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天才?天才是这么一种人:他会的东西大多数人永远学不会。爱因斯坦,霍金是,玛莎阿格里奇是天才,球星乔丹也是天才。他们后天付出的努力不比任何人少。只是,其它人就算玩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些人的境界。什么不是天才?我们所推崇的“神童”,大多数都不是天才。你会干的事,你的朋友也会,只不过比你晚;或者你会的东西别人不会,只不过是因为别人没学。会背诗、甚至会作诗的三岁孩子,会读书的两岁孩子、会心算的四岁孩子等,多属此类。因为天才也仍然需要后天努力才能把自己的天才展现出来,需要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刻的认识、需要了解前人的成就才能有所创新,所以小孩子时期谁是天才是很难看出来的。你没听说过天才的少年哲学家或作家吧?你也没听说过天才的少年政治家或科学家吧?当然也有例外,孩子在数学、乐器演奏和棋类方面的天才可能很早显示出来,因为这些领域需要的能力比较单一。所以我们别只想着让自己孩子当一回“神童”。费了半天劲,孩子想玩也没玩成,该培养的能力没培养成,结果呢?不过是在亲友街坊面前“风光风光”。可不是说从现在起最好别教孩子认字算数,如果孩子不喜欢、或者能力还达不到,就别急,别太把孩子十来岁以前的“成就”当回事。培养他的能力,让他有“后劲”,更重要。
2、知识的力量有多大?有句让人笑得喷饭的话,叫做“无知才能无畏”。路上见着一只老虎,你要是不知道老虎爱吃人,你当然就无畏。嘿嘿,这样无畏的人很快就会从人类基因库里消失了。另一个极端有一句话,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得看是什么知识。有些知识,象一加一等于二这种公理,是力量。很多其它知识,就不一定了。比如说吧,自然科学知识总是不断更新的;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书,跟二十年前人们读到的,虽然都讲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朝代,内容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再过五十年,历史事件没准又出来新的说法;生活常识更是一会儿一个说法。过期的知识不是力量。所以与其太过注重知识,不如教给孩子一项本事:搜集信息、更新知识的本事。
3、素质教育在中国。现今老师、父母、专家言必称素质教育,问起什么是素质教育,很多人都能说个大概。若问起素质教育的目的,我敢保证,有些妈妈得吞吞吐吐。“哈佛女孩”、还有“什么男孩”之类书之畅销,就是最好的例子了。说句实话吧,肯定有些妈妈心里想的是:搞好素质教育,将来孩子也进哈佛!其实,素质好的孩子大部分还是进不了名牌大学,毕竟素质和学业水平是两回事。一个人的素质高,可以使他在学习方面的潜力发挥得更好,但这不说明他就能够得上名校的要求。素质好的主要作用,还是使得一个人能够有合理的生活目的并有能力去达到这个目的、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如果有一本书叫“修车男孩XXX”,讲一个素质高的修车匠,不知能卖出去一本吗?
4、什么年龄是学习的关键期?另一个流行说法是“0到三岁是学习的关键期”,所以很多家长急着让孩子认字、背诗、学英语。国内教育界都有这种说法,但一些研究大脑发育的生物学家却有疑问。为什么呢?因为人脑的发育要到十来岁才停止呢。0到三岁的时候固然脑子里一大堆突触使劲在长,学习新东西也许可以让有用的突触长得多一些,可是四到十一、二岁的时候,脑子里的突触虽然还在长但大的结构已经有了,这时候是学东西最快的时候。所以,0到三岁是关键期,还是四到十岁是关键期?孩子的每一年都是关键期,每一年要学的东西也不一样。越小的时候越应该注重能力的发掘,大一些之后,可以学习现成的知识。就说0到三岁吧,最先是从国外传到国内的,但是国外强调的是让孩子接触尽可能多的东西,培养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培养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探索能力等最基本的能力。到了中国,除了家长之外,还有些搞教育的拿这个说法做办那些“学前班”、“认字班”的理由。小心!橘子过了淮河了。
5、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妈妈的兴趣?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最喜欢的方式是孩子自己探索,家长引导。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接触尽可能多的东西,让他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学些什么,然后一旦孩子对什么产生了兴趣,家长给他条件让他能够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最不喜欢的是家长给孩子定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当然,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人人都得学的,还是得学。就说中文吧,我当然也是希望儿子会中文,不过我也知道,中文对他不会有什么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不忘祖国的意思。学了中文他不见得肯了解中国文化。所以,我是会尽量让他接触中文、想法让他觉得中文有意思。如果他执意不学,我是不准备强迫他的。
【想到哪儿是哪儿早教】相关文章:
蛆是从哪儿来的07-16
小熊去哪儿了故事10-25
南瓜哪儿去了的故事09-26
酒店厨房坐向哪儿最好09-22
准格尔盆地在哪儿09-15
蛋宝宝去哪儿了的故事09-15
花栗鼠去哪儿了的故事09-03
早教的标语12-28
早教的感言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