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诚信故事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诚信故事作文 篇1
在北江河支流的下游上有一座桥,人言"先锋桥"。通往民宅区的那端桥头有一卖油条的老头,管叫"高老儿"——确实,高高瘦瘦的,眼睛细得成一缝儿,笑吟吟地看着往来的人群,这副模样总让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通往市场那头也有一卖油条的小摊,也是一老头在卖,大家都称他"仁老"——可不是,又将油条送给路过没钱买油条但又想吃的小孩子了。仁老脸上的皱纹比高老儿的深刻多了,他也总是笑着看来往的人群,可大伙怎样都觉得这笑容怎看都比高老儿的`舒服。
桥两端卖油条,一早一晚,不管人们从哪个方向来都可买油条填肚子,尤其上学放学上班下班的,特饿。高老儿和仁老的油条可谓旗鼓相当,大小相似,价钱一样,大块便宜很划算,两家子都卖得很或——没有一天卖剩的油条的。
奇怪的是,一个月下来,高老儿是挣够钱的,反倒仁老怎么又亏了呢?
高老儿窃喜,自己怎么都比仁老会算,挣多钱也是应该的,像仁老那样仁慈?——"那迟早把摊子给没了。"
随着油条卖出去愈多,日子过得越快。两摊油条光顾人客络绎不绝。高老儿口袋钱愈多了,仁老仿佛还那个样。
"唉,这样子下去好像不行,"高老儿看着仁老又笑嘻嘻地把大油条又塞进孩子的兜里摇摇头,"我可不能像仁老那样笨,老吃亏,既然这样可以利润,那把我油条面粉给少料点,不就。"
第二天,高老儿和仁老又像往常一样卖油条。高老儿的油条比以往小了,因为只比以前差一点,大家没发现。高老儿心里暗喜。一天下来,利润数在手里,嘿,多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高老儿的油条也一天比一天短小了;仁老的还是那样"大条"。
"哎,高老儿!"一妇女拉着一小孩拎起高老儿细小的油条——是海姐和豆儿——骂道:"你这油条怎么越来越小啦?!看,都缩水了!我可不知道你有降价呀!讲不讲诚信呀你!"
"呀,是啊。"
"对,别买他的,仁老那吧,他那的大条!"
"走!"
结果,仁老摊子前的队伍又长了一大截,高老儿拦也拦不住自己的客人,跌坐在椅子上,不知所措。
"哎,高老儿,昨晚看电视了吗?你和那人特像,都卖油条的,也都是越卖越小的,哈,原来这叫不不诚信啊,看,你不诚信,大伙都到仁老那去了!"隔离卖梨的凤婆子取笑了高老儿起来。
仁老的生意转亏为盈了,只因为大伙都说他懂诚信。
诚信故事作文 篇2
清晨,当太阳正害羞地露出半个脸庞时,我已经背上书包,在鸟儿的欢歌中,坐上了开往学校的汽车。每天,我都是这样往返于上学放学的路上。
汽车疾驰,一路颠簸。“到站的乘客请下车。”随着售票员一声吆喝,汽车停了下来,几个乘客陆陆续续下了车。司机正要关门,一位大嫂急匆匆地跑到了门边。她双手把住车门,探头朝车内张望,好像在找人。见她迟迟没有上车,售票员不耐烦地催促:“你到底走不走?要走就快点上车!”大嫂一眼瞥见了售票员,突然高兴地说:“对了,对了,我就是要坐你们的车!”她立刻站了上来。刚站稳,她便拿出三十元钱,说买两张票。售票员疑惑地问:“你不是一个人?”大嫂笑了笑说:“难道你忘记了吗?上次我坐你们的'车,没有给钱。今天我肯定得补票啊。”售票员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又似乎想起了什么,笑着说:“真想不到,原来是你呀……”
原来是你呀!售票员忍不住把几天前发生的一幕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一天早上,售票员照例招呼着乘客上车下车,忙个不停。当汽车就停在这个站时,上来一位四十出头的大嫂。只见她背着一大包东西,手里还提着一篮子鸡蛋,沉甸甸的。售票员等她找到座位,便叫她买票。大嫂站起身,在衣袋里翻找了半天,却一分钱也没有找到。“糟了,钱包忘带了!”大嫂满脸羞愧,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带着歉意对售票员说:“看我这记性,没带钱包就出门了!可我有急事必须要进城,车费能不能先欠着,下次再补上?”一听这话,售票员不高兴了。她冷冷地说:“我们出来卖票,也是为了生活。要是每个人都跟你一样,找个借口不买票,我们可就没饭吃了。”大嫂又打开衣袋,拿出一张身份证递了过去:“你看,这上面有我的地址,我不会赖账的。”“那又怎么样?我总不能为了十几元钱,大老远跑去找你吧!再说,现在骗子这么多,说不定身份证都是假的呢!”售票员不但不相信,还带着几分嘲讽。大嫂一再解释,售票员还是不为所动:“要坐车就得买票,不然,你就下去吧!”这时,旁边也有人起哄:“大嫂,你不是还有一篮子鸡蛋吗?你把鸡蛋留下,抵车费绰绰有余啦!”大嫂更着急了:“那可不行!我攒了好久才凑足这些鸡蛋,正准备给生病的婆婆送去呢!她还在医院里,刚动了手术,身体很虚,不是得好好补补吗?”顿时,车厢里一片安静……售票员迟疑了一会儿,喃喃地说:“好了,好了,今天你就不用买票了!可要是下次再坐我们的车,还得把票补上哦!”话虽这么说,售票员心里却嘀咕:“谁会这么傻,就当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吧!”大嫂连声感谢:“好的,好的,说话算话,一定补上……”
听完这个故事,车上的人一阵唏嘘,都向大嫂投去赞许的目光。售票员对大嫂说:“这事儿我都已经忘了,你还真的把钱送来了呀!”大嫂不好意思地说:“做人不就得讲个诚信嘛!你们帮了我的忙,我还欺骗你们,那能对得起良心吗?”说完,她把钱塞到售票员手中,坐到了后面去……
汽车已开出了很远很远,车厢里赞许的话语仍不绝于耳。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刚才的一幕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我忽然明白了,诚信不需要精巧的包装,不需要冠冕堂皇的“过场”,只需要发自内心地去遵从和坚守,就能做到。感谢大嫂!是她用朴实的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坚定了我做人的方向……
诚信故事作文 篇3
街上有一家饭店,叫做“诚信饭店”。据说这家饭店的所有食物都是真材实料,无半点掺假,而且价格公道,老板为人随和,诚信守诺,去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因而饭店口碑极好,生意兴隆,经久不衰。许多羡慕的人都想进入饭店当徒弟,或者当个服务员,但是这家店的老板却死活不同意,说家传秘技不可外传,要传也要传给有缘人。这番话让饭店更加神秘了,人们对老板也有了一种更高的敬重感。
老刘就是这家饭店的老板,传言他白手起家,经历坎坷艰辛,终于腰缠万贯。向他求经请教的人数不胜数,自然也少不了贵重礼品,但老刘每次都摆摆手,说只传给有缘人,然后将礼品还给人家,他的行为又一次受到了人们的啧啧称赞,信誉度也就更高了。
最近,老刘却破天荒地收了一个徒弟——小李,街坊间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老刘为何破例,各自推测。
老刘收了小李当徒弟,却只让小李当一天的徒弟,而且只能看不能说也不要问,小李当然不想错过这唯一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天,他也爽快地答应了。
清早,小李跟着老刘去菜市场转悠,老刘四处询问,东瞅西望,可就是不买。小李很纳闷:师父不买菜,哪来的材料啊?他刚想问,却想起了那个要求,强忍住了,继续跟在老刘身后。终于,老刘东拐西拐,走进了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子,里面有一个人和一车肉食、蔬菜等食材,小李跟着老刘走了进去,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那不是菜市场著名的.地下食贩——王大仁吗?小李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的谈话,终于听出了个大概,原来诚信饭店的食材才不是真材实料,而是低劣的食材,只不过伪装得比较好而已,油也是对人身体有害的地沟油,小李有些惊讶,一言不发地跟着老刘回去。
回到饭店,厨房很快就紧张地忙碌了起来。接近晌午时分,饭店里已经满座了,四处洋溢着饭菜的香味。食品安全部门的部长和他的几个同事也在这儿吃饭,这无疑是一个免费广告。部长老孙吃完饭走到柜台付款时,却有一张一百元的假钞夹在里面,收银员刚要开口,一旁的老刘赶紧一边接过钱,一边将几张零钱递过去,满脸堆笑道:“孙总,这是找您的钱,您慢走。”老孙满意地点点头,挺着个大肚子走了。小李在一旁,觉得一阵恶心。
下午,王大仁来要食材钱了,老刘赶紧笑着将钱双手奉上,小李看到,里面夹有那张百元假钞。身旁的人们看见了,又称赞道:“看看,老刘多守承诺啊,真是好人。”小李终于忍受不了,独自走开了。
傍晚时分,老刘的一天终于要结束了,小李却不见了踪影,只给老刘留下了一张纸条:师父,我走了。当初的拜师礼您就留着吧——纸条的上方压着一条中华烟和一瓶五粮液。
诚信故事作文 篇4
走西口在那个年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我们可以从余秋雨写晋商历史的那篇文章里深深体会到那揪人心弦的夫妻别离、母子分手的感人情景,黄河需要诚信。
古道口,四月天,不见艳阳,只见沙。风丝毫不逊于腊月正月里的疯狂。渡口凌洪汹涌,冰块一堆挤着一堆,像去赶集,又像是走西口的精壮男人们,一伙一伙相跟着,去外面寻找钱,寻找生活。可又有多少再踏上这块故土,见见娘亲和娇妻?
乔老三上船了,头也不回,妻子扶着老娘抖在风沙里,她们一句话也不说,甚至抬不起那长满老茧的.手。但妻子知道,老三不会忘了他发过的誓:“你放心,我一有了钱,就会回来接你的,变心,就让黄河吞了我!”
船逆着风,逆着流,艰难地消失在大拐弯处。但愿这婆媳俩不会像船一样行得艰辛,等得焦急。妻子始终相信:黄河会见证一切。
春去春来,风行风止,水涨水落,总能看见她挎着篮子徘徊在黄河渡口。采一会儿苦菜,她就站直了腰向远处瞧瞧,红围巾随风招展,散发着信号。让老远的船夫看见了,叫个不停:“大妹子,还等哪?”
她默默地站在沙旁河口,注视着古道口,祈祷着河神,不知不觉低吟起那《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哥哥你别变心,妹妹我守在村头……”
听别人说过,乔老三在那边修了店,成了家。她不信,也不哭,倒是老娘受不住这流言和折磨早日归西了。她坚信,老三不会骗自己,不会背叛黄河——他们心中的神。
20年来,她经常到渡口询问,向别人打听,一有消息就把人家请到门上,好酒好肉,每次都听到同样的话语:“别等了,他不会回来了。”
扑到路口,踢打着沙上泛黄的矮草,今年春风来得迟,小草绿不起来,她想着,自己还不是一株苦苦等待的小草吗?
凌洪又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看着轰隆而来的冰的巨峰,恨死了黄河。为什么老三一去不回,你不能把他带回来吗?来啦,上游下来一只船,像老三正在船头招手呢,她心潮澎湃,迎了上去。但一颗失望的心冷却了,她趟进黄河,去寻找她的老三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村里来人了,可是不一会儿就冲向了渡口,人们只听见模糊的呐喊:“黄河爷,我来认罪了!”
听了这则故事,走西口的小伙子们再也没有失信过家妻,再也没有失信过黄河。一代一代,再也没听说过这么凄惨的故事,只有远去的嘱咐和归来的欢笑——晋商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