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时间:2024-01-27 17:32:49 教育 我要投稿

  一、什么是安全意识,就是自己会照顾自己,自己能照顾自己。

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培养的真正意义和目的,通过让孩子认识“不安全”、接触“不安全”来帮助他们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引导孩子认识哪些东西是“不安全”的,是会给他带来伤痛的。

  我们做家长的是需要保证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玩耍、生活,但绝不是杜绝一切的“不安全”,绝不是让孩子不认识“不安全”,也绝不是的把孩子跟“不安全”隔离。我们要清楚地区分: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收藏“不安全”;杜绝“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不接触!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保护、事事包办、代办,尤其在3岁以前,孩子的很多体验权都被家长的“无私奉献”给剥夺,没有体验过,何来经历?没有积累,何来经验?于是,使孩子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儿,3岁时是什么也不让碰、什么也不让摸;3岁后就成了碰不得、摸不得的“高档商品”,5岁后就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张口的时候没送饭,“小皇帝”一生气就不吃饭!而所有的这些都恰恰忽视了孩子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面对困难、挫折,勇于尝试、不放弃时,其实是孩子自己在完善和锻炼自己。而不是优裕的生活让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而是家长们在无知地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生活的低能儿,从而消磨了孩子的意志,扼杀了他们的奋斗精神。更忽视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灵性,还窒息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精神。由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依附性强,很难具有努力探索以解决问题、迎接生活挑战的能力。

  在青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就如我们现在做老师、家长的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如娇生惯养、倔强、任性,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虫;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二、研究告诉我们:婴儿一出生就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1、眨眼反射。婴儿一出生,突然把他们从高处往低处晃悠,由于重心失控,婴儿会用力眨眼、握紧拳头,有的甚至会紧张的啼哭,这一切的行为反应都说明了:人一出生就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

  2、“视崖”实验。早在1960年,国外的两位研究者就对36名婴儿做过一个叫“视崖”的实验(专门测量婴儿深度知觉),实验结果表明:当高度为26厘米的时候,会越过深滩的:7~9个月的婴儿有68%;10~13个月的有23%;而当高度大于90厘米的时候,只有3个越过深滩爬过去找妈妈。这就说明绝大部分的婴儿对于高度是有感知能力,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他们是能够基本分辨“安全”和“不安全”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于“不安全因素”的恐惧感就会越明显,保护意识就会越强。这就是我常到家长跟我说:“这孩子小时候,可好了,谁抱都可以,干什么事胆子也大,现在倒好越大胆子越小了!”通过“视崖”实验就回答这个疑问。

  4个月-3岁是婴幼儿儿建立安全意识的关键期,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关键期,才能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孩子也轻松地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方法。

  4个月开始认识“烫”;6个月开始掌握从高处下;8个月掌握开门、关门、开关抽屉、柜门,如何保护自己的手;12个月掌握往高处爬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三点。

  所有的这些,我们做家长的都必须履行两大职责:1、创造安全氛围供孩子体验。要让孩子亲身经历和体验,比如认识烫,只有通过接触,他才能感受“烫”给他带来的不良感觉,我们可以用杯子接好稍烫的水,拧紧后,让宝宝从玻璃杯的外部用手轻轻触摸,有了这种不好的感觉,再打开杯子让他观察“烫”的水和食物上的热气,并让扶着他的手在适当的高度感受水蒸气的热度,这样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莽撞被烫了。

  2、告知。也就是说家长有义务告诉并让孩子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同时,我想问我们的家长:你们想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既敢大胆尝试,又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一套:

  三、简单易行的方法

  方法一、培养一个“疯”孩子。常跟孩子玩“疯一疯”游戏,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领略快乐,享受亲子时光。

  因为通过“疯一疯”游戏,既可以舒缓他的恐惧情绪,又能使孩子的空间知觉和视觉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1、你追我赶游戏。比如:“虫虫飞”。

  2、 “卖小猪”游戏。由低到高,由直变曲。把孩子放在毛巾上拖着走→拖着跑→拖着转圈→拖着乱扭;杠在肩上→倒扛着→倒提着。“卖小猪,卖小猪,我的小猪圆嘟嘟,又白又胖真可爱,谁买谁就会幸福!”

  3、 “炒菜”游戏。把孩子放在床单里,爸爸妈妈一人提一边,提起来在空中荡,两手两边拉扯,让孩子在里面翻动,象炒菜一样。“炒豆子”

  方法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的“冒险”空间。让他去尝重试,去实现自己探索,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三要”法则

  一要,做孩子的鼓励者和保护者,而不是训斥者、代劳者。主要用在--做有些冒险的事的时候,比如:爬高爬低、跳上跳下、开关门和抽屉等等。

  二要,做孩子的引(指)导者和欣赏者,而不是教导者、帮助者。比如:吃有核、有刺、有壳的东西时,在一旁提醒她注意写什么,并随时关注;拿取危险物品、牙签、端烫东西;喝水、吃饭(稍烫)的、自己拨糖果、鸡蛋等等。

  三要,做孩子安慰者和理解者,而不是打击者、施压者。当孩子跌倒或被碰撞到哭的时候,有的家长居然会不许孩子哭,打击她,压抑他,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人格扭曲。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惹不起,躲得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态度。会打造出一个遇到困难就逃避放弃的消极孩子;

  第二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咬牙切齿式)。会打造出一个“忍者神龟”(懦弱、前怕狼后怕虎、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种:缺乏爱心。因为他收到挫折的时候,得到的不是爱和安慰,而是训斥和打击,那他也只会用这招来应付别人和你!不客气一点地说,大人你也有不小心磕磕碰碰的时候,也会疼和难受,这个时候,当你也需要他来关心你的时候,请你放心,他是不会来做的,因为他不会!因为他一直以来接受的只是训斥和打击!所以,不是他不做,而是他不会!

  对待孩子因曾经的“挫伤”经验,造成逃避行为时,家长采用的解除办法。

  1、放松神经和心情。(深呼吸)拿出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甜美的笑脸。

  2、和孩子一起到现场分析失败的原因。(手指点)拥在怀中或抱坐在腿上。

  3、共同分担责任。(双手拍肩)先说出自己的责任:“主要是妈妈没看到或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要能在你身边帮助你就不会了?”

  4、鼓励和激励重试。(竖起大拇指再握)当他放松了紧张的情绪,就立刻利用他的逆反心理,激励他重试。这样,通常孩子早就跃跃欲试,心动而又行动了。

  所以,当她跌倒时,我们要鼓励她自己站起来后,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她:“一定很疼吧,不哭,不哭,告诉妈妈摔哪了,哦,这呀,妈妈亲亲,我们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摔呢,是不是没踩稳,没事,待会我们再试试,……”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学会找成功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怎样才算是安慰和理解呢?

  1、理解:抱在怀中亲吻,让孩子趴在肩膀上哭,轻拍或抚摩他;家人的怀抱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发泄场所,能使心灵很快获得抚慰。

  2、安慰:一定是很疼呢,要不我们家宝宝是不会哭的,来在妈妈怀里哭吧,等一下宝宝就不会哭了的,对吧!适当的哭泣,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快。“男人哭吧不是,孩子摔疼了哭不是错!”

  而非训斥:说了叫你别弄,你还去弄,这下好吧,不听妈妈的话,摔了,活该……

【培养宝宝的安全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安全意识01-26

培养宝宝耐心的三秘诀教你如何培养宝宝的耐心01-26

爱心小培养:宝宝照顾宝宝01-26

培养聪明宝宝的办法05-19

培养宝宝生活规律01-04

聪明宝宝培养秘籍01-26

培养宝宝的主动言语01-26

如何培养宝宝的情商?01-26

培养宝宝学舞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