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打父怂恿继续 反抗精神如此培养?

时间:2024-01-28 16:56:04 教育 我要投稿

  近日一段名为“台州惊现一起事件”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一个孩子猛扇另一个孩子巴掌,拍摄视频的大人非但没有阻止,还笑着怂恿孩子继续打,令人惊讶的是,被打孩子的父亲当时就在边上看着。据悉,当地官方已介入调查。有记者了解到,被打孩子(毛毛)爸爸当时没有劝架,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怂恿小伙伴打毛毛,他的意思是,做这一切只是想把毛毛的“反抗意识”挑动起来。小编看到这一切表示很无语。尤其是毛毛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巴掌并没有反抗,只能双手护住自己的脸;而得到大人们鼓励和怂恿的小伙伴之后下手更重了。小编只想问:当爹的,您是亲爹吗?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有暴力倾向和心理畸形,等孩子长大成人,一双铁拳挥向你的时候,希望您能有点儿“反抗意识”。

  3岁男童被扇耳光父亲怂恿继续打

  再往深里想一步,孩子爹口中的“反抗意识”,究竟是一种反抗命运的斗志,还是暴力的回击,或是坚韧的生命力?不管怎样,如此以暴制暴的培养思路只怕会适得其反。孩子有善良友好的天性,有或张或弛的性格,都按这种简单粗暴的培养方法,再好的先天条件都会被扭曲。

  家长们平时带小朋友们一起活动,难免遇到冲突打架的时候,这时候大人的反应应该是怎么样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劝慰,还是替孩子“出头”呢?

  孩子被打,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处理

  一、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我们教育孩子懂得谦让是对的,但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地忍让,这不是谦让啊。当孩子已经无法忍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打我,我就打他!”我们就要蹲下来跟他好好地沟通,沟通他的感受、想法还有他的情绪,是生气还是委屈。沟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知道谦让并不等于忍让。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同身受

  用心感受孩子的被打以后的心情和感受,并积极地回应你听到他表达不满情绪时的感受,在孩子被打以后,不要冲动的替孩子做任何决定,不妨先静下来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三、引导孩子说出内心需求

  在倾听完孩子的倾诉后,要引导孩子说出此时他的内心需求,让孩子自己说出来,他是打算忍受,还是打算还手。尤其是在孩子生气和委屈时需要引导,不在乎和无所谓就不需要了。如:“宝宝怎么了,委屈了?生气吗?来妈妈看看”等等。

  四、及时和打人的孩子沟通

  自己的孩子要引导,打人的孩子也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沟通。如引导喜欢动手的那个孩子,当打人的孩子伸出手时,你要象喇叭一样,在旁边说:“XX要和哥哥做好朋友,XX真好!”如果这个小朋友还是经常打人,那不妨去找小朋友的家长做一个有效的沟通。

  五、和孩子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在孩子说出来自己的想法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接下来的解决方法。如:“我亲爱的儿子怎么了?告诉爸爸/妈妈,我的宝贝是很生气吗?……感觉受委屈了?那现在宝贝想怎么办呢?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呢?”

  关于被打要让孩子知道的那些事

  1、爸爸/妈妈不能替你去还手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遇到被打的情况,妈妈是不能出手替你去打人的。只要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才不会不知所措。

  2、试试抓住对方的手腕

  告诉孩子,面对小朋友打过来的小巴掌时,不妨试一试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这样对方就不能动了,不能动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对方手腕的同时要告诉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3、不还手并不等于懦弱

  要让孩子知道,被打时以牙还牙的方式一定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们仅仅是抓住对方小朋友的手腕,而不是还手,这并不是软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礼貌、懂谦让、懂得解决问题的行为。

  4、爸爸/妈妈就在旁边保护你

  如果抓对方手腕也不能阻止对方打人的时候,被小朋友打后要让孩子及时的告诉父母,让他相信,爸爸妈妈会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