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色若无色,此句出自《金刚经》语,此经也是禅宗顿教的佛经之一,分为三十二品,有色是指有物质实体、有形象的众生,无色相对于有色而言,就是没有物质实体,下面分享一下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色若无色1
现在看第二个强化性的注脚:“若有色,若无色”。“色”是佛教的高频词。狭义上讲,六尘之色——“色、声、香、味、触、法”的“色”,对应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色对应眼根,对应眼识,所以六尘之色,可以理解为眼睛能看见的颜色,这是对色的狭义理解。佛教还讲“五蕴”——“色、受、想、行、识”;
五蕴之色,比六尘之色的概念宽泛些。五蕴之色,梵文是“rūpa”,不单单指有没有颜色的问题,还指存在形态有没有“质碍”,通俗地讲就是,这样一种物质的存在状态,有没有相当的密度,当它们碰撞时,会不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碰撞时能够产生强烈相互作用的,就称为色法。这指的是广义的`色,也就是印度人认为六道众生从存在形态上划分,只此两种,绝没有第三种。哪两种?要么是有色的,要么是无色的,人就是有色的。
比如说,昨晚大楼停电,我在楼道里跟老王撞个满怀,你看我俩脑袋撞起了大包。我跟老王撞到一起,脑袋上为什么会撞起包?因为我俩是色法,碰撞时会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
印度人认为,天道有些众生是无色的,这个无色不只是没有颜色,而是没有质碍,即相互碰撞时产生不了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人不好理解这种生命状态。其实也好理解,中国民间认为的一种生命形态,大概是无色的,什么?对的,鬼是无色。
说昨晚花园散步,跟一鬼撞一满怀,看给我脑袋撞的这个包——如果脑袋依然撞起包了,那撞的肯定不是鬼,还是人。跟鬼撞一满怀的结果是什么?鬼就从身体透过去了,产生不了相互作用,这种生命状态就叫“无色”。
印度人认为,六道众生要么有色、要么无色。“若有色若无色”什么意思呢?释迦牟尼老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我可说的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既包括有色的也包括无色的,千万别遗漏。这是第二个强化性的注脚。
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
第三个强化性的注脚:“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想”,通俗讲是有情众生头脑里的思维活动。印度人认为,从头脑的思维活动形态的不同来划分的话,六道众生只此三类,绝没有第四类。 要么有想,要么无想,要么非有想非无想。
人是有想,我们一生这脑壳里的想就没断过。印度人认为,天道众生里有一重天,叫“无想天”,生到那儿的众生一生头脑里无想。
有人修习禅定,误以为是修什么都不想;当然能修到什么都不想,也是相当难的,但是一旦真修成就了,无想了,那感得的结果是来生生到无想天。
印度一些教派专修无想,他们误以为生无想天就是涅槃,而佛教认为无想天是天道,福尽还要轮回。印度人认为还有第三类众生,也就是天道的最高一重天,叫“非想非非想天”,生到那里的众生,头脑中的思维状态,既不是想,也不是不想。
你说他想,他没有所谓有想众生的粗想,所以只能说“非有想”;但是他也不是完全的无想,还有细微的想,所以还得说“非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众生的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状态。
印度人认为,从头脑中思维状态的不同来划分,六道众生只此三类,绝没有第四类。意思是什么?老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我可说的是“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可千万别遗漏一些,既包括有想的,还包括无想的,也包括非有想非无想的。
若有色若无色2
此句出自《金刚经》语,此经也是禅宗顿教的佛经之一,分为三十二品,由鸠摩罗什第一次翻译,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宣说般若空义的代表作之一,里面很多都是须菩提(佛陀十弟子之一,被誉为“解空第一”)给众善男、善女讲解佛经空性的,之前也说过,六祖以前,禅宗以《楞伽经》印心,此后《金刚经》即代替了楞伽。宋代出家人的考试,设有《金刚经》一科,可见其弘通之盛。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主要讲的是佛陀在何地讲述佛法,记述一下因由;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须菩提对佛祖说,众弟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此处是说众弟子想得识佛法),想知道其心何所住?其心如何被降服,望菩萨开示;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好吧,我告诉大家诸菩萨是如何降服其心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原文)假如菩萨佛法让世间的人都涅槃了,那世间还有我相、众生相吗?大家都是菩萨了,如果有哪一个菩萨告诉你还分“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是区别对待法,我是佛,众生或许是或许不是),这不是菩萨心,也不是菩萨。(菩萨是渡人的,还把世间分各种相加以区别,那他不是菩萨,这句话就是如果得道的人有菩萨心,对于他而言任何一个人都是菩萨,众生皆是佛,看完我前文的小乘大家应该清楚)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须菩提,还有你刚才不是说怎么降服其心吗?我给你解释下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实在说的太好,翻译不出这个味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菩萨度化四方是福德无量啊!心理根本就没有“相”一说(承接第三品),菩萨就是这样教导大众的`(心无所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问佛祖(释迦摩尼佛),我们可以见到 佛 吗?(原文“身相见佛”),释迦摩尼说;不行,如来说的身相不是你们说的身相,它是虚妄的,如果你们能意识到这里就是“见 佛 ”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提问:师尊,听你说这些,以后会有人我们说的吗(佛在还是不在,你说佛都不能见到),释迦摩尼佛说:不要这么讲,以后有人按照我说的持戒修福,必定会听信,能增加自己信心,后世必定会种得善根
那不是一两个佛,而是千千万万的佛啊,到时候谁还有我相(释迦摩尼佛是佛,是因为我们从相认为他是佛,假如大家都是佛了,哪里还有我释迦摩尼佛这个佛相呢),相是因为法定义的,无相即无法,为何?如果你按照佛法取相,那么你从心依法取相还是得不到法相(法相是空,你用心、法两层最后的得到的还是无法相),更不要取非法,所以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我解释给你听,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我刚才有告诉你佛法吗?须菩提疑问道:按照你刚才所说,没有什么具体的定法,只是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应该取这么个叫法啊,请师尊开示。我刚才告诉你的法都不可取,也不能表示出来,不是法但也是法。为何这么说?一切圣贤,都是证得无法但是殊途同归。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假如有一个人有无穷尽的地方,里面都是珠宝,把这些金银财宝布施给他人。是不是积满了福德?须菩提说:是啊,为何这样呢?这里说的佛德不是指佛德性,佛祖解释福德是这么说。假如有人,根据佛经受持,给他人讲解佛法,那么他的福德是比被布施的人多的。
为何这样呢?须菩提我在告诉你。因为所有的佛具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都是根据这个佛经出来的,所以啊,佛法也是不是佛法(根据佛法识得佛法非佛法,是根据佛法而来,最后发现非佛法,也叫非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我再解释给你听, 须陀洹我们可以说出来,但是我入了 须陀洹 吗(佛教第一果,叫入流,简单来说就是混进了佛家圈子,不入三恶道: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只会在三善道:天道、阿修罗到和人道之间轮回)?
须菩提说:没有,为何?我们(释迦摩尼)说 须陀洹 只是名字叫入流,这个入是指不受色声香味触法的牵绊叫须陀洹; 斯陀含 (佛家第二果)我们也可以说出来,那我说我得斯陀含果吗?须菩提说不行,为何?斯陀含叫一往来,就是没有断除来往,还要游走一遍人间(欲界思惑分为九品,前六品在 须陀洹, 后三品在 斯陀含 )
同样的,还有 阿那含(佛家第三果) 是彻底摆脱 斯陀含 的三品,不来欲界来,所以叫不来;最后一果是 阿罗汉果(第四果) 断尽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见惑和思惑,究竟无余,得不生之圣果,受人天供养。
须菩提还是不懂,如果阿罗汉果能说出来,说我得到了阿罗汉果,那我还是入了我相、众相的区别相,如若我有‘我得阿罗汉道’的念头,尊师则不会说须菩提是乐于‘无诤’的修行者”,那么须菩提的修行在本质上并不是修行,而这个被称为须菩提的人是乐阿兰那修行者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释迦摩尼 问;当初如来前世在燃灯佛时期(如来是现在的佛,燃灯佛是指释迦摩尼以前的佛),他得到了佛法吗?没有,师傅,为何这样呢?那我问你,菩萨庄严不?不庄严,为何啊?(徒弟有疑问请师傅解答,又不敢乱说),庄严只是一个名词,叫它庄严,大家要是生了清净心,心理没有色,内心自然也就不会有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心理什么都没有。
有的人比喻身体像须弥山王,他身体大吗?师傅这个说法就很大啊,错了!这个大只是名字大。(如来是现在的佛,如果前世成为了燃灯佛,佛家讲轮回,前世如果成了佛,就不会有今生还要求得如来佛了,况且如来和燃灯佛都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得到佛法和没得到佛法也只是一个虚名)
若有色若无色3
佛陀在大乘经典《金刚经》之中,提到众生的10种形式类别: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在《楞严经》之中,也提到过“十种异生”。
1、卵生
卵生动物是以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其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常见的如鸡鸭鹅这些家禽类,以及鸟类、大部分鱼类、爬虫等,都属于卵生动物。
2、胎生
胎生动物的雏形,是在胞胎之中形成的。我们通常将哺乳动物称之为胎生动物。胚胎所需的营养,是在母体中获得的.,直到出生为止。人类就属于胎生动物。其它常见的胎生动物,如牛、羊、猪、犬、象等。
3、湿生
湿生动物仅仅依靠水分就可以生长出来,属于借助因缘而生。如蟋蟀、飞蛾、蚊虫、蠓蚋、麻生虫等。
4、化生
化生相对于以上三种情况,是不需要依靠其他物质而出生的生物。例如稻米放久了之后,会生出一些虫子;这些虫子不需要依靠母体等因缘,其本质是由业力而生。
以上四种,是有情众生最常见,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四种生命形态。
5、有色
有色是指有物质实体、有形象的众生,用眼睛可以看得到。从这个角度而言,前面四种生命,可归于此类。
6、无色
无色相对于有色而言,就是没有物质实体,无形象的众生。这类众生,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属于阴性物质生命体。
7、有想
“想”,即是思想、意识、感觉。有想生是指人类通过祈祷、忆念所感生的一类生命。这类生命往往也有情、有想,但没有具体的色身,可以依附于神像、草木、山石等“显灵”。
8、无想
这里的无想及上面提到的有想,并不是指“有想天”和“无想天”。此处的无想生,是指精神所化生出的山河大地、土木金石等物质。这类物质,并非有情有思想的活物,就与梦中的山河大地一般,其本质是幻化所生。
9、非有想
非有想生是一种十分奇特的生命形态,用文字实在不好表述。譬如有一种虫子,被细腰蜂抓到它的巢里。细腰蜂会产生一种极其坚定的想法,就是让抓来的虫子像自己。细腰蜂每天这样想,想很多次,往往七天之后,那只小虫子就变成细腰蜂了。
10、非无想
非无想生是思想很不正常的一类生命。譬如佛经记载有一种特殊的猫头鹰,喜欢抱着一种卵形的土块来孵育。这种猫头鹰就产生孵出小猫头鹰的念想,其后真孵出了一种怪鸟,这种怪鸟最后将孵出它的母亲吃掉了。
【若有色若无色】相关文章:
若什么若什么的四字词语08-01
爱人若爱其身意思是什么07-12
若男人见你总有生理反应03-22
大麦若叶青汁哺乳期能喝吗07-21
甲醛真的无色无味吗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