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

时间:2024-05-02 17:18:41 教育 我要投稿

  做了妈妈之后,你有没有这样想过?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失败,养育孩子我必须处处做得最好,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

  或许,你的焦虑就由此而生。

  当孩子出现问题,当自己、当家人不能令人满意时,一大波焦虑就迎面而来!

  别怕,让我们一起来面对——

  首先,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一个中心,那就是要学会改变认知,因为观念决定一切。

  第二,我们在面对焦虑的时候,必须两条腿走路,光靠自己有点累。要有左膀右臂,一个是改善和经营自己的夫妻关系,另一个是学会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然后是一个技巧——区分问题区。任何焦虑来了,你要先去考虑这是谁的问题,谁现在在问题区,谁需要面对,我能干什么?

  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与提升与自我的关系。我们从小到大,与自己的关系其实都是被忽略的部分。我们总是跟别人尝试着去建立关系,展露最好的自己。跟孩子,老公,老人,同事等等,我们都会去在意,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尝试着向内,让自己跟自己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关系。所以这一点,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迎面焦虑,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

  从平衡原理上讲,如果大家能有这四个方向上的内容,那么你的自我,不仅能够站立,而且还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愉快地健康地走得更好。

  迎战焦虑的第一步,改变认知

  当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孩子的妈妈,我们的焦虑就蜂拥而来了。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新的身份——妈妈这个角色,是有一定的认知和相应的观念的。比如我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我想带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怎么样,为此我希望自己能怎么去做……这样的一些认知,相应地肯定会带来一些焦虑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改变认知呢?

  大家肯定听说过这句话: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又决定命运。

  其实最终决定命运的,是你的观念。就是你在脑海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产生相应的命运。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做认知理论,它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以及相应的行为,不是由发生的事情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内心给这件事情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决定的。也就是说,事情本身,本来不是问题,但是导致你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是因为你是怎么理解这件事情的,你的理解非常的重要。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今天早晨,孩子跟你顶嘴了。

  两类人,有两类反应:

  一类人是非常的生气——孩子敢和我顶嘴?!很生气;

  另一类人,孩子跟我顶嘴了?!他特高兴。

  同样一件事情,就是因为他对顶嘴这一行为在脑海中的观念不一样,赋予的意义不一样,反应就不一样。

  很生气的这类人,是为什么呢?比如他把顶嘴理解为不尊重,所以他会很懊恼,很生气。

  那么另一种很高兴的家长,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孩子跟我顶嘴这件事赋予的意义就是,孩子有能量了,他能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了,他敢于跟我说了。他把顶嘴等同于有力量,有独立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特别的高兴。

  再比如:

  妈妈们经常会有的一种现象就是,比如孩子生病了,你的情绪和反应就是你伤心自责了很多天。你觉得特别难过。

  其实谁家的孩子都会生病,但是你为什么伤心自责很多天?因为你内心有一个观念就是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这就是你的认知。所以你把孩子生病了就理解为我没有照顾好他,我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那么很有可能你内心的更深的信念就是我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

  在认知理论当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叫ABC理论。A代表着事件,B代表着你的内心观念,C代表你的反应,也就是你的情绪。

  比如,我今天在商场跟导购吵架了,为什么呢?因为我试了一条裙子,可我不想买,我告诉导购我不买的时候,他瞪了我一眼,然后我就他吵起来了,我很生气、郁闷。

  那么大家可以考虑,在这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什么样的一个认知呢?其实在这个事件当中,具体的事件是导购瞪了她一眼引发了她的愤怒,所以吵架了。吵架了应该分在情绪和反应那儿,事件应该是导购瞪了她一眼,那么瞪了一眼在这个人的心目当中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她的内心会有一些信念。大家可以想想这个信念是什么?也许是她觉得自己一直没有钱,或者她的内心认为有钱的人才是被值得尊重的,那么你瞪我一眼就是你不尊重我,那么你是瞧不起我买不起这个衣服等等。

  那么假如我们不那样理解,我的内心观念是我在这方面都比较有自信,我不买就是不买,怎么了?因为这个观念就会导致我没有任何的情绪,我反而会想这个导购这么势利,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所以大家看,最终导致你的情绪和反应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怎么去理解这件事情,而你的理解又跟你内心深深的埋藏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妈妈们常见的三种不合理的认知

  第一种不合理认知:“完美主义”倾向

  妈妈们最常见的不合理的认知就是内心深处的完美主义倾向,比如:第一,我一定要做个好妈妈,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失败,在孩子这一块我必须处处做得最好。再比如,我希望我的孩子每天都快乐,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那么当发现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这个妈妈就焦虑了,其实可能就某一件事情,但是妈妈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事呢,就是因为她内心不合理的认知。

  举个例子:

  这个妈妈,她每天都会陷入到一种自责和抑郁情绪当中,为什么呢?

  这个妈妈的事件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因为孩子磨蹭而指责,或者是凶他,他在出门的时候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的指责。因为这个事,妈妈一整天的情绪困扰就是事后我会很后悔,她会自责一整天。为什么自责呢?是因为她的内心有一个信念,我是一个坏妈妈,孩子一定会恨我的,我没资格让孩子长大对我好,甚至于更抑郁的时候,她会说我是个失败的母亲,我甚至不配有孩子。

  读到这儿大家是不是心里有类似的同感?不一定是这件事情,但是我们是否也曾经某一个时刻会自责,会内疚,会认为自己不称职,会认为自己不配有好孩子等等。其实最后我们发现这个妈妈其实是因为一直晚上睡眠不好,导致早晨起不来,然后早上起来以后又要给孩子做饭,所以她接受的边界就降低了,孩子稍微的磨蹭就会引发她的情绪,于是她就会骂孩子,骂完了就陷入这样的自责轮回之中。

  最后妈妈认识到,因为我睡眠不好,早上起不来就决定我是个完全失败的母亲,这是不合理的。

  第二种不合理的认知:绝对化的概括。

  比如我们听过身边的一些人会,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或者说后妈都是恶毒的。再比如地域歧视,认为某个地域的人是不可信的等等,这就叫认知上的绝对化概括。放在孩子和家庭的身上,妈妈们就会有这样类似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从而导致自己焦虑,比如“完了,完了,我们家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可能输在起跑线只是因为你们家孩子没报什么班。我们把这类叫做糟糕透顶,或者也叫黑点注视效应。

  这张纸白白的,所有的地方都有能写的空间,但是我们往往就会盯着这个黑点,认为这张纸已经被毁了,觉得有这个黑点已经不行了,我无法接受,对吗?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孩子偶尔的一个行为,我们就会把他想得非常的糟糕,这个孩子简直已经就不行了,那么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非常容易因为这样的一个事件,因为这样的一个习惯就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焦虑。

  绝对化概括的不合理认知,还有一类典型的,就是二元思维论,非黑即白。

  这一类妈妈的思维模式就是二元的,就是只有A或B,要么A,要么B,只有这两个可能,就是我怎么让孩子要么A,要么B,生活当中妈妈们肯定这样的感受也是比较多的吧?就是觉得非黑即白,不是这样就肯定就是那样,没有其他的路子,也没有其他的任何的可能性。

  心理学认为任何的问题都至少有三个解决的办法,但是我们的妈妈们脑海中总是会只有两种,而且这两种是对立的。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考虑,那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问题,如果这么去考虑问题的话,我们能不焦虑吗?

  第三种不合理的认知:过分识别:夸大或缩小。

  举个例子:

  孩子今天不想上幼儿园了。你可能想,天哪这怎么行?!今天我同意你不上幼儿园了,那明天还了得,你以后都不爱上了我可怎么办?

  孩子攻击了一下小朋友,你就想,天哪这孩子竟然变得爱打人了,这以后可咋整?他人际关系能好得了吗?

  孩子偶尔撒了一个谎被你识破了,你就想,完了,这怎么办,这人品以后可怎么弄?

  这是夸大最常见的,妈妈们容易过分识别一个事情,把它的功能夸大化。

  缩小就是某个事情其实你应该想得稍微严重一点,大一点,但是你偏不。比如两个人结婚后老公从不帮你干家务,那个时候你也愿意干,也年轻,于是你就想算了,反正我喜欢做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不做就不做,结果你忘了这个分工,家庭干活的模式都是在男女朋友时期其实就定型了,你没给自己留一丁点后路,等到将来有了孩子,你精力顾不过来的时候,你想改变那就太难了。

  我们寻找不合理认知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的目的就是先把它找见,然后尝试着去改变,改变了之后,新的认知模式建立了,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知,然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和行为好转了,好转之后,那自然咱们所说的焦虑是不是就能缓解?那么这样你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增强了。

  对每一个困扰你的问题,你能够从知道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你的一个观念,你的一个认知,你如果能把它找见,那么你的焦虑相当于缓解了一半。

  比如老公不做家务,那么不做家务这个具体的事情引起你的情绪状态是什么呢?我非常的生气,我会跟他吵架,那么这样的妈妈你就可以去找,你认为老公不做家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要找到这个背后的那个认知,比如有的妈妈会认为老公做家务等同于他关心我,甚至于等同于他爱我的表示。所以你把这个你赋予的意义找到了,你就会释然,。原来我这么看重老公做家务,是因为我把他理解成他爱我。

  所以我们只有找到你背后的认知,就是你对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你才能事是事,相应的情绪是情绪,你才能有能量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你的问题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但是平常生活当中我们是做不到就事论事的,因为这个事被你赋予了很多的意义,你有很多的情绪,你有很多的负面的能量在里面。当你把你对这件事情赋予的意义找到之后,你就会认识得很清楚。

  所以,解决问题本身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如何处理捆绑在这个问题上的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件事情对自己带来的意义,这是最困难的。引起大家焦虑的也正是这一点。

  留作业啦

  试着把最让你焦虑的事情写出来:A事情是什么?C导致你的情绪和反应是什么?然后最重要的是试着去找一找那个B,就是你的信念,你觉得你赋于了什么样的意义在这件事情上。很多时候,这个信念不好找,因为它就像一个洋葱一样,可能在最里层,而且你找这个信念的过程中还会把自己辣得满眼流泪。但恰恰是这个过程,让我们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找到这个不合理的认知。没关系,你找到第一次皮,第二层皮,第三层皮都没关系,只要你去找了,这个让你焦虑的问题的本身就会变得容易处理得多了。

【我是好妈妈,还是坏妈妈?】相关文章:

少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02-14

有体香是好还是坏04-08

梦见下雨是好还是坏04-11

看到蛇的寓意是好还是坏05-27

本命年是好还是坏07-07

看到蛇寓意是好还是坏09-19

女人梦见猫是好还是坏04-21

别再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12-31

准妈妈贫血食补好还是药补好11-19

做梦梦见羊是好还是坏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