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没效果?错不在“立”,错在“规矩”!

时间:2024-04-30 16:21:01 教育 我要投稿

  女儿千寻三岁后,我感觉到可以给她建立一些简单的规矩了。三岁后的孩子有个特点:自主性见长,自控力却不足。她会认为一直玩不睡觉是自己的选择,放任自己的欲望,透支自己身体,第二天想玩却又精力不济时,就开始烦躁焦虑,这就是无度自由带来的反噬。

  这时候,如果有规矩帮她管理好自己,规矩就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但在这之前,我没有给她设立任何规矩,有点儿“放任自流”的状态。因为我觉得,对一个孩子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构建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只会服从规矩,并不理解规矩。我坚信孩子应该基于理解去遵守规矩,才可能成为一个能突破和构建规矩的人),而一切来自外界的要求,都可能阻碍“自我”这颗珍贵的种子在她身上生根发芽。

  于是,在我的保护下,女儿的“自我”茁壮成长。三岁时,她成了一个很有主见、很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各种事物的小人儿。不爽不满时,会大胆表达意见,甚至还能用她特有的逻辑制造出各种支撑她意见的歪理。

  这原本是个好现象,一个具有独立精神,敢质疑的孩子,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嘛。

  没想到,当我试图帮助她建立一些规矩时,才发现,想给极具独立精神、自由惯了的小人儿“立规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她的质疑能力很快就用在了反抗规矩上:妈妈,为什么八点半就不能再玩了?

  我:因为到了八点半,你就得去洗漱了。

  女儿:为什么八点半就必须洗漱?

  我:因为按你这个磨蹭鬼的进度来推算,八点半洗漱才能保证你九点半前上床睡觉,这样明早才能准时起床上学,白天才有足够的精力!

  女儿:为什么九点半后睡觉,早上就不能起床上学啊?……

  一直问下去……直到我开始怀疑,她恐怕不是真想知道为什么,只是狡猾的避开我设的规矩,拖延时间而已。

  又比如,她的倔劲也用在了反规矩上:我就是不想吃菜,不吃!

  我:昨天我们不是说好了每顿都要吃一些蔬菜嘛,这个规矩不是经过你同意才建立的嘛?

  女儿:我不吃菜,不吃!(她已经完全把立规矩时自己的承诺抛在了脑后)

  我:肉和菜都吃,营养才均衡,身体才健康哦。

  健康是个什么鬼?在她看来,这个概念看不见摸不着,离自己好遥远,还是当下不吃菜比较重要!(让一个孩子具有远见,是多么困难)

  ……

  诸如此类的战役好多次,效果都很差。

  殚精竭虑后,我终于意识到,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那蓬勃生长的“自我”对任何约束都天然排斥,最终演化成了我们眼中的叛逆。立规矩没有错,错的是规矩本身,如果不能去除规矩的约束感和模式化,对于一个低龄孩子,尤其是有点儿自我、有点儿独立的低龄孩子来说,规矩就是无效的!

  好吧,如何将规矩改造改造,让孩子快乐执行?我长久的思考了这个问题。现在,就把我“产业升级”后的经验分享给大家。^_^

  好的“规矩”一定是好玩的

  女儿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晚上睡觉前的各种磨蹭。刚开始,我和她商量,立了个规矩,就是个简单的作息表,七点前完成什么,八点前完成什么……诸如此类。我想得很美好,只要她遵守这个规矩,每一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绝对可以保证合适的睡眠时间。

  商量的时候,人家也表示了支持和赞同。可执行时,现实就是:纳尼,要放下心爱的动画片?!纳尼,要终止自由的游戏?!不行!什么规矩?什么?我没答应过,绝对没有!

  原来,如果“规矩”不能比孩子贪恋的游戏更好玩,是不可能把孩子吸引过来的。

  好吧,让我们来点变化:

  这是我自制的通关小火车(画技有点拙劣,大家将就看看),小火车的每节车厢上画着孩子晚上的惯常项目,比如阅读、学英语、看动画片、喝牛奶等等。如果她能在车厢上标注的时间内完成该车厢的项目,就可以自己盖个章,表示小火车通关成功!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努力章,大家就明白效果有多好了。^_^

  现在的画面是:妈妈,下一关是什么?对了,是MILK!喝牛奶!妈妈,快把牛奶给我,小火车开动时间是不是快到了?……

  阿门,我好开心,总算从“夺命连环催”中解脱了。

  你问我,孩子会不会每天盖章盖到腻味?不会啊,因为这个通关游戏有奖励哦:集满三十个章,就可以实现一个小心愿!

  有人说,按时睡觉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怎么能跟奖励挂钩呢?

  嗯嗯,说得没错,按时睡觉的确是孩子自个的事,可惜,这只是我们成人自己的认为,孩子可不觉得按时睡觉就是他自己必须做到的事,他还觉得继续玩才是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呢。

  事实就是,在孩子还不能理解按时睡觉是自己的事,也没有足够的自律性把它当作应该做的事时,我们只能先用立规矩帮他养成良好习惯,慢慢建立起时间管理的能力,才是有可操作性的!这时候,加一点合理激励是没有问题的。

  还是用实际效果说话吧。这个小火车通关游戏执行第一周,女儿每天都按时睡觉,集满三十个章,得到了一盒蜡笔;第二周,每天按时睡觉,得到了一个蝴蝶发夹;第三周,有两天忘了这个游戏,却依然很有条理的按时完成了各种睡前项目。原来,一个好玩的“规矩”竟有如此魔力,让孩子不知不觉养成了好习惯,这算不算无招胜有招呢?:)

  “立规矩”中的留白艺术

  中国文化讲求“留白”,书画创作中会有意留下空白,让整个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建筑也是,梁思成先生就说过:建筑关键不是把空间填满,而是有空余空间,有了“无”,空间才有了生命。

  有了“无”,空间才有了生命,在给孩子“立规矩”时,一样需要留白的艺术!

  小时候,我妈也爱给我立规矩。规矩不好玩就不说了,关键是每条规矩都超完美超苛刻。孩提时候的我常会想,能保质保量完成我妈制定的那些规矩的一定不是人,是超人!于是,每次不执行被我妈骂时,我都毫不反悔:反正我又不是超人。

  可我妈并不觉得她制定的规矩苛刻,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自己当妈后就搞明白了,大人不觉得自己制定的规矩苛刻,是因为大人总是用大人的认知去制定要孩子完成的规矩。

  比如,一个朋友跟我抱怨:一年级的女儿,写作业总出错。下班后我也想和她一起高高兴兴的,可一检查作业,就上火。我说只要你每天作业不超过三个错误,能坚持一周,周末就带你滑雪去!一点用都没有,该错照样错!

  朋友觉得:用心完成作业不是你应该做到的事吗?这么简单的题,反复练习这么多次,不就不应该出错了吗?

  可是,对孩子来说,要做到几乎没有错误其实是困难的,时不时出错才是正常的。不寻找出错的背后原因,仅设置一个高高在上的规矩,即便有诱惑,孩子做不到还不是只能放弃。重要的是,有了达不到目标带来的挫败感,你再设规矩就难了,孩子会极力排斥逃避。

  与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制定有一些留白的规矩?

  比如,一周不超过七个错误,孩子比较容易做到。做到了,会有成就感,会乘胜追击,下一周,说不定就能做到不超过五个错误,再一周,或许就能做到不超过三个错误了。

  给规矩一些留白,是一种教养的智慧。它用一段冗余给孩子以宽和,让孩子从中得到信心,获得继续坚持的勇气,也避免了我们潜意识中对孩子苛刻的高期许。

  我给女儿做的通关小火车共七个项目,如果她每天按时完成能得到七个章,一周五天(除开双休日)就应该是三十五个章。我没有设定为她得到三十五个章才能实现一个心愿,而是只要得到三十个章就可以。我想,“立规矩”中的留白,是我们理应给孩子的一份宽和和信任。

【“立规矩”没效果?错不在“立”,错在“规矩”!】相关文章:

给孩子立规矩方法11-20

父母如何给给孩子立规矩12-27

孩子很淘气该不该立规矩12-12

给学龄前孩子立规矩01-03

到底应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11-01

孩子的与隔辈亲和立的规矩12-06

(合集)孩子很淘气该不该立规矩12-16

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不抵触?11-01

不打不骂也能给孩子立规矩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