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箕门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侧上缘推至腹股沟,称推箕门。
【次数】100~300次。
【主治】小便短赤,尿闭,水泻等症。
【临床应用】推箕门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闭,多与揉丹田、揉三阴交合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合用;用于水泻无尿,有利小便实大便的作用。
2、血海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用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提拿,称拿百虫,用拇指端按揉,称按揉百虫。
【次数】拿3~5次,按揉10~20次。
【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辟不用。
【临床应用】拿、按揉百虫能通经络、止抽搐,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3、膝眼
【位置】膝盖两旁凹陷中。
【操作】用拇、食二指分别在两侧膝眼上按揉,称按揉膝眼法。
【次数】50~100次。
【主治】下肢痿软无力,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按膝眼能熄风止痉,揉膝眼配合拿委中治疗小儿麻痹症而致的下肢痿软无力,膝痛及膝关节扭伤等。
4、足三里
【位置】外侧膝眼下3寸,股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称按揉足三里。
【次数】20~50次。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泻泄等症。
【临床应用】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多用于消化道疾患。治疗呕吐,多与推大柱骨、分腹阴阳合用;治疗腹虚腹泻,多与补大肠、推上七节骨合用;另外,还与摩腹、捏脊等配合应用于小儿保健。
5、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3寸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按揉三阴交。
【次数】20~30次。
【主治】遗尿,尿闭,小便短赤涩痛,消化不良等症。
【临床应用】按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癃闭等症,常与揉丹田、推箕门合用。
6、解溪
【位置】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之间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解溪。
【次数】3~5次。
【主治】惊风、吐泻,踝关节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掐解溪能解痉、止吐泻,对惊风、吐泻及踝关节功能障碍有效。
7、大敦
【位置】足大趾外侧爪甲根与趾关节之间。
【操作】用拇指甲掐,称掐大敦。
【次数】5~10次。
【主治】惊风,四肢抽搐。
【临床应用】掐大敦能解痉熄风、对惊风、四肢抽搐有效,临床常与掐老龙,掐十宣合用。
8、丰隆
【位置】外踝尖上8寸,股骨前缘外侧1.5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称揉丰降。
【次数】20~30次。
【主治】痰鸣气喘。
【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多与揉膻中、运内八卦合用。
9、委中
【位置】(月国)窝中央,两大筋间。
【操作】用拇食指拿(月国)窝中筋键,称拿委中。
【次数】3~5次。
【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临床应用】拿委中能止抽搐、通经络、常与揉膝眼配合,治疗四肢抽搐,下肢痿软无力。
10、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称揉涌泉,用两拇指面轮流自足根推向足尖,称推涌泉。
【次数】揉30~50次,推100~30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临床应用】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常与揉二马、运内劳宫等配伍,治疗烦躁不安、夜啼等症;若与退六腑、清天河水配合,亦可用于实热证。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下肢部】相关文章: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10-27
穴位推拿小儿快速退烧方法01-05
小儿鼻塞推拿04-03
小儿落枕推拿09-03
小儿推拿能治病吗 小儿推拿有必要吗04-23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 儿童厌食的推拿手法08-31
小儿推拿对宝宝的好处10-13
小儿推拿板门的手法05-08
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咳嗽10-04
小儿推拿小天心的作用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