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比喻,比喻“爱情”很短暂,就像新生的蜉蝣,生于夜晚,死于第二天早晨。
蜉蝣为什么要比喻爱情1
蜉蝣,一种生命极其短暂,让人不禁觉得可怜的小型昆虫。大多数生活在水泽地带,它的幼虫期是很漫长的,个别种类可能要等到2—3年才能得以蜕变。蜕变为成虫后,因为他自身构造的问题,会不吃不喝直至死去。它们在空中飞舞着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之后便会在水面上结束生命。同时,蜉蝣也是一种很漂亮的小虫子,它的身姿小巧,有着一对很大且完全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细细长长的尾须。在空中飞舞时,姿态既纤巧又动人。
蜉蝣起源于古生代,虽然它是一种很古老的生物,但是它存在的时间一直都是非常地短暂。 仅仅一天,就需要经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很多人不禁为此悲慨。
蜉蝣在幼虫期会潜伏在水中,生存长达一年左右,在那个时候,它们还是一只虫卵。由于处在幼虫期的它们身体里面富含很多的蛋白质,不幸的它们会成为很多鸟类的腹中物。反观幸运的蜉蝣们,它们会渡过漫长的幼虫期,经过几次蜕皮后,成长为在我们看来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生物。这时候的它们可以称为是一具躯壳,他们没有消化系统,更无法进食。 我从未想过,一个生物无法吃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蜉蝣的爱情
事实上,蜉蝣从头到脚都是为爱而设计。它的口器已经退化,胃肠道也不过是气泡而已,这样让身躯更轻巧更适宜飞行。即使它饥肠辘辘,也无法吃下哪怕是流质的食物。蜉蝣简直可以称为会飞的精巢或卵巢。吃喝对它们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它们只有一天的'生命,在这天里必须找到配偶,必须交配产卵,并在完成一生的使命后平静地死去。
这是属于蜉蝣(又名一日蝇)的美妙一天,它们在这一天里为爱而生,又为爱而死。"上面是我在搜集关于蜉蝣资料时看到的一位网友的留言。这番独特的见解,相对于大多数人对蜉蝣的认知来说,是比较讨喜的一种表达方式,直到如今也有很多的人,将蜉蝣认为是爱情的化身——不顾一切,放弃所有,只为和爱人相拥。对于蜉蝣短暂的一生而言,这无疑是对浮游虽短暂一生却拥有浪漫爱情的美好评价与憧憬。
相对于不好的揣测——比如我们之中有些人会对"浮游的一天就是一生"这个命题比较敏感,大部分同胞流露出来的感情是可惜以及同情,上述这位网友的论断更加符合另一部分人的观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爱情充满期待,对当下充满满足,对未来充满渴盼以及美好祝愿。
论古人对蜉蝣的见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这首诗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所作。这美丽又短命的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需面临的消亡的困惑。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蜉蝣的认知:弱小,奢侈。在这首诗中,蜉蝣的真正含义是黑暗的。在名家解说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思考蜉蝣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生命和人生的解读: 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蜉蝣为什么要比喻爱情2
蜉蝣不知道白天和黑夜,在黎明和黄昏死去,哀叹爱情短暂。蜉蝣是一种寿命很短的动物,只能活一夜。这是一种比喻,比喻“爱情”很短暂,就像新生的蜉蝣,生于夜晚,死于第二天早晨。一个人的爱就像蜉蝣,而蜉蝣的生命极其短暂,所以这句话意味着爱是瞬间的,不能永远持续下去。
蜉蝣物种危害:
由于很多种蜉蝣对缺氧和酸性环境非常敏感,因此一个地区的蜉蝣数量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地区环境污染的标尺。北美和欧洲多地的酸雨曾杀死了蜉蝣栖息地的幼虫,使当地鱼群的数量也随之减少―因为蜉蝣幼虫是鱼群的主要食物。
1675年,伟大的荷兰生物学家简·旺麦丹对一种蜉蝣做了详尽的描述,当时这种蜉蝣在荷兰的数量很丰富,但是现在,整个西欧都找不着这种蜉蝣的踪迹了,原因就是蜉的'幼虫对环境污染的极端敏感。因此,蜉蝣的存在可以作为鉴定水体质量的重要标准。
蜉蝣为什么要比喻爱情3
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将自己比作是蜉蝣,借此来感叹人类相比较世界来看的渺小,我们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颗米粒罢了。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悲观的,人类短暂的一生却可以活的丰富多彩,比如苏轼是北宋时期的诗人,据现在已有一千多年。
但是他的精神,他的诗词仍然活在这个时代,被人流传下去,他也相当于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世界之中。
而他所说的蜉蝣,也并没有那么的渺小,蜉蝣的存在更像是生物界齿轮中的一部分,拥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它摇摇晃晃两亿年,成虫之后却只能活一天,朝生暮死的蜉蝣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意义呢?
盛开的蒂萨河
在每年的春夏之交,人们都可以在匈牙利中部蒂绍屈尔特的蒂萨河上看到大量羽化过后的蜉蝣在这里婚飞交尾。
其场面非常的壮观,无数的蜉蝣似乎是瞬间的出现在河面之上,随后开始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它们有的生命极其短暂,甚至只有几个小时。
在不断的婚飞交尾之后,就凄惨的死亡坠入河里,而雌虫则是将卵沉入河底,这样的场面形成了“盛开的蒂萨河”。
这也不仅让人感叹到:难道蜉蝣的一生只是为了追求爱情,追求繁衍吗?
蜉蝣
蜉蝣是一种十分美丽的生物,主要分布于温热带地区,全世界已知的种类约有将近五十种,在中国所知的'有三十六种。
蜉蝣成虫的生命短暂,但是它们却有着古老的历史,它们起源于石炭纪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可以算得上是远古生物的活化石。
其体型娇小、细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头部、腹部和足部。
1、头部
蜉蝣的头部小,触角短,不过区别蜉蝣雌雄最好的位置便在头部,蜉蝣有着发达的复眼,其左右接近且较大的就是雄性,左右距离较远的则是雌性。
2、腹部
腹部是蜉蝣最重要的部位,这里不仅有它们的生殖器官,还有翅膀也在这里,它们的翅膀拥有着古老而又特殊的形状,翅呈三角状,而翅脉大多为网状,但是它们翅膀的关节却并不发达。
3、足部
蜉蝣的足部十分细小且没什么力量,仅仅用来攀附树枝、树叶。
【蜉蝣为什么要比喻爱情】相关文章:
为什么要读书05-13
为什么要化妆05-15
为什么要实行火葬07-03
鹦鹉为什么要模仿06-27
为什么男人要出轨05-18
人为什么要结婚04-27
人为什么要交流04-28
为什么女生要化妆05-07
为什么女人要出轨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