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发现所谓“保护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其实有点矫情。就凭他那点小认知,怎么可能创造出宏大的想象空间呢?当然需要后天的培养啦!
“给定主题”的困境
我在教学生《创意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在课堂里引入“头脑风暴”,不做任何限制,让孩子们沿着某个宽泛的主题自由想象。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至少有一半孩子抱着脑袋,什么都想不出来;剩下的孩子里又有至少一半,想出来的内容非常平庸(嗯,我们就直截了当地这样说吧);只有很少数想法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这些想法并不集中在某几个孩子身上,而是每次来自不同的孩子,有可能这次是A有一个灵光乍现的点,下一次是B冒出一朵思维火花。经过观察,我的判断如下:如果所讨论的主题刚好撞上这个孩子眼下或前不久刚关注过的事物,他就比较有可能给出较特别、较具体的内容。比如他刚看过的一部电影或刚去旅行过一次。
我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读书、讲故事的时候也发现类似现象:如果是就着当下的、他正在探究的话题,这家伙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像模像样地跟我进行多角度讨论,逻辑链完整,引述材料丰富,还能提出不少很有质量的问题或见解,步步深入地追问。但是,如果是给定一个主题,让他随便讲点什么……他讲出来的内容往往非常简单、幼稚。简直判若两人。
我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给定主题”困境。
很多孩子直到念中学了,都还在面临此类困境。每次看到命题作文就头疼,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想不出可以写点什么。但这事儿对我来说很容易啊:我可以哗哗哗给出一堆构想,然后从中挑选一个最具可实现性的,再去做具体细致的规划。我就开始琢磨:是什么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是什么导致了“给定主题”困境?要破解这个困境,让孩子们能够自由思考和想象,需要些什么?
关于“给定主题”困境
如果你认为“给定主题”困境与想象力无关——如果你认为想象力就是“随便自己乱想”的代名词,那是不对的。至少高级别的想象力并不是随便乱想,而是有特定方向:为了解决问题或为了创造而想象。进入到这个层面,想象就需要围绕某个特定主题进行。
扩展认知,建立“素材库”
我从前的观察和思考表明,想象绝对是需要素材的。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典型案例是:在触屏发明之前,科幻电影里的宇宙飞船都遍布按键,直到触屏出现在现实世界,宇宙飞船内部才开始冒出各种半透明的屏幕(但仍有许多飞船延续了机械时代的美学风格)。
而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练习面前束手无策,正反映出他们所参与的活动、所接触事物的单调。他们所能想到的只有校园生活,而听课、做题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为此我们要做的是拓展他们的接触面,令他们能够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获得丰富多样的经验,以及在实践有限的情况下,用阅读(包括观影等二手资料)作为切实有效的补充,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
这一方向已经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被证明为真实、有效。比如在我的课堂里,如果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现实生活,去想想他们读过的书、看到过的故事,总能提供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再比如我们家小朋友,每次带他去看电影、看画展、参观博物馆……回来后他总能创作出新的图画。而如果很久没有接触外部的新鲜事物,他有时候就会叫唤:不知道该画什么!
搭建“开放式结构”
如我前面所说,在“给定主题”困境里,光有一堆原始素材的积累仍然是不够的。当然,有素材是前提,但如何从“素材库”里提取东西,这一步居然也是个槛。“居然”这个词告诉我的是:许多我认为自然而然的事,其实是经过长期练习(哪怕被其他原因推动着,无意识地练习)才形成的。面对孩子时,我需要挖掘、还原出练习过程,带着他们也去经历一遍。
练习的路径当然不止有一条。我的策略是,挖到哪些就先让孩子们玩起来。比如说:结构性思维在想象中其实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条看起来违反直觉,直觉上是不是认为,一旦“结构化”了就会框定思维的范围,变得不自由啦?其实不是的。“结构”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闭合”啊!你完全可以做一个开放式的结构,我们还是举具体的例子来说。
有一次,我们家小朋友带回来一本小册子,要求填写他在学校里的“收获”。我问他:你觉得你的收获有哪些呀?他发呆:收获是什么?我给他解释,就是得到的东西。小家伙又想半天:得到了很多贴纸(目前幼儿园和小学老师的通用奖励吧,相当于从前的小红花)?除此之外,他就想不出什么了。因为贴纸是具体的,而“收获”这个主题太抽象。
于是,我尝试帮他建立一些结构框架:你在学校里都做哪几类事情啊?他想了想:上课、兴趣拓展,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好,我们用一张思维导图画出来。然后再细分:每一类都包含着哪些具体内容?比如上课有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兴趣拓展有轮滑、素描和钢琴,其他……有跟小朋友玩、吃饭、上厕所。这样一列,忽然他就涌现出很多想法,比如:
在语文课上学会了写字可以写出笔锋。
在数学课上学会了把一件事情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
在轮滑课上学会了摔跤的时候怎么保护自己。
……还学会使用蹲式厕所。(从前居然没用过,我也很意外呀!)
这种结构就属于“开放式结构”:首先,它是可扩展的,目前我们写出了3个大方向,而未来还可以添加更多的新方向;其次,它是可细分的,每个方向上都可以细分出许多小方向,而每个小方向底下又可以添加许多具体的内容;此外,这个结构还可以不断细分,拓展出更多层次。每个方向、层次,都是一些思维的路径,指向更广阔、更丰富的内容。
思维路径越多,层次越多,能被纳入思考的内容就越复杂,想象就越开放、越自由;而只有少量路径与层次的思维是简单的、封闭的。但要建立起这种多层次的、开放式的思维结构,孩子并不天生就会,而是需要后天的教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的思维会日益趋向封闭,这不仅仅是价值观问题,比如好奇心的丧失,还包括方法论的问题,比如拓展思维方向的工具的缺失。
【想象力也是需要培养的】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孩子想象力?11-14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1-17
培养宝宝想象力的准则08-25
培养宝宝想象力的游戏10-17
(精选)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2-03
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11-29
如何培养宝宝的想象力01-26
在涂鸦中培养想象力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