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增强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识和能力。组织了二十多次讲座,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10万字的情报研究,并请专家指导,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两条腿走路,并找到了结合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密切地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音乐活动与幼儿合群性研究”、“美术活动中的交往、合作”等课题,将教科研融合起来。同时,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
3、教育、教学和科研同时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一把五大领域目标和课题研究目标融合起来,制定本园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体系。其二设计了心理教育活动教案50篇、体育游戏活动24篇,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三项、中班四项、大班四项共60篇。其三教师的儿童教育观有了较大转变,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树立。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情绪饥饿】相关文章:
孩子个儿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1-25
孩子不长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22
孩子咳嗽憋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22
孩子地图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29
孩子啃指甲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0-08
孩子将来不孝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1-04
孩子说耳朵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23
孩子自闭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1-12
孩子手指盖上有白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