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礼仪

时间:2024-01-27 20:10:20 家庭 我要投稿

  

  外事礼仪1

  在外事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外事礼仪的范文精选三篇,希望大家喜欢!

  外事交际中的握手礼仪

  在外事交际场合中,握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

  1.先打招呼,然后握手。如果是初次见面,一般在介绍自己时主动伸手,例如“I'm Green, nice meeting you.”同时主动伸手与对方握手。

  2.握手时伸手的顺序也有些讲究: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

  3.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4.多人握手时不要交叉,等别人握手完毕后再伸手,握手前脱帽并摘下手套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5.在一般情况下,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下即可,不可太用力。关系很熟的话握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有时年轻的对年长的、身份低的对身份高的可以稍欠身,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敬重。

  慰问礼仪

  慰问活动是机关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抚问候的活动,它是常见的一种公务礼仪形式。一般是对地区遭受灾害、个人遭遇不幸或困难进行劝慰,或者是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群体付出辛劳进行问候。开展慰问活动,可以履行道义责任,给人以鼓励、同情、理解和支持,体现扶危帮困的精神。

image.png  

  慰问的类型

  1、伤病慰问

  在国际交往中,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通常会发电慰问,并令驻外使节前往探视。对有关领导、单位员工、同事伤病,也应组织慰问活动。

  2、灾情慰问

  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国家之间通常会发电慰问,或驻当事国使节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还视灾情和两国关系捐赠资金和救灾物资。地区、单位发生灾情或重大事故,通常可以派员前往当地进行慰问活动。有条件的发动民众捐赠物资,或由地区政府、单位捐赠资金及救灾物资。

  3、节日慰问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通常对坚守前线阵地、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慰问。如“八一”建军节前后慰问驻地部队;春节慰问坚守岗位的员工等。

  4、犒劳慰问

  对参与一些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的人员,有关领导通常到现场进行慰问,对他们付出的辛劳表示问候。如慰问参加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者,建设工作的建设者等。

  5、个别慰问

  对有关领导、单位员工发生不幸、遭遇困难表示抚慰。如亲人患病、去世,家庭发生灾难,单位组织适当的慰问活动,表示安抚、同情和给予必要的帮助。

  慰问的方式

  1、探视慰问

  登门探访慰问对象,或亲临现场进行慰问活动。通过探视、会见、交谈和现场察看,对慰问对象进行慰问、安抚和问候。

  2、电话慰问

  通过电话进行慰问,这是一种快捷、直接的慰问形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是异地慰问,也适用于本地慰问。电话慰问应态度诚恳,措辞恰当,语气得体,尽量简洁,把慰问的情意表达完了就结束,不要东拉西扯,海阔天空。

  3、书面慰问

  包括书信、函件、电报和电子邮件等形式的慰问。这种形式一般适用于慰问双方身处异地、异国。书面慰问应精心起草慰问函件,既要饱含感情,言辞恳切,具体明了,又要符合写作规范。

  4、礼品慰问

  就是向慰问对象赠送慰问品、慰问金,这是较有效的一种慰问方式。国家、地区间的慰问,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筹集或有专门机构赠送慰问物品和慰问金。慰问个人的物品,应根据慰问原因和对象选择,尽量做到别出心裁,富有新意。

  慰问形式的选择,有时单用一种方式,有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方式,以强化慰问效果。

  慰问的细节规范

  1、突出主题

  慰问活动的主题就是慰问对象以深切的关怀。不能在慰问的夹带请示汇报或布置工作,甚至旁及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慰问者应诚心诚意,真心地给予帮助和解决困难。特别是慰问伤病、灾害和遭受不幸或打击的,应尽量使慰问对象宽心,多做排解、开导、劝慰工作。

  2、方式恰当

  慰问活动采用什么方式,需要认真考虑和选择。不同的慰问对象,不同的慰问原因,采用不同的方式。有些慰问只能采用个别慰问,进行单独交谈,没有他人在场,可以无所顾忌,不必掩饰。有些则必须组织集体慰问,有一定的人数和规模,如慰问灾区、工地、工作现场,人数太少会影响效果。

  3、因事施礼

  慰问原因往往是不同的因由决定不同的慰问形式。应掌握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慰问方式和重点。如慰问病人,应鼓励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祝愿早日康复;慰问逝者家属,应寄托哀思,劝慰节哀顺变,多加保重;慰问受灾者,应讲究效率,及时慰问,同时尽力为受灾者排忧解难,协助受灾者重建家园;慰问工作受挫者,应着重于对对方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以鼓励振作、吸取教训为主。

image.png  

  慰问应注意以下细节:

  1.慰问人员应注意仪表仪容、言谈举止。

  2.探视慰问应掌握时机,事先联系,不要突然到来,让人毫无准备。对不宜外界打忧的慰问对象,不应前往探视。

  3.慰问时应做到入个“避免”:避免犯忌;避免揭短;避免添愁;避免哀怜;避免忆苦;避免假设;避免做假;避免戏说。

  步态礼仪

  步态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当心情喜悦时,步态就轻盈、欢快,有跳跃感;当情绪悲哀时,步态就沉重、缓慢,有忧伤感;当踌躇满志时,步态就坚定快,有自信力;当生气时,步态就生硬、粗重。人们往往可从步态中觉察出人的心理变化。

  步态要求。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 步;女性步伐轻盈、柔软、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90 步。脚步要干净利索,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重如马达声。步幅(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男性约25 厘米,女性约20 厘米。当然,女性的步幅跟服装与鞋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女士穿裙装(西服裙) 、旗袍和高跟鞋时,步幅就宜小些;穿长裤时,为显示臀部曲线美,可走出较大而快的步子,流露出潇洒和轻便的姿态。行走时,切忌摇头、晃肩、扭臀、八字脚,不能低头看地,也不能两脚拖地,不可把手插在衣兜内尤其不要插在裤袋里,也不要插腰或倒背着手;走路眼睛平视前方,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回头张望,不要老是盯住行人乱打量,更不要一边走路,一边指指点点地对别人评头论足。几个人一起走路,应使自己的步伐与他人的步伐协调一致,既不遥遥领先,也不走得过慢。

  相关文章: 1.涉外使用名片礼仪 2.澳大利亚人际交往礼节 3.外事礼仪注意事项 4.交换名片礼仪 5.西方国家的宗教与礼俗

  外事礼仪2

  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交往,交往须讲礼仪。平常的生活是这样,进行国际交往更应如此。在涉外活动中,不懂或者不讲礼仪,就会闹出笑话,甚至有损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未必指繁文缛节,往往在于提醒人们不可缺礼、失礼,更不能无礼。礼之用,和为贵,也可以致和谐。礼贵得中,忽视是万万不行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汉字里,“礼”既表示了礼貌和秩序,又意味着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如婚礼和丧礼等。“仪”则指具体的仪节。春秋战国以后,在我国作为强国之术的不是“礼”的外在仪节,而是被称为“礼”之内核的各种抽象的道德理论范畴,如仁义、廉耻、忠贞、孝顺等。孔子在《论语》中曾强调:为政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荀子也指出:“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这种以礼治国的思想和实践,对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古代圣贤所谈的“礼”,主要适合上层阶级,而不包括平民百姓。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这个意思。同时,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礼”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反动统治的工具。因此,我们对古代中国的礼仪传统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礼仪在英文中有好几个词,如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和rite等,其中protocol的意思是指“外交和宫廷的典礼规范”;etiquette则专指礼仪,即有良好的教养并按照权威的规定或正式场合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礼节。可见,西方国家对于礼仪也是十分重视的。《圣经》中的许多条文对于教徒的为人处世都提出了明确的礼仪要求。

image.png  

  外事礼仪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它起源于习惯和惯例,植根于许多国家丰厚的礼仪传统。现代国际礼仪主要包括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内容。其中许多内容已构成国际多边条约的内容,例如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明确规定了外交代表和外交代表机关在接受国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对外交代表的等级以及礼宾次序也有明确的规定。目前,这个公约就是各国确定对外礼遇的重要根据。同时,礼仪是互惠的和平等的,各国外交部都设有专门的礼宾司或礼宾局,掌握对外交往的礼节。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扩大和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外事礼仪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涉外活动中都更加重要。各国在遵循国际礼仪规则的同时,也往往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努力使之具有民族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外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文明、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适应对外交往的需要,外事礼仪在各国也呈现了逐步简化、更加灵活、注重实效的趋势。

  交际中损害个人魅力的错误

  1.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2.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3.打断别人的话

  4.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我”这个字

  5.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6.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7.不请自来

  8.自吹自擂

  9.嘲笑社会上的穿着规范

  10.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

  11.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

  12.对不熟悉的人写一封内容过分亲密的信

  13.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14.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15.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16.在别人的朋友面前说一些瞧不起他的话

  17.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18.评论别人的无能力

  19.当着他人的面,指正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20.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外事礼仪3

  在外事接待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服饰礼仪,这不仅是个人风度的体现,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展示:同时,还是对客人的'尊重、礼貌之需。

  在涉外社交场合,服饰可以分为便装和礼装两种。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穿的衣服,如各式外衣、衬衣、各式西装等均为便装。参加大型、庄重活动则要穿礼装或深色西装。

  西方国家男子常用的礼装有:

  常礼装(或晨礼装)。上身为灰、黑色,后摆为圆尾形;下身为深灰色底、黑裤;领带为灰色;鞋为黑皮鞋;帽为黑色或深色礼帽。西方人参加隆重庆典、就职式或周日礼拜及婚礼大多用此礼装。

  小礼装(或晚礼装、便礼装)。上身为全白或全黑色西服,衣领镶缎面,腰间仅上一个纽扣,下身为配缎带或丝腰带黑裤。再配白色马赛罗软前胸或打褶前胸衬衫。鞋为黑色,领结为黑色。

  大礼装(燕尾服)。上身为深色,前摆齐腰剪平,后摆剪成燕尾式。翻领上镶缎面。衬衫为有分翼领的白色马赛罗硬衬胸,下身为黑色或蓝色配缎带、裤腿外面有黑丝带长裤,领带为白色,鞋为黑色,手套为白色,袜为黑色。

  男士可以根据不同接待场合,选用相应的服装。

image.png  

  西方国家妇女常用礼装有:

  常礼装。质料相同的上衣、裙子。

  小礼装。长至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连衣裙。

  大礼装。袒胸露背连衣裙。

  女士在外事接待之中,也应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服装。

  在我国,对服装总的要求是整洁、朴素大方。男士在国内参加外事接待,一般穿上等毛料中山装,或西装系上领带,穿上深色皮鞋。夏季参加大型外交活动,可以穿具有民族特色的质料高档便装;同外宾游览可以穿任何样式服装。女士则更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穿便装、西装、连衣裙或长裤、旗袍等。

  如果陪同外宾观看文艺节目,应穿礼装。男同志以深色中山装或西服为佳,女同志则以西装或连衣裙为佳。女士如果穿深色西装,内着白色或暗色衬衣,就不用非得拿花手帕或抹口

  红、戴饰品了。当然,参加外宾朋友的婚礼或联欢会,就更应随便一些。

  在对外交往中,还应根据不同场合,适当地选择自己的服饰。但一定要注意礼仪风俗。如在中国民俗中女人只有有了婆家后才可以戴戒指(实际上,现在已有不少未婚姑娘也戴上了戒指),在西方,人们一般把婚戒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因为古罗马人相信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条静脉管直通心脏,戒指戴此处可以在婚姻上获得永恒、真挚的爱情。

【外事礼仪】相关文章:

外事礼仪禁忌08-18

外事礼仪着装礼仪要点10-13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09-06

外事接待的服饰礼仪08-20

外事基本礼仪常识08-16

关于外事接待礼仪10-02

外事接待翻译礼仪01-10

外事礼仪的基本知识08-28

有关外事礼仪的含义10-01

有关外事交流礼仪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