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1
“啊,罗密欧,罗密欧!”朱丽叶说:“你在哪儿啊,罗密欧?为了我的缘故,别认你的父亲,丢掉你的姓吧!要是你不肯的话,只要你发誓永远爱我,我就不再姓凯普莱特了。”
当我想起朱丽叶说的话,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觉。《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讲述了在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不和睦的情况下,朱丽叶与罗密欧毅然相爱,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过程异常曲折。最让人痛心的是,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来结束上一代人之间的纠纷。这是一个悲剧,然而,这一悲剧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那是一个反封建斗争的时代,其中,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比较集中和激烈。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作品所揭示的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黑暗。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有力地谴责了封建社会扼杀爱情自由的行为,谴责了几代人之间无原则的世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真挚、热情、不屈的爱,值得称赞。
是啊!中世纪僧侣统治下的禁欲主义是多么可恶。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邪恶的`力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是不是还有这样一对对令人心碎的恋人呢?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但是,有多少家庭在等待血的教训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一面普通而又非凡的镜子。他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也反映了他们争取爱情自由的决心和勇气。我们都应该赞颂后者的这种高尚情操。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2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见到了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在罗密欧看来,朱丽叶简直是奇葩在百花中争艳。明星在黑夜中闪现,日月在九天中高悬,不,是仙女将落人间,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为对方的非凡仪表所吸引,一见钟情,难舍难分。罗密欧不顾朱丽叶是仇家的掌上明珠,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晚会后,他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也得知,她所爱慕的英俊王子是仇家的儿子罗密欧,她也不顾家族世仇,芳心里燃起了熊熊爱火,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父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父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这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欧先后到达神父处,在神出鬼没父的主持下喜结良缘。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急切在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
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伯尔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
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罗密欧进入了朱丽叶闺房,这对恩爱夫妻,情话绵绵,激情阵阵,两颗纯洁、热恋的心化为一体,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蔓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络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父求救。神父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
劳伦斯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译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深夜里,罗密欧来到朱丽叶的“墓地”,把墓门掘开,不巧被帕里斯发现。在“墓地”守夜的帕里斯以为罗密欧是个盗墓者,要逮捕罗密欧,他们两个人格斗起来,帕里斯中剑身亡。罗密欧打开墓穴,他惊奇地发现:死亡没有摧残朱丽叶的美貌,她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他自言自语地说:“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的幽宫,他最后一次亲吻拥抱了朱丽叶后,把毒药一饮而尽,倒在爱妻身边死去,朱丽叶醒后,发现罗密欧已死在了自己的身边,一只空杯子在他的手中,她知道一定是毒药节果了他的性命。罗密欧死了,这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万箭攒心,她万念俱灰,只求速死,她急切在吻吸罗密欧的嘴唇,指望上面还有一些毒液,以便当兴奋剂服下去,帮她渡过冥河,踏上黄泉紧跟丈夫,尽快离开这让人痛苦的世界,进入万劫不复的冥府,当她感到毒液不够,外面人声鼎沸,她毅然拔下罗密欧身上的佩剑,用力刺向自己冰肌玉骨的胸膛。
巡夜兵丁请来了亲王,找来了凯普莱特夫妇和蒙太古(他的夫人因爱子远逐而悲伤过渡,于前一夜晚上去世),维络那各界人士都沸沸扬扬地奔向墓地,亲王决心要把“这场万恶的杀人命案的真相查出来”。劳伦斯神父向大家介绍了这对恋人热烈、纯真、无畏、悲惨的爱情故事。鲍尔萨译把罗密欧在曼多亚写好的`遗书交给亲王,亲王听了神父的介绍,看了罗密欧的亲笔遗书,愤怒地对两位家长说:“凯普莱特!蒙太古!瞧你们的仇恨已经受到了多大的惩罚,上天借手于爱情,夺去了你们心爱的人,我为了忽视你们的仇恨,也已失去了一双亲戚,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都从巨大的痛苦中清醒过来,往日的怨恨都在儿女的血泊中冰消瓦解,蒙太古宣布,要为已故儿媳铸一座金像,“只要维络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塑像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凯普莱特也说:他的已故女婿“罗密欧也要有一座同样的富丽金像在他情人的身边”。这对可敬、可佩、可爱、可怜的恋人的思想和容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光辉。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3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事,它于1303年发生在意大利维罗纳城。有人还援引但丁《神曲》作为佐证。但此说难以定论。不过,古罗马时倒确实流传着关于一对情侣生死相恋的民间传说,它在漫长的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故事和细节不断得到补充和丰富,逐渐演变为后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奇。
16世纪初叶,意大利人路易吉·达·波尔托写了一则短篇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已见端倪。班戴洛从民间传说中撷取素材,又借鉴前人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于1554年写成了他的小说《罗密欧和朱丽叶》。
班戴洛和薄伽丘虽同属文艺复兴时代,但一先一后,相距已近二百年。班戴洛的时代,意大利政治上、经济上已显出颓势,时移俗易,世风日下,表现在小说创作中,则是许多庸俗的言情小说应运而生。而班戴洛却奋意纵笔,写出了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班戴洛善于编织曲折变幻、波跌浪涌的故事,擅长描写激情的悲剧性冲突,娓娓动听的叙谈。因此,这部作品迅即被众多艺术家相中,纷纷从中撷取再创作的素材。
近水楼台先得月。班戴洛的小说问世之后仅仅五年,法国人皮埃尔·布瓦多即把它译成法文。不过,这一回法国人只是更多地充当了二传手,倒是英国人对班氏的小说推崇备至,情有独钟。英国人伊英特,把布瓦多的法文版译成了英文。约莫有十几位英国作家,从这则动人的意大利悲情故事中获取了二度创作的灵感和材料。莎士比亚据此创作了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意大利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正相继开展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期间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业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世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世生活,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故事梗概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两大家族,这两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经常械斗。蒙太古家有个儿子叫罗密欧,17岁,品学端庄,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伙子。可他喜欢上了一个不喜欢他的女孩罗萨兰,当听说罗萨兰会去凯普莱特家的宴会后,他决定潜入宴会场。所以罗密欧为了罗萨兰,而他的朋友为了让罗密欧找一个新的女孩而放弃罗萨兰,他和自己的朋友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进了宴会场。
于是,在这次宴会上,他被凯普莱特家的独生女儿朱丽叶深深吸引住了。这天晚上,朱丽叶是宴会的主角,13岁的她美若天仙。罗密欧上前向朱丽叶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朱丽叶也对罗密欧有好感。可是,当时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真相大白之后,罗密欧仍然不能摆脱自己对朱丽叶的爱慕。他翻墙进了凯普莱特的果园,正好听见了朱丽叶在窗口情不自禁呼唤罗密欧的声音。显然,双方是一见钟情。
第二天,罗密欧去见附近修道院的神父,请代为帮忙。神父答应了罗密欧的请求,觉得这是化解两家的矛盾的一个途径。罗密欧通过朱丽叶的奶娘把朱丽叶约到了修道院,在神父的主持下结成了夫妻。这天中午,罗密欧在街上遇到了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提伯尔特要和罗密欧决斗,罗密欧不愿决斗,但他的朋友(和平主义者)觉得罗密欧没面子,于是他的朋友和提伯尔特决斗,结果被提伯尔特借机杀死。罗密欧大怒,拔剑为朋友报仇,因此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了。
经过多方协商,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罗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开,出身高贵的帕里斯伯爵再次前来求婚。凯普莱特非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期四就结婚。
朱丽叶去找神父想办法,神父给了她一种药,服下去后就像死了一样,但四十二小时后就会苏醒过来。神父答应她派人叫罗密欧,会很快挖开墓穴,让她和罗密欧远走高飞。朱丽叶依计行事,在婚礼的头天晚上服了药,第二天婚礼自然就变成了葬礼。神父马上派人去通知罗密欧。可是,罗密欧在神父的送信人到来之前已经知道了错误的消息。他在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就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等神父赶来时,罗密欧和帕里斯已经死了。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失去儿女之后,两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欧和朱丽叶各铸了一座金像。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悲剧,剧中描写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甚至以死殉情。这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浪漫主义抒情色彩最浓的一部悲剧,也是一曲反对封建主义,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一系列偶然性的情节,使家族的世仇与真挚的爱情构成了矛盾,并不断地激化着矛盾,使矛盾的解决无法采取圆满的方式,只能选择了最后的毁灭。所以,这部戏剧留给人们的首先是对于本可避免而又未能避免的悲剧结局的遗憾,是对于殉情所导致的家族和解的欣慰,也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性当中的必然性悲剧因素的思考。这部悲剧包含两个部分: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和两大家族的纠纷。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是前者的社会背景和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在剧中是次要的,是主题的陪衬,但由于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所以构成了剧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起到一种背景的作用。
剧中可以看到冲突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与对抗,但两家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到第三幕时已经基本结束、三幕二场以后,剧情开始转向朱丽叶家庭内部的斗争。悲剧的主要冲突是罗密欧、朱丽叶的爱情与两家仇恨的对立,是人道主义与中世纪封建道德的冲突,是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冲突。这种旧世界,在莎士比亚的一些历史剧中,曾经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描写,在这出戏里,又在两个势不两立的贵族家庭的斗争中显示了出来;而新型人物的世界,新的思想,活生生的体现在罗密欧、朱丽叶、茂丘西奥以及别的形象上而这些人物是按照人道主义的爱情道德与友谊道德来生活的、他们为了人的尊严、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和爱情的忠贞纯洁,不受一切限制,冲破一切偏见,即便两家之间隔着那样势不两立的森严壁垒,面对着至高无上的家长权威和难以割舍的骨肉关系,他们也敢于去闯、去斗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斗争精神和勇气,不光是来自爱情和为了爱情,也是人文主义者社会理想所产生的实际行动、作者对这种思想斗争是乐观的,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不可能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爱以喜剧结束,在那种根深蒂固的旧势力统治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成为这一斗争的必然牺牲品。
艺术特色
戏剧冲突
戏剧的冲突与巧合是作家们惯用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这样,他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制造了一系列的冲突与巧合,使得悲剧情节中充斥着许多的`偶然性因素。两个家庭充满仇恨而仇人的孩子却互相喜欢;仇人家里举办舞会,罗密欧化装潜入,竟然没有被揭穿,而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识,一见倾心,造成了矛盾的纠结,构成了全剧冲突的基础。
舞会结束,罗密欧不肯回家,偷偷地来到朱丽叶卧室的阳台下面,巧合是他意外地听见朱丽叶在轻轻地呼唤他的名字,两个人有了彼此表明心迹机会;接下来乳母传信让双方更加确定自己的感情,劳伦斯神甫又帮助两人秘密结成夫妇,加快了情节进展;王子的从轻判决反而让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地分离,使得冲突发生转折并进一步深入。劳伦斯神甫派去传信的朋友恰巧遇到一个需要拯救孩子的父亲,耽搁了行程,而这时表弟班伏里奥恰巧早一步告诉了罗密欧朱丽叶的“死讯”。朱丽叶的父母要女儿嫁给伯爵帕里斯,朱丽叶不敢公开违抗,劳伦斯神甫却帮她出主意,给她一瓶昏迷四十二个小时后会醒过来的药,结果造成了悲剧的结局。
戏剧的冲突仿佛起于偶然因素,提尔伯特当时在舞会上认出了被姑父拦住的罗密欧,恰巧自己也喜欢表妹,世家的仇恨加上自己的私情,提尔伯特去找罗密欧决斗也在情理之中。罗密欧与朋友偶遇提尔伯特发生冲突,结果十分惨烈。罗密欧的朋友、提尔伯特和帕里斯三个年轻人先后被杀,不仅加剧了戏剧冲突而且预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结局。然而,悲剧中的偶然性与社会现实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是青春与爱情是生命成长中必然选择,而且与个人美好的理想不能分离,“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悲剧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那是因为它表达的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生命之花。其次是欧洲中世纪爱情婚姻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家庭、家族的需要,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个人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这必然与爱情发生的偶然姻缘性发生冲突,而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恰恰违背了家族的意志和利益,失去了合法的现实基础。再次,按照贵族文化传统,欧洲贵族或者个人私下进行决斗是合法的,决斗双方对于对方的伤残死亡可以不负法律责任。所以,罗密欧与提尔伯特互相斗殴杀死两条人命无人过问,反而在两位主人公双双殉情死去时侍从们就立马登场。这一切在戏剧情节中是一系列的巧合冲突,好像总是阴差阳错,充满偶然性。可是偶然却是由现实世界的必然因素导致的,这正是莎士比亚悲剧真实性构成的基础和推动情节的高潮艺术。
风格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悲剧,但全剧中浓郁的抒情色彩和青春气息又使它掺杂着浓厚的喜剧成分。全剧共有五幕。在第一幕中,莎士比亚将爱与愁、悲与喜的强烈对比集中表现在罗密欧一人身上。第二幕则是全剧最富有青春气息和抒情色彩的一幕。在月夜下的花园中,两个年轻人互诉衷肠,倾诉彼此的爱慕,他们超越了家族宿仇的高墙,流连于爱情的乐土。太阳、月亮、繁星、火炬等光灿美丽的意象与无边的黑夜构成鲜明的对比,剧中其他的阴暗意象还有噩梦、血污、坟墓、地狱等。黑夜仿佛就是随处潜伏的死亡。黑夜无边,爱情无敌。黎明带来婚姻,也带来别离。第三幕提伯尔特的死使得剧情急转直下,此后罗密欧被放逐,朱丽叶则被父母逼婚,这对恋人从新婚的快乐中跌落到痛苦的深渊。随着悲剧的继续发展,这种悲喜对比的节奏也在加快。在第四幕中,莎士比亚将这种悲喜交错之感安排在各个场景之间,一方面凯普莱特全家上下都在欢快地为朱丽叶筹备婚礼,另一方面是朱丽叶与罗密欧分离时的无限痛苦。最后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以死来捍卫纯真的爱情,观众不免对其抱有同情与感伤之情,但是故事的尾声又是以两家人和好的戏剧场景来收尾,又给观众带来一丝安慰。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不共戴天的世仇,引得两家的仆人见面也会争斗。而这两家的子女却一见钟情、热烈相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不惜冒着背叛各自家族的风险去追求幸福。双方家庭虽然有着深仇大恨,但是两家的儿女却情意缠绵,这一对比构成了强烈的戏剧效果。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整部戏剧中都有悲与喜两种场面交替出现、参差相间、相互对照,使得戏剧有张有弛、悲喜参半。
莎士比亚还运用丑角形象和插科打诨等喜剧中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催人泪下的悲剧中把欢乐和忧伤交织在一起。例如在剧中,朱丽叶的乳母就是一个穿裙子的丑角,她爱快活,常以滑稽的言语、可笑的动作惹人捧腹。下人彼得,在剧中和乳母是一对绝妙的搭档。在全家人为朱丽叶准备婚礼时却发现小姐“死”了,就在这剧情发展到最紧张的时刻,莎士比亚却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一场彼得与乐师胡闹的戏,这就给悲剧带来了一段插科打诨式的插曲。
形式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素体韵文的诗剧,莎士比亚在戏剧中使用了多种诗歌形式。在乐工的开场白中,他使用了十四行诗,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对话则较多采用无韵诗的形式。莎士比亚常使用五步抑扬格的素体韵文写作,这种文体灵活多变,比一般说话的语调高昂,比普通的诗体更接近口语,既可以作帝王的堂皇之语,又可以作情人之间的呢喃细语。莎士比亚还为不同人物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劳伦斯神父使用的是布道和警句风格,朱丽叶的乳母则特别使用了无韵式,类似于日常口语对话。莎士比亚还会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当罗密欧在谈论罗萨兰时,使用的是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其中的夸张让人产生高不可攀之感。而当罗密欧遇到朱丽叶后,在阳台表白时,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短诗,但却被朱丽叶直接打断:“你爱我吗?”可见。朱丽叶在乎的是罗密欧的真心而不是诗意的夸张。此外,莎士比亚还利用语言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例如朱丽叶对罗密欧使用的是单音节字眼,而对帕里斯伯爵则使用了正式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本悲喜小说。这是一本十分经典的爱情小说,叫人百读不厌。偶然一天,我发现了这本书,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罗密欧爱上了仇人家的小姐朱丽叶,虽然萌生了美丽动人的爱情之苗,可是,为了两家的`纠葛,在未开花结果钱,就已被暴风雨摧残了。这两个年轻人做了两家仇恨的牺牲者。故事结尾是悲惨的,但是正是他们的牺牲,才使得两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化敌为友,但是两个年轻人的生命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家人并不是坏人,他们也有好的一面,只是两家人坚持自己的立场,因此产生了误会,最终酿成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年轻人,但也许双方家长的看法会使他们寻不到真爱。世界上不是什么故事都能完美收尾,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它也可以很完美。
这本小说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动人作品,它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直到现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依然广为流传,相信你阅读之后,也一定会为可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撒下同情的热泪。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5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一到寒假,便缠着妈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特别吸引我的眼球,我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传世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订下了海誓山盟,但双方家族是世仇。罗密欧在格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被驱逐出城。朱丽叶被父亲逼迫嫁给一位伯爵。万般无奈之下,朱丽叶服用了假死的药。罗密欧得知“死讯”,连夜赶回,在朱丽叶身旁服毒殉情。药效过后,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己死,她悲痛欲绝,将匕首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当我读到“罗密欧从他怀里掏出毒药,倒进嘴里”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罗密欧,你等等,你等等,朱丽叶只是服用了假死的药!朱丽叶马上就要醒来!”可是,再喊什么也没用了,毒药结束了罗密欧年轻的生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庭的和解,但正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悲剧。为什么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
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应该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经常见到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仇恨不会使人快乐,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