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3-11-01 06:09:52 家庭 我要投稿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是一本由李天飞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耕雲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2021-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一本书带你梳理清封神演义真实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

  “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悠长长的河。”多少人听到这个就会想起傅艺伟版《封神榜》,直到现在傅艺伟都被奉为最经典的妲己,这部电视剧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但后面拍的《封神榜》反响都挺一般,可能就温碧霞那一版评分比较高,其他的都被吐槽的不成样子。一直到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情感悄悄话(qqnx.com)!《封神演义》也随之回到人们的视野,而后的封神系列也是备受期待。前不久上映的《姜子牙》依旧掀起一股热潮,虽然褒贬不一,不过也再度勾起人们心中对封神榜的了解欲望。

  我前不久才重温了老版《封神榜》,但从未想过这些熟悉的历史人物或是神仙,来历究竟如何?就拿熟悉的李靖来说,他作为唐朝著名的军事家,在《封神演义》中出现在了商朝。当然,这本书是明末许仲琳所著,所以其中是杂糅了商朝到明朝之间各类故事。

  这套《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从商族起源写起到周朝分封列国,从其中可以学习到商周这一块的历史。下册是则按照各路神仙实际出现的顺序来写。作者还为此做了很多考证。如果这个神仙是真实历史人物,就直接用他的诞生时间;如果这个神仙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就考证他最早出现的时间。也是因为作者认真的考究态度,我在读这套书的时候收获了很多,对《封神演义》中的神仙有了新的认识,有趣的细节让人意犹未尽。包括书中注释提到的相关参考书籍,在我们读完书之后,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自行阅读这些书籍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其实,在傅艺伟那版《封神榜》中,首先服饰问题方面受到争议,也是由于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但在这本书中,因为年代出处都得到了考证,所以服饰这一块我们可能会更清楚的了解。其次因为那个年代技术限制问题,特效其实做的很一般,而且很多是没有办法按照真实情况来制作的。就像凤鸣岐山,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明显就不是凤凰,看起来可能更像九头雉鸡。而在这本书中,介绍的每一位神仙都有专门的配图。无论是法器还是坐骑,都按照最真实的样貌还原。图文结合的方式,加上作者幽默的语言,哪怕只是阅读纯粹的文字,都会觉得很轻松。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很适合读这本书。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新起点

  去年看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年又看了动画电影《姜子牙》,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国产动漫大有异军突起之势呢?不仅仅是因为好的制作,更是因为故事情节带动着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回忆起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的古代神话故事,与其说是传说,不如说是一种情怀。

  如果你也喜欢我们本土的神话故事,也被五千年华夏文明所折服,那么李天飞的《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是你一定要拜读的。

  首先要给包装以及封面设计师点赞,这个暗黑色带着神秘色彩又满是神话人物的封皮震撼了我,黑金色搭配,深沉又不失夺目,传奇人物的刻画深深吸引读者的购买欲。其次是,黑白两册搭配,白色为阳,黑色为阴,阴阳交替,是时代的变迁,是岁月的更替,是历史的发展,是一条带动读者的时间线,同时也在冥冥之中表达着“三教”之说和道教阴阳论的说法,层次突出,主题鲜明。

  白本为上册,以时间为线索,分十章,从公元前20世纪玄鸟生商开始,写到文王创业、姜尚辅周、武王伐纣,到公元前990年分封列国,共160页,基本上是史实或者是鉴于正史记载的内容,可以当做通俗版的简史来阅读。黑本为下册,则与上册完全不同,它不是照本宣科的简单描述,而是“不着边际”的幻想,是人类对文明敬畏与探索的侧面反映,下册以刻画神话故事人物为主线,其实是按照上册的历史发展为时间顺序的。人们把自己的想象加以神魔化,同时又从历史中找到与它类似的原型,对他加以具体化、生动化,让人物丰满,幻想也是真实,真实亦是幻想。

  同时上下两册分装,更加方便阅读,你可以一边读上册的史实,一边翻看下册的人物描述,时间线索是一样的框架,便于及时解答疑惑和理解文字中的描述。下册的人物读本,进行了彩色勾勒,生动不枯燥,栩栩如生的排版更加吸引读者。这画风真的是太爱了,又美又幻,简直是刷新了我对国漫的新认识。之前很喜欢《秦时明月》,相比较欧美的英雄主义情节的人物,我还是更加喜欢古风和国风满满的华夏神魔,画风也是,内敛不张扬,强大不妥协,每一个人物的形成和故事的由来都是想象和求知的完美相遇。

  从《大鱼海棠》到《姜子牙》,无论是国产动漫还是国风类型的书籍,无不彰显着华夏文明的灿烂和中国历史元素的夺目。手捧这本书的我,内心是激动的,我看到了人们喜好的变化,看到了人们对我国古代神话和神魔文学的探求,这是不忘精华的表现,是文明传承的力量,是古今结合新的起点。

  强力推荐李天飞的《三千六百年封神纪》。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李天飞

  真是颜值决定一切,这本书并没有放在书店的推荐位,却仍然被我在一堆书中相中。

  全黑的封面加白描勾线绘画加烫金书名,透着神秘与缥缈,档次瞬间提升。

  拆开才发现与传统书封不同,外面是一个书盒,里面藏着两本书,一黑一白,一竖一横,一阴一阳,就书的装帧来说确实用了小心事。

  黑色的横版书主要是根据时代讲解封神榜里的各路神仙,除了文字记录来源,还有美图还原脑中想象。白色的竖版书则从玄鸟生商一直讲到了商朝灭亡分封列国,正如作者所说,《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是商朝,但写于明末,所以里面的故事是商代的史实和从商代到明末三千六百年间积累的各种神话资源共同组成的。而作者将在白色的竖版书里剖析神仙来历以及各类小故事。

  《封神演义》的故事开端是以纣王到女娲庙进香,因为对女娲娘娘的塑像动了淫心,女娲娘娘一气之下派下,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王石琵琶精,一同祸乱殷商天下。

  《封神演义》原书我看了几次都没有耐心读完,这是唯一一本我感觉电视剧比书好看的著作。书的开场还是比较的精彩,只是到了故事的中断却显得干巴巴,找到了姜子牙与殷商开战后,整个故事就显套路化,一旦打不赢,要么就上天去请救兵,要么就有神自觉来相助,总之,主角光环闪闪发光。不免让人想起西游记里孙悟空,遇到大难,总会有神佛来救,要不就自己上天求救故事有着相同的套路,越看越是乏味。

  李天飞的这一本《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将封神演义里面有名的神仙们拉出来单独溜溜,而且还专门查找其它典籍丰富原有的封神故事。

  比如书中九尾妖狐这一节,纣王与妖狐的故事却有了另外一个版本,故事是说纣王到玉女庙进香,并与玉女私定终身,纣王在等待玉女百日仍未见归来,纣王无奈之下令全国进献美女,才把妲己选入宫,而妲己已被妖狐附身,当然妖狐不是来祸乱商朝天下,而是想进宫享受荣华富贵。妲己进宫看到玉女送给纣王的信物,心生妒忌,一把火烧了玉女庙,才触怒了上天,降下太子殷交,成为毁灭商朝的人。看看,这个故事是从一段美好的人神恋开始,却因为三角恋引发亡国的事件。

  不管如何编,封神演义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李天飞的书中,我看到另外一个封神演义,不得不说颇为惊喜。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现代人的封神榜

  神魔小说对于今天来讲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小说类型。中国的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小说的四种类型:《三国演义》→历史小说;《水浒传》→英雄小说;《西游记》→神魔小说;《红楼梦》→世情小说。就今天文学大势来看,四大类型小说依旧掌握着市场的主流,不论是通俗文学还是纯文学领域。神魔小说在今天,已经逐渐从纯文学下来了。中国虽然也有自己引进来的“魔”,如莫言的《蛙》、陈忠实的《白鹿原》、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但这个“魔幻现实主义”毕竟更多是现实而不是“魔幻”。神魔和魔幻更是两种意思,神魔代表的是一种人类对于不可明说的现实的一种象征化,是一种不同于现实但反映现实的世界观。可能真正的神魔小说是被今天的网络市场继承了,如《斗破苍穹》。中国最出色的神魔小说有两本,一本是《西游记》,一本是《封神榜》。《封神榜》可能对于稍有文化或者影视看得比较频繁的中国青年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该书简而言之就是元始天尊的弟子姜子牙奉天命帮助周武王伐纣,然后封各路功臣、阵亡的敌我双方名将、敌我修仙之辈为神的故事。可以说,封神榜基本构建了今天所有网络神话/玄幻小说的格局,今天人们熟悉的各路大神,如女娲、南极仙翁、杨戬、哪吒都出现在了此书。《封神榜》大约可以称得上明前的神话大整理,是系统性总结神话的一本书。因此,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有了解这本书的必要。

  广成子配图女娲配图

  《封神榜》原著为章回体小说,约70万字。这不论对于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来说还是业余读者,都是一笔很大的阅读工程。李天飞先生的这本《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正是这笔大工程的一个精简版。或者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封神榜》的一个接入口,你读完这本书再去读封神榜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两册《三千六百年封神纪》

  书设计的很有趣,起初撕开还以为是纸牌。书为盒装,内含两册。上册是记录的是武王伐纣的史实,下册讲述诸神的来历,并配有很好看的图片。虽然整体来看,定价近100元的书,内容有点单薄,但几乎你所在意的史事、神事、神话体系,这本书都已经写到了。现代人需要现代人的《封神榜》,李天飞先生这本《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才创作出来的。

  猪版《三千六百年封神纪》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史实还是神话,都值得被铭记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前言:

  电影《姜子牙》上映的时候,我满怀期待的去影院看了,虽然电影本身有些辜负了我的期待,全程故事耿直的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但是它制作精美的画面和宏大的故事背景,却又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的兴趣,误打误撞,发现了这样一本史实和神话结合,幻想和真实碰撞的有趣读物——《三千六百年封神纪》。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关于本书:

  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书籍里最特别的,它独创了“干湿分离”的写作手法,即把史实和幻想分开,用上下册,或者说阴阳本的形式来讲述《封神演义》的故事;再分“时代”,介绍故事的起承转合,发生、低谷、高潮和落幕。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像“是从茶树上长出第一片叶子开始讲起,一直到最后一滴水滴落下”,让我们知道这杯茶是怎么经历了三千六百年而诞生的,而个中滋味,只有完整得阅读过,品尝过的人才知道。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民族认同,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

  现在的我们意识里都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几乎所有的时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心愿都是国家“统一”。

  而这样的愿望原来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的,神话里我们有同样的信仰,现实里我们有同样的祖先。在我们的文化中,这是刻在骨血里的东西,不容置疑的。感觉这本书当成爱国教育书籍来看,都是毫无问题的,笑。

  它带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不仅仅只是发生了什么,还有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了有什么好处,同时结合商周之后发生的故事,一起讲述,加深读者的理解,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知识渊博,和自己的孤陋寡闻了。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历史是胜利者的功德簿,是失败者的忏悔录

  之前看《封神演义》,觉得纣王好大喜功、贪恋美色、偏听偏信,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而周文王礼贤下士、温文有礼,是个谦谦君子。

  后来越是读史书、看史料,才发现原来就如那句“历史就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话真是太有道理了。

  成王败寇,胜利者出于任何目的,都需要把自己塑造成正义的那一方,而且他也有实力去这样做,把历史描绘成他的功德簿;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历史是他的忏悔录,胜利者在总结失败方经验教训的同时,顺带还要提醒子孙后代,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可是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所以历史还是一再重演,从无例外。

  所以我在看《三千六百年封神纪》上册时,看见周文王、姜子牙、纣王等等,他们在过去的岁月中,真正的样子,我还是会觉得吃惊,还是感到颠覆了我的世界观,然后觉得自己还是太浅薄了,了解得太少。

  不像《封神演义》里,有所谓正邪两派,有所谓神仙妖怪,有所谓善恶好坏,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的选择和现在的我们一样,会考虑得失,会计较利益,会估计代价,会作出符合自己设想的举动,也可能会不择手段得朝着目标前进,就如书中提到的:周文王夺人之地,灭人之国,向外扩张就是他的兴趣爱好,他就是为此而努力奋斗一样。

  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所有人都如圣人,而《封神演义》把人封神,而《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再把神变回人。

  看见历史故事的真实点,看见神话传说的另一面,我们每个人都在传承着这两样东西,神话也好,历史也罢,都值得被铭记,值得被尊重。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用史料和包袱,还原封神的历史

  小时候最喜欢的书就是《封神演义》。

  倒不是不认可四大名著或者其他作品。对于封神的喜爱,完全因为它可以为我这个“中二少年”插上飞翔的翅膀,让我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能自拔。在我看来,这本书在神魔界的地位,如同金庸的作品在武侠界的地位——他们都为所在领域开创了一种叙事模式,引得无数后人效仿。

  当不少像我这样的封神爱好者,将目光聚焦在书中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法术和法宝时,在我国神话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心得的李天飞老师,围绕“还原”写了这部《三千六百年封神记》。作品分为阳本和阴本,前者还原历史,后者还原人物。虽然从内容上来看稍显简单,但对于封神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来说,读罢还是很有收获的。

  阳本所涉及的商末周初历史,目前存世的史料并不多。作者为了将只有零散骨架的文字串联起来,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对于搜集到的大量上古史料,作者还经过一番仔细的加工,对很多内容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释读。其中,围绕文王、武王、姜子牙、纣王等封神中的关键人物,作者也做了很好的去脸谱化的还原。毕竟彼时仍未奴隶社会中期,中国传统礼制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为了生存、扩张而产生的尔虞我诈,或许对比小说中的人物来看显得残酷无情,但这往往才是历史更真实的一面。不知道,那些只知道耸人听闻的自媒体,看到这本书会不会整出几篇类《震惊!西周开国元勋竟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推文。

  从这两页中国,能看出作者的古文功底,和……同人能力

  阴本是简单的“神祇史”。封神中的大多数人物,并非封神作者所原创。这些人物成神成仙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选取当时各类宗教中已经存在的人物,经过加工和串联,把老百姓熟知的一些传说、故事巧妙地嵌入情节之中。其中有成功的部分,比如赵公明、魔家四将和梅山七怪;也有不成功的部分——哪吒闹海的文本在整部小说中可谓出类拔萃,但这个故事的确在整部小说中显得十分突兀。

  第二类是像张布封神榜这样,把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神格化”。最典型的人物要数李靖。只可惜有唐一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虽然在小说中求得“肉身成圣”,但形象却矮化了不少,成了一个粗暴但窝囊的无能父亲。相比之下,杨戬这样一个几乎一无是处的北宋太监,开了天眼之后彻底升级变身,化身万千少女倾倒的偶像级人物。李卫公泉下有知,或许会感慨“借小说反‘李’也是一大发明”。

  这是一支摇滚乐队这是灯泡厂的宣传单页

  当然,既然涉及人物,绝大多数读者自然想看到背后更多的八卦。阴本对人物源流做了一番精心的梳理,但没有融入作者更多的点评和分析。看不少友邻表示看完后不解渴,大抵多数人的想法和范伟老师还是一致的:我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滴,我就想知道他是怎么没滴……

  最后要夸赞一下李老师的文字功底。佶屈聱牙的史料,经他解读后,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妙趣横生。能看出作者对于曲艺特别是相声名段的熟悉程度——同样是钓鱼,你能在姜子牙老先生的故事中看到高英培先生的精彩表演;各种掌故缠身的于老爷子,在本书中也有登场。对于文字训读,书中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看看作者对“奸”的解释,你一定会感慨:中华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老外学不好中文,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于本书的装帧,我看肯定者居多。这种盒式包装确实是加分项,但两本书一横一竖嘛……能理解阴本是为了便于配图,但还是想说一句,这种搭配方式对于强迫症真的好吗?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以三千六百年的幻想为水,冲一碗香气迷人的封神之茶

  春节的时候,格外期待的两部电影,一个是《唐人街探案》,一个是《姜子牙》,唐人街还在坚守着初一之约,姜子牙已经在十月上映了。或许这么长时间以来在期待中等待,在等待中期待,也让我对《姜子牙》有了另一种不一样的情绪,面对最终在眼前的成品,有兴奋也有遗憾。当然,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姜子牙,而是姜子牙出身所在的《封神演义》。

  从小到大看过多少个版本的《封神演义》呢?无论是讲述整个封神演义故事的,还是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进行改编的,又或者只是里面单个人物的各人传记故事。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电视剧,其实这个题材的相关故事真的是很不少,每个人物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

  仔细想想,封神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故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给这些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溯源,只是将这些年看到的各种作品中的相同人物在脑海中默默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我印象中的他们而已。可是,还有和我完全不同的人,他不但将这些人物追溯原型,考究相关的史实,还抽丝剥茧地去研究他们形象、名称、性格、故事的演变过程。

  这个人是李天飞,他曾经用他有趣的文字和丰富的学识为我们解读了不一样的《西游记》,去慢慢考究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带给了我们另一种新奇却极有说服力的结论。现在他带着他的新书来了,那是已经出版的《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和还未出版的《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

  其实,我个人对号令群神更加的感兴趣,可是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三千六百年封神纪》的美貌,于是作为一个颜控,先了解的是这套封神纪。

  书除了有一个超美貌的函套以外,还分为了上下两册。上册竖版白色封面名为阳,下册横版黑色封面名为阴,相同的红色和金字让两册连在一起。设计在典雅大气感觉的同时,带了一丝妖异的感觉,个人爱极了这个设计。当然,颜值只是加分项,重要的还是内容。

  阳册从“玄鸟生商”开始,还原那些在正史记录之中的《封神演义》部分。虽说是正史,但是由于历史年代太过久远,在古人记录还原的过程中也已经加入了很多的想象,所以其实读起来更像是神话的变迁史,很是有趣。

  阴册,则是由故事变到了人物。它将《封神演义》中涉及的重要人物按照出现的年代一一解说。我曾以为自己会更爱这本阴册,毕竟相较于历史而言,每一个人物的爱恨情仇会更加有趣。不过实际阅读的过程中,虽然阴册里的人物肖像画让我极其喜爱,可是对于人物更多的出现时期和演变过程考证,反而没有阳册的史实部分有趣。

  从整体而言,这套书很适合作为《封神演义》的资料补充,不管是否对《封神演义》有所了解都能从中获得乐趣,但是和印象中解读西游记的李天飞老师的文字趣味性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相信会在即将面世的《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中看到更加有趣内容。

image.png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李天飞老师在《号令群神》之前的练笔?本评文字大多与本书无关

  1990年,一部被80后封为“童年阴影”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播出了,该剧制作精良,人物造型和故事基本上按照小说《封神演义》走,酒池肉林、割头挖心等镜头丝毫没有遮遮掩掩。但是其动作场面设计水平极低,和早它4年播出的《西游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再加上原作《封神演义》在人民群众中也没有《西游记》那么老少皆知,导致该部作品最后没有像《西游记》一样引起轰动。

  但鲜少有人知道,在傅艺伟版的《封神榜》之前,1989年还有一版更加黄暴恐怖的《封神榜》只播了五集就被禁了。该版由梁丽主演,其尺度之大,甚至有直接的正面全裸镜头,堪比现在的HBO,之后的大陆连续剧无出其右者。

  书盒、竖开的阳本、横开的阴本,全部精装,就是书盒简陋了一些

  而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封神演义》的影视剧化沉寂了下来,这个过程当中也有TVB版《封神榜》和2016年的洗钱烂作《封神传奇》这样的作品,但都没有什么气候。这个现象一直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才让世人重新认识到《封神演义》这部作品。该部彩条屋的动画打破了国内所有动画电影的纪录,以50亿票房登上了中国影史第二,也让更多的小朋友们认识到了哪吒这一人物,并且开始慢慢接触《封神演义》这部作品。

  而今年国庆期间的《姜子牙》又把彩条屋的封神动画宇宙更进了一步,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早几年一直在传的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也即将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除了影视化,《封神演义》在漫画领域也有一些重要的作品。如果是日漫爱好者的话,藤崎龙在1996年到2000年期间在《少年JUMP》上连载的漫画《封神演义》也是接触这部小说的一个媒介。该部作品中虽然对很多人物进行了现代化的魔改,而且到后半部画风一变,改成了藤崎龙自己的故事,把故事走向导向了女娲和伏羲以及其他外星人之间的争斗。但前半部一直到诛仙阵这一段都是在原作基础上改编的,读者们可以看到《封神演义》中最精彩的法宝大战。

  而香港漫画家郑健和的《封神纪》三部曲,更为另类,可以算是延续武王伐纣之后的故事,直接让纣王的儿子武庚当了主角,把武王伐纣这件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归为天神控制人类的阴谋。而纣王则是反抗上天为人民自由而战的领导者,由于此一原因,天神指挥武王发起战争毁灭商朝。整个三部曲的故事就是围绕着武庚如何和上天众神对抗展开的,可谓是港漫中的异类。

image.png  

  说了这么多,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对这本《三千六百年封神纪》发表过一丝丝评论,因为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在目前《封神演义》日趋火热的现状下蹭热度之作。虽然我这样说,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一部作品是有以下四方面的优点的。

  首先,本书的内容按照历史和神仙分成了阴阳两册,阳册完全基于史实,讲述了商朝建立到周朝分疆的历史,而阴册讲述了《封神演义》中登场的各路神仙是如何在历史流传中慢慢演变生成的,算是为他们的来历正了名。

  其次,阴册中给每一个介绍的神仙都画了精美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让没有看过《封神演义》的读者在看了人物画像之后,就能大概知道他用何种法宝,同时有无坐骑等。而且,阴册的横开本加上这样的插图更能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成为他们了解《封神演义》的入门砖。

  再次,李天飞老师的文字引经据典,考据论证都有根有据,注释引用非常详细,有心人或爱好者完全可以自行学习本书中提到的那些著作或者论文来增加相关的知识。

  最后,李天飞老师的文字幽默诙谐,对一些古文也有非常现代化的翻译,在本书中几乎把神仙打架的内容排除在外,仅叙述《封神演义》中和历史相结合的内容,完全可以作为青少年学习商朝及周朝开国时期的历史著作。

  阴本就是这样的横开本,小朋友会很喜欢

  大名鼎鼎的哪吒

  当然,如果是看过李天飞老师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的读者,可能会对本书有所不满,因为本书的内容稍显单薄,分析推理的部分也没有《万万没想到》精彩,对人物的介绍也都点到即止,没有触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释道儒三教之争。

  但是,如果你发现李天飞老师还有一本《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几乎是和本书同时出版的,那你就会释然了。我想,《号令群神》才是和《万万没想到》相类似的更为深入的《封神演义》解读书。我非常期待能看到《号令群神》能在本书基础上有什么样的突破。

  本书,也许仅仅是李天飞老师写作《号令群神》时的笔记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读后感有感】相关文章:

封神演义为什么停播10-12

枪神纪霸气名字大全07-25

枪神纪符号名字大全07-28

枪神纪游戏名字大全08-01

西行纪之再见孙悟空结局05-18

儿童故事纪昌学射寓言10-20

孕期爸爸胎教故事:纪昌学射箭09-20

春纪护肤品怎么样08-11

春纪化妆品怎么样10-06

19世纪英国银行的特征是怎样的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