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作文

时间:2024-08-31 07:14:50 美文 我要投稿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故事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历史故事作文

历史故事作文 篇1

  读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最让我为之感动的是《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强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虐抢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人们把这种强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士兵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后来,朝廷派了一个熟悉沿海防备的老将俞大猷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做了牢。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逆转局面。

  戚继光发现军队纪律很松散,根本不够打仗,决心另外招募新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主武装力,农民,矿工都自愿参军。很快就发展到4千人。

  戚继光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士兵使用长短武器,

  经过严格训练,这支新军战斗力特别强,“戚继光”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一带,戚继光率兵来台州,那里的倭寇哪是戚将军的对手,倭寇在陆地上待不住了,被迫逃到船上,戚继光用大炮轰,倭寇的`船着火了,大批倭寇被淹死,留在陆地上的只得乖乖投降了。

  倭寇见浙江防守严密不敢侵犯。第2年倭寇占领了宁德和牛田。朝廷派戚继光去援助。戚继光打挺到敌人的巢穴,就命令士兵每个人身上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岭对岸,把干草扔在水中,干草竟然铺成了一条路。戚继光插入敌人大营,岛上的两千多个倭寇全部歼灭。

  戚将军下了岛屿,戚继光命令:全部士兵休息一会。"很快传到了敌人那里,就放松了防备,戚继光趁敌人不备,一连攻下了六十多个营寨,城里百姓知道倭寇被赶走了,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将军营来慰劳。

  戚继光的英雄事迹让我为之感动,我们应向他学习,学习他那英勇顽强,不畏强敌的精神。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历史故事作文 篇2

  假期里,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故事,很有趣,内容很吸引人。

  《希利尔讲世界》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希利尔写的。主要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希利尔先生讲历史的方式很奇特,妙不可言,语言浅显易懂,让我接受知识的同时收获无穷的乐趣。

  打开这本书,我眼前出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石器时代穴居的人们,埃及古老的象形文字,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希腊。丢了脑袋的英国国王查一世……这些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这一章。

  奥林匹斯山是希腊最高峰,古希腊人,认为山上住着12个神仙,有众神之父宙斯,女王赫拉,爱神丘比特等等。他们在山上喝的'是仙酒,吃的是仙果,所以长生不老。这些传说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也流传着很多童话故事,也有很多的神仙。比如人人皆知的孙悟空,神气的哪咤和美丽动人的嫦娥等等。我觉得我们的祖先,想象力丰富,编织了这么多动听的故事,创造了这么多栩栩栩如生的神仙。

  这本书真好看!以后我要多看看。

历史故事作文 篇3

  让我感动的历史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作品名字叫,《鲁班学艺》,有个姓鲁的木匠,学艺高超。鲁木匠有三个儿子,他一心想让三个儿子有自己的本领,要让他们继承他的事业。

  一天,鲁木匠买了三匹马,分给了儿子,要让他们到终南山去找一位著名的老木匠学手艺。由于三个儿子小,就先留在身边。大儿子和二儿子先骑着马走了,三年后,却又两手空空的回来了。原来,他们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鲁木匠一生气,就把他们俩赶出家门,不再认他们了。

  他对小儿子鲁班说:“孩子,我一生的希望就在你身上了!”小鲁班从小就是懂事的好孩子,他骑上他的快马,告别了父亲,翻过一座有一座的高山,跨过一条有一条的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老木匠。

  老木匠问他:“一门学艺,有人三个月就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怎么一回事?”

  鲁班答道:“三个月学到的只是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老木匠点点头拿出一把崩了口的.斧头和两支和两支又秃又弯的凿子,让鲁班磨。鲁班什么也没说,耐心细致地将它们磨好了.老木匠就高兴的说:“孩子,你不怕困难有心灵手巧,我愿意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

  就这样鲁班跟着;老木匠学艺,常常天不亮他就起床,很晚才睡觉。他如此辛勤的学习,以至于常常眼儿敖红,腰儿发酸,手儿磨破。

  可是,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几年下来,鲁班慢慢的学会了老木匠全部的手艺。鲁班学出师后,收益更加精湛,后人都尊称他为祖师。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只要我们勤奋刻苦,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历史故事作文 篇4

  小大之辩

  《逍遥游》一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开篇即给我们说“大”。接下来,大鹏(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冥灵(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久特闻),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连绵出场,都是大人大物大境界,弄得我们滚滚红尘中的小人物目眩神迷,妒羡不已。

  可能是为了安慰我们,也可能是为了让渺小的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群体,与之相对,庄子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系列“小”的人物:蜩与学鸠,狠命一跃才能飞上檀树和榆树树梢;斥鴳,攒足力量拼命一搏也不过飞上数仞之高。朝生暮死的菌,春生夏死的虫,还有,那些因为博取了富贵而自视甚高的人。

  并且,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东西,无一不沾沾自喜,无一不自以为是地去嘲弄“大”。

  于是,庄子感叹道: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就是小大之辩啊!

  文章写到这个层次,很心灵鸡汤。但庄子显然不是鸡汤大厨。因为我们知道,在庄子的观念里,世界上没有小大之别,他“并有无修短白黑而一之,以大归于‘混沌’”,他“‘不谴是非’‘外死生’‘无终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在《齐物论》里,他甚至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在他的意识里,哪里又有什么“小大之辩”呢?

  可是,他在此明白地说了“此小大之辩也”,还明白地说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小东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小”的.: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开口即是赫然的“我”字,以自己的标准判断大鹏:我如此,他何必如彼?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还是“我”,我在此,他何必在彼?更可笑的是,甚至把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当作飞翔的极致。

  再看《秋水》篇中的河伯。秋水时至之时,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还是斤斤于一“己”之在。与斥鴳相似,它也以为天下的境界都在它的河里。

  问题是,一只鸟在飞翔,但飞翔不在一只鸟那里;蓬蒿之间是空间,但空间不在蓬蒿之间;河里是水,但水不在一条河里;天地之间有井,但天地不在一口井里。

  蜩啊学鸠啊斥鴳啊河伯啊,你们小并不可笑,可笑的是你们张口闭口即是我如何我如何天下之大唯我独在!何时你们才可以“吾丧我”?

  一个牙签,我们不会嘲笑它的小,人们用它剔牙时我们也不会笑。但是——当我们看到某人手执一根牙签,和手执大刀长矛的人对峙时,我们会掩口胡卢而笑。

  我们是在笑那个使用牙签的人。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秋水》)这不是嘲笑管锥,是在嘲笑我们使用管锥的方式:管锥不能用于囊括天地。

  所以,庄子不是在嘲笑“小”,而是在嘲笑用有限的“小”去判断无限的世界,嘲笑的不是“小之体”,而是“小之用”。庄子不会嘲笑我们知识的有限,但当他看到我们拿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判别世界时,如同看到一个人拿着牙签自信地走上战场——庄子仁慈,他一定是无法忍住,才笑出声来的。

  我们的错误,不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是源于我们的已知;让我们迷失方向的,不是我们不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让我们失败的,不是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东西,而是那些被我们当成成功法宝坚执不放的东西。

  绊倒我们的,不是地面上“无”的东西,而是那些“有”的东西。

历史故事作文 篇5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述了从中国原始人起源一直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它把朝代的兴衰讲得极尽周详,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能跟着作者的讲述,体会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另外,通过这些故事还能以史为鉴,明辨是非。

  全书共有七册,虽然我才读到第三册,但每一个故事都精彩万分,令我手不释卷。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其中有残暴的秦始皇、爱民的汉武帝、足智多谋地齐桓公……在这些君王将相中,有很多即善于采纳他人意见,又很有自己主见的君王,比如汉高祖刘邦。

  刘邦是一个出身平民的皇帝。在他少年时期,饱受秦始皇暴政的欺压。但他不甘于忍受凌虐,一直广结有志之士,积累自身实力,渐渐拥有了一直庞大的起义军,并和楚霸王项羽联手将秦朝消灭,之后忍辱负重多年,终于将对手项羽打败,独霸天下。刘邦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刘邦因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他很不喜欢儒生。有一个叫郦食其的读书人,自称能献计给刘邦帮他灭秦。刘邦不以为然,但众臣劝道:“多听取读书人的意见有助于您平天下。”刘邦于是召见了郦食其,并收留了他。日后,郦食其果然没有食言,经常给刘邦献上良策,最终帮助刘邦设法攻进秦朝京都中。

  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贤远佞,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历史故事作文】相关文章:

历史故事作文02-17

历史故事作文【经典】05-30

历史故事作文【必备】05-29

历史故事作文【实用】07-08

历史故事作文[通用]04-13

(热)历史故事作文03-02

历史故事作文(精品)02-27

历史故事作文(优秀)03-18

历史故事作文(必备)03-06

[集合]历史故事作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