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一位英国艺术系教授聊天时,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词。
不是真的用水洗。这位教授告诉我,每年都会碰到许多中国来的孩子,绘画基本功极其扎实,但总觉得作品中缺乏创意和情感。好像眼睛里蒙了一层灰,看到的世界并不十分五彩斑斓。
教授笑着问我:「中国的视觉污染是不是很严重?」他的对策也很简单,让学生们多往美术馆跑跑,用名作「洗掉」那些固化的概念。
他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孩子的眼睛是一张白纸,只能用大师的画笔去涂抹它。」
中国走过了追求温饱的时代,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我们不再只关注物品的实用性,更关注它背后的品牌文化与美
学内涵。在发现美的事物中,我们感到生而为人的快乐。
父母愿意与孩子分享生命中的一切。从奶粉到早教,他们都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挑选最好的、最贵的。然而到了美学生活中,父母却倾向于把孩子悄悄推开,用「他们不懂」这样的借口,给孩子挑选更「实用」的东西:饱和的色彩、卡通简笔画的造型……和父母喜欢逛的家具店比起来,孩子的世界看起来要粗糙得多。
孩子不懂吗?孩子什么都懂。他们什么都看得到,听得到。这种对于孩子欣赏能力的矮化,无益于他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好比一个人生活在没有字的世界,很容易变成文盲;生活在缺乏美的世界,人很容易变成吴冠中先生口中的「美盲」。
美盲缺乏一种人最重要的能力:寻找快乐。这也是许多孩子学习绘画、音乐的原因。美让我们感到喜悦。孩子们学习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一种在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方法。
为此,我们几个海归年轻人创立了新锐美术教育品牌「小孩美术」,让中国孩子从小就能从全世界最好的艺术作品中吸取养分,不再需要「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