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似乎真是如此,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现在的孩子缺少一样东西:快乐!我们小时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在田野里狂奔、泥土里翻滚,捉迷藏、丢沙包、跳皮筋、打弹子……他们统统享受不到!
“8:00~8:40英语;9:00~9:40拼音;10:10~10:50珠心算;11:10~12:00写字……”看着这排得满满的教学课程表,你很难想象它适用的对象竟然是4岁的孩子。而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课程都安排得如此紧凑,而且除了这些文化课之外,还有绘画、舞蹈、英语等“特长班”、“兴趣小组”。总之,把幼儿教育小学化,尽管违背教育规律,可是家长喜欢,所以这种忽略对孩子行为习惯、自立能力的培养,忽略孩子对玩耍的需求,只注重灌输文化知识的风气,在幼儿园里愈演愈烈。
孩子的童年已被长辈们的溺爱与期望占有,他们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的牺牲品。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五岁的“莫扎特”、六岁的“达芬奇”、七岁的“托尔斯泰”……于是,形形色色的特长班压得孩子气喘吁吁,甚至连三五岁的幼童也不放过,孩子的童年就这样被蚕食了。
其实,玩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如果我们以学习重要为由,压抑他们玩的天性,剥夺他们玩的权利,孩子就难以健康成长,这不但是一个孩子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科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之上的,要让儿童首先“成为儿童”,让儿童按“儿童的方式”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放手让孩子尽情玩耍。
要知道,让孩子尽情地玩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同时,还能让孩子发现自我,提高其创新精神,这远比让其学个特长重要得多。据一项研究表明,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只能起到30%的作用,而兴趣、爱好、性格、意志、心理素质、体格等非智力因素却能起到70%的作用。
幼儿的玩耍是自发的。多数情况下,他们玩耍不是在父母或其他人告诉、指示后开始的,而是自己主动开始的。玩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受父母的约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样才玩得专心,玩得有趣。如果他们想玩的东西,大人偏不给玩,而让他们玩大人给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没有兴趣。因此,作为父母,最好是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和条件,而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和要求玩什么内容。只有让他们自主地进行玩耍,才能较大限度地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应在玩耍中度过。对于玩耍的作用,家长万万不要轻视。从儿童不同年龄玩耍的特点来看,玩耍与智力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其玩耍给予正确的指导。
2.帮孩子充实玩耍内容。
各年龄段孩子玩耍的内容是不相同的。
1岁以内的婴儿,喜欢的玩具带有明显色彩和音响,如红、绿气球,拨浪鼓、铃铛或一些有明显色彩、有音响、有光亮的玩具,这些有利于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1~2岁的孩子,喜欢推拉小车、玩皮球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走路能力的提高,而且对改善肌肉及关节的协调性有很大作用。以后,慢慢开始喜欢玩积木、看图片、翻画册等,说明思维能力有所发展。
2~3岁的孩子,开始会做模拟游戏,这是想象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时期,所要玩的玩具的种类、玩的内容逐渐增加。由于想象力的丰富,这时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如布娃娃、动物、玩具汽车等,他们都很喜欢玩。
3岁以后,随着肢体活动能力的增强,孩子开始喜欢活动量较大的游戏,如骑三轮车、荡秋千、滑滑梯、踢皮球等。至于看画册、看电视、看电影及听童话故事,则要到四五岁才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游戏内容的源泉。要使孩子玩得开心,玩的内容就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家庭生活。为了充实游戏内容,家长首先要组织丰富、有趣的家庭生活,如扩大家庭谈话内容,带领孩子访友、参观、散步,在家中进行“生日祝贺”、“节日庆祝”等活动。孩子见闻多了,开展各种游戏就有了认知的基础。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的生命阶段性状态,如同植物开花、毛毛虫变蝴蝶一样,自然规律不可更改,生命自然状态必须给予尊重,任何人都不具有占有和取缔它的权利。玩耍,是享受生命的重要内容,相信每一个做父母的把孩子带到世间都是让他来享受生命的,而不是让他来受虐、遭罪的;玩耍,是人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未来知识结构立体化以及情操、人格健全的原始基础,绝对不能忽视,更不能省略。
孩子千差万别,但是快乐是共同的渴求,喜欢游戏、玩耍是一致的爱好。因此,给孩子玩耍的时间,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一条适合任何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理念。
【儿童应该按“儿童的方式”生活!】相关文章:
儿童应该如何补锌04-04
夏季儿童防晒方式有哪些04-17
儿童是否缺钙 应该怎么判断04-04
家长应该如何保护受灾儿童的心灵04-08
儿童应该怎么吃零食04-04
儿童多汗应该提防缺锌04-17
儿童拒绝吃药 正确喂药方式get04-03
开发儿童智力的绝佳方式——拼拼乐04-11
家长应该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