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故事,中秋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背后隐藏着诸多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而最为出名的中秋节三大传说就是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和玉兔捣药,下面分享一些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1
嫦娥奔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有关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广泛流传的就是嫦娥偷吃了丈夫羿的不死药,飞升到月宫的故事。传说在上古时期,羿得到了西王母赠送的不死灵药,但是他舍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所以没有将灵药吃下去,只是让嫦娥收藏起来。
但嫦娥害怕自己会衰老,她便趁着羿不在家中时,将不死药吞食,哪曾想吃下灵药后直接原地飞上了天空,那一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她飞到了月宫里再也无法回到人间。
吴刚折桂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吴刚折桂的传说是民间经常听闻的。相传在神话中有一个叫做吴刚的修仙者,他触犯了天规错误,所以被惩罚到月宫去砍桂花树,什么时候桂花树被他砍断了,什么时候就算服刑结束了。
但月宫的桂花树十分高大,吴刚砍了许久才出现一道伤口,等到他继续砍下去的时候,桂花树又重新愈合了,所以他就没日没夜无止无休的在砍树,相传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在月圆之时看到吴刚砍树的影子。
玉兔捣药
“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相传在嫦娥奔月的时候,她没有做好准备,惊慌失措之下只来得及抱走身边的白兔,然后白兔便随着她来到了月宫,每当夜晚的时候,白兔就拿着药杵在捣药,传闻这就是在捣长生不死药,嫦娥想要给自己的丈夫也服下灵药。所以每当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仰头望着月亮可以看见皎洁的月亮上似乎有玉兔捣药的影子。
中秋节传说故事2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人民不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统治,纷纷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嫦娥奔月:
从前,有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9个太阳,立了大功。有很多人来拜他为师。后来,他去了嫦娥做妻子。有一天,他向王母娘娘求得了一包长生不老药,交给了嫦娥保管,不料被心怀鬼胎的徒弟蓬蒙看到了。3天后,后羿带众徒去打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带大家走后,蓬蒙手持宝剑冲进后院,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对手,拿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了下去。后来,嫦娥飞到月亮上,日日夜夜思念着后羿。百姓得知后,纷纷摆上香案,像美丽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3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