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个0-6岁的亲子讲座,里面有两点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其实这两点都围绕着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与孩子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谓处心积虑,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这么与孩子说话,那亲子之间的问题一定会大大减少。
在家里,我也和二娃试着用了一下这个方法,发现孩子更加按照父母指引的方向走了。所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方法,但愿这个方法能给您的家庭增添一份和谐。
1.合作式语言和命令式语言
对于有些6岁以下的孩子,让他们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可是要花一些时间来培养,在家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大人开始可能会对孩子轻柔地说:“宝贝,将玩具放到玩具箱里。”孩子听到了,但没有动。大人再重复一遍,孩子还是慢慢腾腾地一边收玩具,一边玩玩具。大人的怒火,就这样被一点一点地点燃了。最后可能对孩子大声斥责说:“现在就把你的玩具放好!”有的孩子听完了会因为害怕父母有进一步的举动,开始快速收玩具,但有的孩子就未必这么顺从了,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大人的这种斥责,故意通过行动与大人对抗。其实,这种挑起争端的语言还可以这么说:“你要是在6:30之前将玩具收好,就能赶上吃饭了(或者妈妈就能给你讲一段故事了)。”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语气一定要显得平静,面目表情保持中性。这就是合作式语言。下面再举两个例子:
a)
外出之前,换衣服。
命令式语言:“快点穿衣服,哎呀,先穿裤子再穿鞋…”
合作式语言:“你是想在家穿完衣服出去,还是想拿着衣服到车(或外面)里穿呢?”
孩子因生气,对父母大喊大叫。
命令式语言:“不要喊,小声点,太没礼貌了。”
合作式语言:“你看起来很生气,当你的语气像我一样柔软时,我就会很高兴地来听你讲话。”
2.将说“不”转化为说“是”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父母及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对学龄前的孩子说的“不”确实有些太多了,有时想一想,都觉得这样对孩子有些太不公平了,“不许碰刀子”,“不许吃糖”,不许这个、不许那个,这种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绝于耳。下面举两个例子,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将此举一反三地应用在和学龄前孩子的交流上,就会大大减少了孩子听到的这些负面的话语。
a)
“我想吃冰棍”
常用的回答:“不行,吃完冰棍,饭就没法吃了。”
更好的回答:“可以,吃完饭,半个小时以后。”
“我要玩电脑。”
常用的回答:“不行,你还没写完作业了。”
更好的回答:“可以,写完作业的。”
上面的这些例子,只是给了我们一些思路,将这种思路应用在与学龄前儿童的交流上,可以大大地增加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让我们干什么,总是“不”字在先,我们心底里还愿意配合吗?当我们拒绝孩子时也能用正面的语言来说,不也是给孩子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吗?本文来自父爱本色的博客
【对孩子说“不”的艺术】相关文章:
如何对孩子说不?09-03
研究显示孩子学点艺术不抑郁09-26
给孩子说的句子09-18
如何让孩子不闹09-01
让宝宝向垃圾食物说“不”09-13
如何让孩子上课不走神03-06
佛说早逝的孩子没死03-06
佛说孩子意外死亡03-04
为什么孩子说不听04-22
主考官对繁历说不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