让你的坏脾气不遗传给孩子?

  今天我们就聊聊,好脾气与坏脾气的话题。

  什么是好脾气?

  在某一次情景之下,流露出的情感反应被称为“情绪”。如果在生活中,面对难过、失望、不满的情况,能够经常自我排解,表现出积极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具有的“好脾气”。而有的孩子少有不满,立刻情绪暴怒失控,大哭、撒泼、打滚,不听劝阻,不理会大人的安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脾气”。

  那“好脾气”是如何来的呢?我想告诉大家的,“好脾气”的“养成”比“遗传”重要。

  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和“外交家”

  父母每一次面对孩子流露出的情绪,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养成”过程。

  生活中,我们会鼓励孩子,你收到礼物,也许并不喜欢,你也要表现得很高兴,并说谢谢。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做到如此,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情绪掩饰”。

  研究者发现,“情绪掩饰”的能力,从婴儿时就具有。几个月的时候,妈妈逗宝宝玩的时候,经常做出喜悦、惊讶的表情,于是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后来,孩子慢慢发现,当自己做出喜悦、惊讶的表情时,自己被更多的关注与鼓励,就会更多这样的表现。

  因为孩子在处理情绪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参照”,他们会有意识向着最亲近的养育者希望的样子靠近。每一次孩子剧烈的情绪反应,家长的安慰,都会让孩子得到一定的暗示。

  比如,哥哥把弟弟的那份草莓也吃光了,于是弟弟大哭。妈妈抱着弟弟哄:“哥哥真是坏哥哥,不给弟弟留点,我们再出去吃冰淇淋,不带哥哥去。”那么,弟弟得到的暗示是:“我有足够的理由大哭大闹,是哥哥的错误让我如此的,下次我吃东西也可以不给别人分享。”

  如果妈妈告诉弟弟:“草莓没有了,我们一起和哥哥再去市场买一些,这一次我们一起告诉哥哥,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那么弟弟就不会把草莓被吃光,看成是足够生气大闹的理由,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上。

  孩子的“好脾气”,是父母在一次次处理孩子剧烈的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外交家”,他们天生会依照家长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你平时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暗示影响。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

  我们常说,三十岁之前,父母对你的容貌负责;三十岁以后,自己要对容貌负责。有人“面善”,让人觉得容易接近;有人脸上戾气重,让人觉得不敢接近。

  你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前者吧?那么你要做的,首先是管好自己的言行。所以,在你给孩子教导的时候,一定要从正面去引导和教育,比如“我们绝对不能依仗身体的强壮,欺负别人,或者用暴力解决问题”。

  其次,你能为孩子做的,是维持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因为,孩子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下,更容易对积极乐观的情绪保持更深的印象;而在冷漠争吵等氛围之下,更容易记住那些消极的情绪与事情。

  比如,过年的时候,全家和乐,吃饭的时候让老人坐首席,大家要彼此说祝福的话,孩子玩的时候发生争吵,也要说过年大家都高兴,彼此谦让,不要打架。那么,敬老、祝福、谦让,这些生活片段,就好像照相机定格在孩子的头脑中,就为他的“好脾气”多了一次积累。家里一团和气的气象,就给他了一个积极的观摩对象。

  反过来,家庭中经常爆发争吵、持续冷战,或者孩子犯错误之后,暴力解决问题、无休止的挖苦讽刺,都会成为孩子的反面“观摩内容”。孩子从中学到错误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时间一久,“好脾气”自然难以养成。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对家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成年人,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想培养孩子的“好脾气”,要从关注自己开始。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积极情绪,给予及时鼓励表扬,减少自己的消极言行,如挖苦讽刺斥责等等,这些是作为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