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事就怪妈妈

时间:2023-12-31 08:17:12 教育 我要投稿

  单亲妈妈是近代社会一个显性问题,很多国家的政府及公益机构设置了专题救助,但是,可能较少人关注另一个实际存在但不怎么显眼的隐性问题:伪单亲妈妈。

孩子出事就怪妈妈

  相信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每天从睁开眼就开始忙活孩子,孩子吃喝拉撒都是自己的事,好不容易老公陪陪孩子,就是一堆的指责,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孩子不管,却不停地指指点点,孩子出了事就怪妈妈,这样的滋味相信每个妈妈都忍受不了。

  近二十年来,“伪单亲妈妈”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这个具体例子。

  【爱玩乐的“假爸爸”】

  晶晶爸是“80后”,做装潢设计的,和很多工作队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上是不愁的,时间上也比较自由。但是对3岁的小晶晶,他是撒手不管的,基本上都是晶晶妈在带。晶晶爸很少着家,他三天两头地往外跑,和朋友K歌,泡吧,甚至和单身的姑娘调笑几句……原来,晶晶爸是独生子,又是搞艺术的,虽然早早成了家,生了孩子,但他还没有在心理上接受为人父的角色。他还是喜欢婚前那样潇洒的单身生活,一想到尿片、奶粉、孩子的哭声,他就头大,不知道怎么处理——所以,他习惯性地躲进原来的生活轨道里,选择从现在的小家庭里“消失”。就这样还整天对老婆指指点点!

  这种状况很容易诱发母亲的焦虑,引起稳定家庭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为什么呢?

  【父亲的缺席影响独立】

  人格的形成。日常的生活自然不像古希腊悲剧那样戏剧化,读者可以将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或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理解为一种隐喻的方式。实际上,俄狄浦斯情结或厄勒克特拉情结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孩子与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三角关系。

  【婴儿时期,孩子主要面临的是与母亲的对应关系】

  由于母亲的哺乳,婴儿在初生不久逐步具有意识后,会高度依赖母亲,甚至以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个共生的整体;但随着孩子学会爬行和行走,他的世界拓展了,孩子也慢慢与母亲分离,体会到个体的存在。在此阶段,父亲的存在能够很好地帮助母子的分离,促进孩子顺利地完成第一次个体化历程。

  【幼儿期,孩子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有性别意识】

  此阶段孩子开始学习从两人关系走向三人关系。其中,父亲扮演了权威和规则的角色。此阶段父亲的缺席会使孩子的规则感缺失,影响其超我的形成;同时,父亲的缺席通常使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更加紧密,这对后一阶段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TIPS:好爸爸懂得,睡前放下手机,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哄孩子安然入睡。

  【写给伪单亲妈妈】

  对于伪单亲妈妈来说,怎样尽量避免父亲的缺席带来的问题呢?

  对于物理距离远的爸爸,要想办法拉近他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对于本身有缺席倾向的父亲,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做好沟通。

  让他了解到一个父亲在家里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这个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必要的时候可以借用一定的外力。晶晶妈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和晶晶爸积极沟通,让他体会到孩子带来的乐趣;一方面也请晶晶的姥姥姥爷出马,给自己和晶晶爸创造二人世界。

  简言之,父亲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尽量不能让他缺席;但是真的无力回天时,可以考虑在家庭外适当补偿的办法,给孩子创造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例如师长、偶像、咨询师,甚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等等,都能部分地替代父亲的作用,帮孩子塑造内心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