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餐饮文化礼仪

时间:2023-09-20 00:11:16 家庭 我要投稿

  客家餐饮文化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饭桌上的礼仪更是不可少,不可违背,身为中国人都是很尊重饮食文化的,那么下面跟大家分享客家餐饮文化礼仪。

  客家餐饮文化礼仪1

  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客家人喝的是热茶。

  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炖茶。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

  客家人的茶点很讲究,很有特色风味。如有的用南瓜子、豆子,有的用油酥的红薯干、南瓜干;有的用醋浸的生姜、大蒜头、菜梗等20多种农家自制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客家人用土产自烹的传统菜也很有特色。

  如用特制调料做的大块的炒猪肉香而不腻,肉馅酿豆腐嫩美清香。上乘豆浆制成的豆腐皮,清水小河鱼,泥鳅炖汤都是桌上珍品,还有许多自己加工的.特色小菜和自酿的米酒味美可口。游人到民俗村游览或上农家游玩都可以品尝到这些美味,体验客家人的习俗和饮食文化。

  客家人好客,为世人所称道。乡里人较城里人好客,山里人又比乡里人更好客。进门便是客;不进门,路过者也是客。只要经过门口的人,主人都打招呼:“进来坐!”“放下肩吧!”这类俚语,可能过去少有不挑东西走路的人,

image.png  

  下田必扛锄头、挑畚箕,做买卖的人,更要挑担子,因是山区,过去道路不好推车,所以只能挑担。“放下肩”是叫人把肩上的东西放下,让肩膀休息一下。这种招呼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口语,就是对没挑东西的人,主人也随口而出“进来放下肩吧!”

  客人进屋后,主人首先让座敬茶,这是最起码的礼节,也是对不认识的过路客人的一种礼节。若是朋友,用家酿水酒招待,最现成的下酒菜是炒黄豆和花生。再则加炒一些小菜。如果逢年过节,一户有客,

  邻居也会提一壶酒、端一盘菜一起招待“凑热闹”。若招待更加亲密的至亲好友,必须宰鸡,端上鸡肉时,鸡头方向应指着客人,以示对客人尊敬,要请客人先吃了鸡肉,主人才可以吃。

  客家餐饮文化礼仪2

  习俗

  打灶头”

  结炉砌灶,客家人称“打灶头”、“作灶头”,称厨房为“灶下”,灶在客家人的心里占了非常重的分量,非常讲究的,据说它是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福禄的“大事情”。

  自古以来,客家人对灶就有崇拜情节,认为它掌管着一家人的温饱和安康,并且相信如果灶头旺就意味着日子旺、家业旺。因此几乎各家各户的灶上都设造神位,或贴“灶君”画像,或放着“司令灶君神位”的神牌,并逢年过节祭供,以求灶神护佑。

  因此,在“打灶头”之前不但要请风水先生拣吉日,还要对灶头的方位严加考究。人们认为:“灶门向西,向戌亥方者,主散财;向南方者,主口舌、争斗;向北方者,主病灾;向东方者,主有福禄。

  向辰已方者,主家业昌盛,子孙吉祥。但是方向虽然‘吉’,若灶门正对大门(即大门外能看见灶门者)就极凶。

  灶门对灶门,也不好,主家庭多口舌争论。灶门向佛坛也凶,因为阳对阴,象水灭火。灶门向井,就是水火相克,主家中多奇祸,出生破相之人,或主男女内乱。”

  打好灶头即择吉日乔迁。要严格按事先选定的时辰“进火”(即开炉灶)。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正是由于客家人对灶有着特殊的情节,所以“打灶头”(结炉砌灶)对于客家人来说是一件大事,非常讲究。如果家里一直祸事连连、诸事不顺,客家人会认为这是灶头出问题了,惹怒灶神了,然后将灶头拆毁重砌,希望能够改变处境,重获福气。

  在盖新房时,灶头是最后修建的。房子的其他结构已经修建好,主人家就会满怀着喜悦请来熟手师傅来“打灶头”。客家人对“打灶头”很重视,不仅要请风水先生选吉日,还要对灶头的方位严加考究。

  人们认为:“灶门向西,向戌亥方者,主散财;向南方者,主口舌、争斗;向北方者,主病灾;向东方者,主有福禄。向辰已方者,主家业昌盛,子孙吉祥。除了方位之外,还有一些禁忌是不能触碰的,

  比如灶门不能正对着厨房的大门,那样会招来厄运;如果家里有井,灶门也不能向井,因为水火相克等等。

  新屋建好,打好灶头后主人家要选择吉日正式“进火”(即开炉灶)。“进火”需事先选好吉时,按照严格完整的.仪式来,各地方仪式会有所区别。

  一般程序是这样的,黎明时开始,由长辈提灯或执火把在前,男主人挑饭甑或米缸在后,主妇则挑着厨房炊具,小孩各取自需物件紧随在后。全家大小列队行进,鸣炮入宅。

  如若灶头起得好,就有口福了。客家的灶头有不同数量的灶门,有的灶只有一个大灶门,配大锅;有的是两个灶门,配一大一小两个锅,还有些大家庭是三个灶门,大、中、小三个锅依次排开。说起大锅灶,

  勾起了很多客家人旧时的记忆。在旧时,没有热水器,人们用柴火烧一大锅水,供全家人洗澡;逢年过节时,大锅成就了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这时客家妇女们用她们的巧手作出各种粄,如发粄、麦粄、甜粄、萝卜粄等,

image.png  

  一大锅粄在柴火的燃烧下伴随着浓烟散发着诱惑的香气,孩子们在这诱惑的香气中期待着品尝的时刻,想想都很幸福!逢年过节或遇上欢庆喜事,大锅也是招待亲戚朋友的功臣,一锅“东坡肉”新鲜出炉

  摆上各桌供亲朋好友品尝,分量足,火候足,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各家,热热闹闹欢天喜地,吃的是气氛,是情义!

  节日风俗

  春分: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

  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客家餐饮文化礼仪】相关文章:

客家风俗文化礼仪08-17

韩国人餐饮文化礼仪08-25

客家婚娶风俗礼仪08-31

客家婚娶习俗礼仪09-06

客家人结婚风俗礼仪09-16

西餐礼仪文化08-31

中餐饮食礼仪03-30

职场餐饮礼仪知识08-18

古人结婚文化礼仪09-07

台州的风俗文化礼仪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