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频道里,我们要说的是:玩美是一门孩子成长阶段中的必修课。玩美不是兴趣小组要做的事情,也不是第二课堂的内容。在我们看来,玩美属于第一课堂。如果说语文是通过对孩子“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训练,开发和培养孩子的表述、表达、表现和交流的能力;数学是通过对孩子计算、推理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本领。而玩美则和语文、数学完全并列,它通过帮助孩子对形、色、创、想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建立,通过将与美相关的众多信息的编辑整合,以各种艺术手段作为载体,创建出一个个能让孩子具体操作、真切感知的活动,以此来诱发孩子的创造潜能、养育孩子充沛的情感、敏锐的心灵和丰富的美感。这些在孩子们成长的阶段缺一不可。
当然这门学科和语文数学又大有不同。那就是玩美是要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敏感程度。为什么要培养对美的敏感程度?那是因为美和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密切相关。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情感的人,他的心灵有很多根触角,这些触角会触碰到生活中诸多的领域,它们带着体温、带着好奇、带着所触碰到的现实和故事,再回来给予这个人心灵以营养和力量。一个冷漠的人,一个触角被折断或天生就没有触角的人是可怕的。我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这个人就成了艺术家?他为什么能用那些简单的音符,那些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色彩和线条,那些最日常最普通不过的语言就能表现出那么微妙的感情和那么复杂的人性?应该说,是艺术家首先用他心灵的触角采撷到了许许多多活生生的现实,然后他们的目光比我们看的更深一些、更透彻一些,角度更不同一些,他们内心的波澜层次也更多一些更壮阔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艺术作品总和他的创作者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它带着那个时代深深的呼吸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也因此,艺术就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敏感的心灵。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常常会因为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困惑不已。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总结出的7条“赢者共性”。
第一:他们永远不满足,有一种难以被满足的欲望。相反,洁身自好,克制自己的人,往往很难在竞争中胜利。
第二: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是不服管的人。人的能力是成长的过程,从小服从规则的乖孩子,往往不能成为真正的佼佼者,因为服从规则就不可能创造规则。这些成功的人,总都不是那么太乖,总是反游戏规则的人。因为他们在创造新东西,而创作新东西的人是世界的领导者。
第三:他们总是能进入专注的境界,即便喜欢一个小东西,都让人感觉到痴迷的状况,总比别人愿意投注更多精力。能专注做事情是重要的一种能力,专注的体验、专注的能力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禅学里有个故事:一位和尚30年如一日地打坐念经,始终无法突破。参透佛法。在他每天去佛堂的路上,长满了牵牛花,每年开得很热烈,他无心顾及。有一天,他关注到一朵牵牛花,驻足了一天,突然感悟,他和花同时感受到佛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狂热专注地投入一个东西,那么他对生命的感悟是肤浅的。智慧的发展,有时候靠我们精神贯注投入到一件事情,把整个身体、精神、情绪都糅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就是专注,此刻,生命的感悟就会加深。
第四:他们往往都有一些灾难性的经历,人生中大起大落,尤其是身体的不好,处于低潮的痛苦中。温室里的花朵,长得很顺的孩子很难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
第五:他们的个性比较坚韧,不达目的不罢休。有时候个性中可以忍,但是决不放弃,内心的东西不容易更改,总会朝着自己的语愿景去做。
第六:他们都具备一些智慧,比较聪明,爱学习,知识吸收很快。心理和智慧也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人经验,有些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活着的价值。一个人只有真正体会到死,才会珍惜每一天的生,每一天的力量。
第七:还要有温暖的家庭,因为家庭对人的分心太大了。所有伟大的人,跟妈妈的关系都是伟大的,都是非常深的。他们从小对母亲认同,彼此的共情很深。
我们引用专家的这些话,并不代表玩美一定要培养一个赢的孩子。我们只是觉得这些赢者共性中,有一些可以来印证我们的玩美理念,从而告诉大家玩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拥有了心灵的力量,他们于是可以赢,亦可以输。在进入下一个章节之前,我们再来温习一下以上内容,那就是——用你的心去把自己的呼吸和孩子的呼吸调整到同步,之后,去真切感受他们的意愿。当他们的意愿得到足够的尊重,当你为他们搭建好一个恰当的舞台,当这个舞台的环境呈现出安全、积极和正面的模样,孩子们就会在兴奋的、娱乐的状态下,专注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与美有关的一次次体验,并且从中获取跟心灵有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