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父母读书会上,有位妈妈跟我分享了她跟孩子的相处模式:
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先是和风细雨,妈妈好言相劝;
孩子行为不改,然后暴风骤雨,妈妈大声呵斥、恐吓打骂;
孩子小心改正,啜泣收场,妈妈内疚后悔,于是道歉和好;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呢?
每次都要告诫自己下次一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下次下下次,还是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样下去的后果你想过吗?
想要改变,先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了解:打骂和惩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很多教育理念都做了大量研究,体罚会使孩子更具攻击性,更具有反社会的倾向,长大后更可能蹲监狱,或者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另一类惩罚的杀伤力堪比体罚,包括羞辱、斥责、挖苦和威胁,这些手段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比肉体上的伤口更难愈合。
我们惩罚孩子,或者对孩子打骂说教,初衷是希望孩子记住教训,为自己的行为吃点苦头,长点教训,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的行为才能改正。
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我们从哪里来的疯狂想法,想让孩子变的更好,必须先让他们感觉更糟糕!身为父母,我们并不清楚自己以爱孩子之名,借为孩子好之由,做了多少伤害孩子的事情。
剖析:我们会在何种情况下惩罚孩子?
试着回想,你最近对着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刻,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不管你有没有觉察到,不管你是否承认,惩罚的出现,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感觉:
1、我觉得生气,所以我要骂你;
2、我觉得沮丧,所以我想发脾气;
3、我觉得担心害怕,所以我要威胁你;
4、我觉得今天过的糟糕透了,所以我要找你出气。
有一个员工在单位被领导指责,下班路上遭遇车祸,跟对方吵了一架,还好没有大事,处理完之后到家,一肚子气,看到孩子撒了一地的玩具,张口大骂,你看你弄的乱七八糟的,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替我想想,我上了一天班回来还得伺候你们一家老小!
如果换种场景呢?
你刚升职加薪,老板对你很器重,鼓励你好好工作,你在回家路上听了个音乐,到了楼下让自己停顿了一会,调整成妈妈模式,开心的上楼,迎接你的还是一片狼藉,但看见孩子,你迫不及待的抱起TA,听TA喋喋不休的说起幼儿园的经历。
看出区别来了吗?同一件事情,如何面对和处理,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情。
解读:孩子行为背后表达的情绪和需要
也许你会说,有的时候,孩子确实会做出一些让我很生气的行为,比如跟同学打架,比如要东西不给买就大发脾气,我想告诉你的是,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需要。
而孩子的情感发展和语言表达,在6岁以后才趋于稳定,孩子有了不好的感受,最初就是通过发脾气、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的,再后来,他们会在游戏中表达,最后才能学会用语言表达。
也许你会说,我的孩子10岁了,还是一样不会跟我表达,对不起,那是因为你的孩子不够信任你,或者,是你过去的养育方式,让你的孩子不敢开口。
换言之,我们要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作是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需要花点心思,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密码,去翻译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孩子跟同学打架,也许是因为被同学欺负,反抗的时候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还不够好;孩子要东西不给就发脾气,也许是因为他缺少你的陪伴,需要物质的慰籍,也许是你过去一再的让步让孩子觉得没有底线。
改变: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
成为父母的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我看过最好的答案就是:孩子是引领我们成长的那个人,借由孩子,我们有机会重新养育自己,因为我们想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所以我们努力成长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的那个人。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的事,很少很少,我们对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那么在他们还愿意依偎在我们怀里听我们讲话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你的孩子,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玩耍,多一点耐心听TA慢慢把话说完,也许长大以后,TA并不记得这些小事,但是父母悉心陪伴的感受,会如春风细雨般留在孩子的心里,成为孩子面对未来挑战的勇气来源。
养育,就是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怎么做,那我们就先努力做到吧。
【孩子的问题靠打骂就能解决】相关文章:
孩子犯错 只需话就能解决12-24
怎么解决与孩子沟通的问题05-06
解决孩子的咬指甲问题10-11
怎么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11-29
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12-08
打骂孩子的后果08-08
怎么有效解决孩子积食问题11-19
如何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11-22
和孩子共同解决问题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