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培训

时间:2024-01-28 19:09:50 家庭 我要投稿

  

  涉外礼仪培训1

  学习涉外礼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仪表、 体态、 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 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image.png  

  1、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2、行为举止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3、说话语气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4、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5、守约遵时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6、信守约定当前,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即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

  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

  7、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谢谢”。

  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密切的朋友。

  “对不起”。

  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

  “再见”。

  “再见”不仅是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

  8、尊重隐私对于西方人来讲,凡涉及经历、收入、年龄、婚恋、健康状况、政治见解等均属个人隐私,别人不应查问,即在交往中“有所不为”。

  9、女士优先在男女都在的社交场合中,男士要照顾、礼让女士,遵循“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原则。

  它要求在一切社交场合(有些公务场合除外),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10、爱护环境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11、不卑不亢涉外交往是面对全球的跨文化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交流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热情好客、宾至如归以及谦逊等美德,在国际交往待人接物中必须有所适“度”。

  所以,在涉外礼仪中遵循热情有度、不必过谦原则尤为必要。

  12、入乡随俗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就必须了解和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和敬意,便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首先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即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

  其次必须充分尊重交往对象所特有的种种习俗,既不能少见多怪,妄加非议,也不能以我为尊,我行我素。

  13、不宜先为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礼仪基本要求1.外事无小事。

  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体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该注意讲话分寸,避免敏感话题。

  2.热情真诚。

  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

  与人沟通就要热情真诚,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1)眼到就是注视别人要友善。

  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

  不论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

  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

  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2)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

  讲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

  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规矩。

  (3)意到就是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

  既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

  同时要控制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

  一般情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

  接受礼品时,应该当场打开包装,欣赏礼品,赞美致谢。

image.png  

  3.尊重隐私。

  尊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

  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涉外礼仪注意事项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

  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

  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

  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

  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

  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

  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

  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

  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5. 不必过谦。

  在外国人来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

  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

  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便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

  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涉外礼仪培训2

  在涉外交往中,宴请外国友人的时候,或者是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呢?

  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

  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

  (1)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

  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

  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

  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

  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

  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

  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

  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

  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

image.png  

  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

  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

  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参加涉外宴请要注意哪些礼仪?(1)掌握出席宴请的时间。

  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则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普通客人宜略为早些到达,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

  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

  出席酒会,可按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到达。

  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2)举止端庄、吃相文雅。

  嘴内有食物时,闭嘴咀嚼勿说话;喝汤忌啜,吃东西不发出声音;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内的鱼刺、骨头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过量、失言失态。

  中外饮酒习俗有差异,对外宾可以敬酒,不宜劝酒,尤其是不 能劝女宾干杯。

  宴会进行中,如由于不慎遇意外情况发生,应妥善处理。

  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副。

  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行擦干即可,忌自己手忙脚乱地帮助别人,效果适得其反。

  参加涉外自助餐要注意哪些礼仪?

  (1)取菜适量。

  参加自助餐的宴请时,取菜要适量而止;盘中食物吃完后再取;取食时按凉菜(冷盘)、热菜(主菜)、点心、水果的次序分盘适量取用,一次取食一盘,忌不分青红皂白取用高高一盘或一次拿多盘。

  (2)自觉排队。

  如取食客人较多,按顺序排队取食,或稍等人少时再取食,忌逆人流取食。

  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可轻声谢绝,或取少许放在盘内;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涉外礼仪培训3

  所谓外事工作礼仪,就是指在对外交往中所涉及的礼仪活动、各种礼节、仪式的规范化做法。

  关于外事社交场合中的礼仪

  (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相形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在美国,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在美国,握手时,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

  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长幼之间,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

  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

  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介绍两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

  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

  常见的情况是,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不知如何称呼好,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

  这时,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

  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萨利好了”。

  的确,美国人之间,不论职位、年龄,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

  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image.png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美国社会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

  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入多少,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谁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定会遭人厌恶。

  美国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们大不相同。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宾客如云。

  当地一位名牌大学的校长与其母亲也光临盛会。

  留学生在欢迎辞中说:“__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

  ”“老”字在中国是尊称,不料却触痛了这位老夫人,当时她脸色遽变,尴尬不堪,并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了。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

  和美国人谈话时,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

  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女士优先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这里姑且不论。

  但在社交场合中,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

  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从历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在社交场合,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爱护妇女。

  步行时,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男子应把门打开,请女子先进。

  但是下车、下楼时,男子却应走在前边,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男子可以走在前边,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男子应该起立,而女子则不必站起,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男子必须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

  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都应帮她拾起来。

  总之,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不少到过美国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

  的'确,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不绝于耳。

  在美国,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

  在商场里,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当顾客进门时,他们会主动迎上来,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他们会微笑着道谢。

image.png  

  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

  同样,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

  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不仅夫妻之间如此,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这样,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

  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一声“对不起”,常使芥蒂烟消云散。

  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

  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请对方原谅。

  译员礼节礼仪国际交往讲究礼节礼仪,外交实践中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礼宾工作。

  口译人员自身也要注重礼节礼仪:举止要稳重大方,着装要端庄得体。

  对来宾的称谓或职衔要熟记于心,发音正确,以示尊重。

  陪同主人和来宾乘车时,请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如果是三排座椅的轿车,译员应坐在主人座位前面的加座上,如果是两排座椅的轿车,译员应坐在司机旁边副驾驶的位置。

  如遇外宾主动与译员交谈,应把交谈内容介绍给中方主人,不能将主人冷落在一边。

  译员工作是服务性的,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抢戏。

  译员从事的是“一仆二主”的工作,翻译时不仅受讲话者主人的操纵,还要忠实于听话者主人,是“带着镣铐跳舞”,不能随意发挥。

  有摄影、摄像记者在场的活动,译员要主动避开镜头,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要与你为之做翻译的领导保持一定距离,站在你能够听到他讲话,他也能够听到你翻译的位置。

  社交中的礼仪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给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

  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