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苦恼:孩子不说话,只是发脾气,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是一名小学生,好像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问他,他却不说。询问过老师,说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孩子却无端向弟弟发火。只因弟弟说要向妈妈告状,孩子竟然把书扔掉了,真是话也不说就胡乱发火。
我只是问了一句“做完作业了吗”,孩子便十分不耐烦,“咣”地摔门而去。问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变得越来越粗暴,我不知该怎么做了。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行为?
如果在没有发生特别事情的前提下感觉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这就要考虑一下孩子的内心了。妈妈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厘清孩子哪里不适。也许是某些未被清理的、情绪上的脏东西正在折磨孩子的心灵。
如果孩子在心灵上是健康成长的,即便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当然,发脾气和大哭也是可能的。但他们会迅速一五一十地回答妈妈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话表达为何难过和担心。只要一点帮助,孩子就能进行自我安慰,也能成熟地表达自身感情和想法。若非如此,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内心深处藏起来折磨孩子从而引起了不愉快。
隐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些东西
观察孩子的心灵要从除去他们内心情绪的脏东西开始,先来确定孩子的内心世界究竟有什么脏东西吧。心理治疗这项工作正是通过直面过去的伤疤来进行治愈,使其不再疼痛,继而用全新的幸福记忆重新把内心填满。不要因为发现是妈妈的错就假装不知而回避孩子的创伤,掩埋只会使创伤腐烂,加重孩子的病痛。充分露出创口并且给予医治和照顾,孩子会从创伤中得到认识,继续成长。
有一种情形是与朋友见面聊天,内心得到疏解。但还有一种情形是不快的情绪再次反复,反而觉得痛苦或是白白交流。如果觉得内心确实畅快了、交流沟通做对了,那一定是有人原原本本地接受了自己的心灵,并且给予了安慰和共情。这一点十分重要。那位朋友扮演的正是心理商谈师的角色,他所做的正是治疗性的介入。
情绪上的脏东西必须靠治疗性的介入才能尽数洗去。在这项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帮助对方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心里已经被舒畅的情绪填满。贸然突进会让孩子在心里建立更坚实的防御墙。因此不要着急,不妨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充分逗留,帮他们干干净净地清理心灵的脏东西。
孩子期望的与妈妈应给予的
内心有积压创伤的孩子期望的东西很简单——即使不说,妈妈也能了解自己的内心。但这并非易事,不说又怎能了解呢?因此需要妈妈有共情能力。
共情大致可分为情绪共情、认知共情与表达共情3大方面。情绪共情指的是理解他人情感并且感同身受的情绪性要素;认知共情指的是在某些情形中理解他人观点、理解他人之所以那样思考和感受的认知性状态;表达共情指的是将内在的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用语言及行为表达出来的交往能力。
简单说来,共情能力就是:理解孩子感受到的情感和基本情绪,理解、包容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孩子产生感想的原因,再将理解消化过的情绪、认知共情表达给孩子的能力。有人也许只擅长情绪共情,也有人只擅长认知共情。
众所周知,校园暴力的施暴儿童缺乏情绪共情能力,所以,施暴儿童会说自己不知道被打的孩子会疼,也会在折磨小动物和朋友时表现出快乐的神情。情绪共情能力缺失就会表现出支配和虐待他人的倾向。
由于大脑未发育成熟,孩子的认知共情能力尤其脆弱,所以会发生错误理解表情这类事情。他们可能将他人的一般注目视为怒视而发火,也可能误认为朋友只讨厌自己。这是认知共情能力不足,无法通过他人的表情、语气、态度等理解其想法以及掌握情况。这容易导致朋友关系出现矛盾,也可能因不能对不同的社会环境采取正确态度而成为集体排斥的对象。
妈妈通常认为自己与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好地进行了共情。但有的妈妈虽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却对孩子身处的环境与孩子的想法缺少感觉。有的妈妈可以很好地理解社会性状况,却不能及时反应过来孩子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还有的妈妈能做到情绪共情、认知共情,却完全不向孩子表达,导致孩子非常孤独和悲伤。同时,孩子很有可能照搬妈妈缺乏的那种共情能力。
妈妈应该了解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共情能力,并且加倍努力完善欠缺的部分。对于想要好好培养孩子的妈妈而言,共情能力是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胎儿期和婴儿期,妈妈表现出的共情能力对孩子的发育有重大影响,在给孩子开展心理治疗前必须要先准备好妈妈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在后天通过练习获得。逐渐练习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成了会共情的妈妈。
【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清除内心情绪的脏东西】相关文章:
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做什么?11-05
作为父母如何改变孩子浮躁情绪01-02
清除毛孔里脏东西最好的办法03-16
6种食物帮你清除肺里的脏东西04-18
作为孩子的父母12-26
内心忧郁的情绪该如何摆脱08-15
怎么释放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06-17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12-26
作为父母要怎样陪孩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