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
什么是蛔虫病?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儿童由于食入感染期虫卵而被感染。虽然轻者多无明显症状,但异位寄生常可导致胆道蛔虫病、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经口吞入感染期卵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儿童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地面、蔬菜的主要方式,小儿饮食、卫生习惯不良,喜在地上爬玩,虫卵沾在手指和身上,特别是指甲缝内,加之饭前便后不洗手,玩具不洁、吮指、喜用嘴含东西,虫卵很容易被带入口中。虫卵常被家畜、家禽、苍蝇携带扩散。生吃被污染的番薯、甘蔗、萝卜等,可引起暴发性蛔虫性哮喘、蛔虫性肺炎等。
临床表现
人感染蛔虫后,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称为带虫者或蛔虫感染。儿童和体弱患者,出现症状较多。蛔虫的幼虫、成虫均为致病因素,其中成虫的危害性最大。主要与机械损伤、变态反应和夺取营养有关。
幼虫所致症状
1.幼虫移行到肝:
虫数少可不引起症状,多时,可出现右上腹痛,肝脏肿大、压痛,肝功能异常。
2.幼虫移行到肺:
虫少可无症状或出现轻微咳嗽,常被忽略。虫多时则出现干咳、哮喘,发热颇似感冒。肺部听诊可闻干笠簟⑾鸣音。X线检查,肺野可有点状、絮状或片状阴影,游走或很快消失,有时痰中可查到幼虫。
血中白细胞总数增多。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称为肺蛔虫症,即Loeffler综合征。当短期内吞食了大量感染期卵,约1周后出现“暴发性蛔虫性哮喘”,表现为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发绀等症状,并可有黏液痰或血痰,体温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一般在15%~35%,高者可达70%以上。上述症状一般于2周内消失,肺部X线阴影随之消散。若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肺脓肿或脓胸,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儿生命。
3.幼虫移行到其他器官,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如脑膜炎、癫、视网膜炎、眼睑肿胀及尿的改变等。
成虫所致症状
1.消化道症状:
症状轻重与蛔虫的多少、寄生部位有关。可有食欲不佳、厌食、偏食,个别患儿可有异嗜癖(喜吃炉渣、土块)。儿童多有脐周一过性腹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痛时喜揉按腹部,多无压痛和肌紧张。易发生恶心、呕吐、轻泻或便秘。大量蛔虫寄生时,不仅夺取宿主营养,还可造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甚至生长发育迟缓。
2.神经系统症状:
是婴幼儿或重感染小儿蛔虫病的另一特点,可有精神萎靡或兴奋不安、烦躁、易怒、易惊、磨牙、惊厥,可有智力低下等。
3.过敏症状:
可见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蛔虫病的并发症
当患儿体内寄生较多蛔虫时,大量虫体扭结成团,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蛔虫有钻孔习性,常可在大量寄生或某些刺激下如发热、服驱虫药等,使虫体钻入开口于肠壁上的各种腔道,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
1.蛔虫性肠梗阻
是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又以2岁以下患儿发病率最高。蛔虫在肠内扭结成团,部分或完全阻塞肠道,造成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时伴有连续高调肠鸣音,并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一般无大便,但高位梗阻仍可排便。腹部可摸到蛔虫包块或痉挛肠管,其特点是包块软、无痛,形状和部位常可变化。梗阻早期可出现低热、白细胞增多,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严重者可有高热、惊厥、便血、紫绀甚至休克。完全性梗阻历时过久,可发生肠壁坏死,穿孔及腹膜炎。此病须与肠套叠鉴别。
2.胆道蛔虫症
主要侵入胆总管,较少侵入肝胆管,偶可侵入胆囊。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剧烈绞痛,位剑突偏右侧,疼痛可放射到腰、背、右肩胛,痛时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有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阵痛之后仍留微痛,患儿异常疲乏。此病特点是腹痛虽极严重,但腹部体征不多,只在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局限性压痛,多无腹肌紧张。需与急性胆囊炎及急性胰腺炎鉴别。当虫体完全进入胆管或胆囊,疼痛反而减轻。如合并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压痛范围大,有肌紧张、反跳痛。
3.蛔虫性肝脓肿
常为胆道蛔虫症的并发症,成虫自胆管进入肝脏,并因蛔虫带入细菌引起胆管炎、胆囊炎,重者可使肝脏发生局灶性溶解,而形成肝脓肿。
4.蛔虫性阑尾炎
小儿阑尾根部口径较宽,因此感染率较高。表现为突发性全腹或脐周绞痛,随后转至下腹持续疼痛,多伴有呕吐。体检右下腹明显压痛,并有局部皮肤痛觉过敏现象。疼痛缓解时,阑尾区有时可摸到蛔虫条索。此病进展迅速,最易发生坏死、穿孔,形成腹膜炎,可致死亡。一经确诊即应外科治疗。
5.蛔虫性腹膜炎
蛔虫性肠梗阻有时可致肠穿孔,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肠穿孔,蛔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中毒症状明显,异常衰弱,腹痛常不明显,压痛常不严重,腹肌紧张亦不显著,有时腹部有揉面感,颇似结核性腹膜炎。但病程以进行性恶化为突出表现。此种腹膜炎常常不易诊断,可因延误治疗而死亡,必须提高警惕。
6.其他
蛔虫可上窜从鼻孔钻出。尤应注意的是病人昏迷或用大量镇静药时,蛔虫可经咽部钻入气管造成窒息。
胆道的蛔虫卵、胆道感染时的炎性渗出物和蛔虫残体,可组成胆结石的核心。
蛔虫通过肝脓肿及右膈下脓肿可穿破膈肌引起脓胸,进入肺脏,发生肺脓肿。蛔虫可钻入胰腺管而引起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管与邻近器官粘连形成瘘管时,蛔虫可经瘘管钻至各处。如自手术后伤口、脐疝或腹股沟疝钻出,或经瘘管钻入泌尿系,造成泌尿系感染,最后从尿道爬出。
蛔虫卵进入腹腔后,可在腹膜、肝、胰、肠、胃等器官发生嗜酸性脓肿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类似结核性的肉芽肿,出现腹痛、包块、发热、腹胀及呕吐,易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以上并发症虽少见,但都曾见于报道。
诊断
1.有吐虫或排虫史。
2.小儿经常脐周一过性隐痛,或伴有厌食、偏食、异嗜癖、夜间磨牙、消瘦等高度提示蛔虫感染。面部白斑(俗称“虫斑”)并非蛔虫病所特有,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3.实验室检查:粪便查出虫卵,可确诊。常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浓集法如加藤法、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阴性者也不能排除,若仅雄虫寄生,则查不到虫卵,诊断较困难,可行驱虫药物诊断性治疗。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4.特殊检查:疑为蛔虫性肺炎时,痰中找到蛔蚴可确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腹部X线平片,对蛔虫性肠梗阻或穿孔性腹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急腹症中,应考虑除外蛔虫性肠梗阻及肠穿孔的可能。胆道造影、内窥镜检查、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查蛔虫卵,对胆道蛔虫病有诊断价值。
预防蛔虫病
要控制传染源,对蛔虫感染者进行驱虫治疗。应有计划地在农村、幼儿园、小学等进行普查普治。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宣传蛔虫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加强粪便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食不清洁的瓜果、蔬菜等,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虫卵,减少感染机会,对集体食堂、饮食店,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检查。
【宝宝感染蛔虫病怎么回事】相关文章:
宝宝感染蛔虫病有哪些症状11-05
宝宝细菌感染反复发烧是怎么回事04-23
宝宝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10-28
蛔虫病危害感染途径后怎么办呢11-29
链菌球感染是怎么回事12-20
犬尿道感染是怎么回事10-12
孩子细菌感染是怎么回事呢12-21
宝宝“笨手笨脚”怎么回事09-28
宝宝蜕皮是怎么回事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