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

时间:2024-10-27 00:47:57 生活 我要投稿

  一般来说师傅的师傅叫做师公,师傅和师父的有着相同的意义,都是老师的意思,区别在于词源的时间,下面分析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1

  师傅的师傅叫师祖:

  师傅的师傅叫什么?叫师祖/师公,师祖的师傅叫太师祖,太师祖的师傅叫师祖宗。

  师傅的师兄姐叫师伯,师傅的师弟妹叫师叔。

  女师傅的对象叫师爹,男师傅的对象叫师娘。

  师伯的.对象叫师伯母,师叔的对象叫师婶。

  师祖的对象叫师祖母,太师祖的对象是太师祖母。

  师姐的对象叫师姐夫,师妹的对象叫师妹夫,师兄的对象叫师嫂,师弟的对象叫师弟媳妇/师弟妹。

  师傅和师父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频率也非常有限。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2

  一、“老师的丈夫”称谓缺位探讨

  在现代汉语中,对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现象。关于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关注,但当时还未十分突出。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舞台,她们丈夫的称呼语缺位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点在高校女教师那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幅扩招,高校教师队伍迅速扩张,高校专任女教师数量也大幅上扬。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高校教师规模从1999年前5年的40万左右,到2015年已达157万,其中,专任女教师的比例从37、35%提升至48、6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女性逐步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承担起多元化的角色。

  社会发展的变迁,女性角色的转换,也带来一些十分实际的问题。比如在现实交际中,对初次见面的女老师的丈夫应如何称呼?

  如果不知如何称呼对方,交际活动便难以展开;如果采取不合适的称呼,交际双方都会感到十分别扭。因此,重视这一“缺位”现象、探讨出合适的“补位”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不妨先来探究一下这一“缺位”现象产生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

  就外部原因而言,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应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伦理观念有关。

  众所周知,语言反映并体现着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它不仅包含着某一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造成这一缺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观念,这也是目前学界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家族为核心的宗法社会,个人地位通常取决于在家族中的身份。《列子·天瑞》云:“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进程中,从农业劳动的“男耕女织”到家庭角色的“男主女从”,都可见出男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主导者、生产活动的提供者,而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很少,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和接受。

  封建社会实施的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制度,女性长期处于这种制度的最低层,没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力与机会。再加上“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灌输与熏染,进一步从意识形态上确立了男性(父权/夫权)的中心地位。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是作为家庭的依附品或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先生”“老师”一类的社会职务也只能由男性来承担。

  因此,在传统的社会称谓系统中,将男性老师的配偶称为“师母”可谓是司空见惯,却见不到对应的女性老师配偶的称谓语。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社会强调“亲疏不同”“内外有别”,汉民族对家庭观念格外重视。

  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发达的亲属称谓语系统,而社会称谓语却较为薄弱。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家庭属性转变为家庭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相结合,在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正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社会分工的性别偏见、传统家庭的性别差异以及历史的惯性发展等原因,导致了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缺位现象。

  就内部原因而言,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还与“师母”的构词及语义特征有关。

  在汉语称谓语系统中,表示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的称谓语有“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等。下面,就把这些亲属称谓语在辞书中的语义解释进行一下对比,并与“师母”作比较分析。我们选取的辞书分别是《亲属称呼辞典》(1986)、《古今称谓语词典》(1988)、《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我们可以将汉语亲属称谓语中表示女性长辈的`“X+ 母”结构分为两类,进行义素分析,并归纳如下:

  祖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的母亲 ] [+ 称呼 ]

  姑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的姐妹 ] [+ 称呼 ]

  姨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母亲的姐妹 ] [+ 称呼 ]

  伯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兄弟的配偶 ] [+ 称呼 ]

  舅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母亲兄弟的配偶 ] [+ 称呼 ]

  中国传统社会一向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中,足以见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紧密化。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中也可看出,师生关系向来是与亲属系统中的父子关系相提并论的。

  既然将老师视为“父亲”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将老师的妻子视为“母亲”也就理所应当。我们接着再看“师母”的语义特征。在这一称谓中,“母”既能表示性别,也能表示辈分;它作为语素“师”的后缀,表明是与老师相关的称谓。

  如前所述,传统社会中,男性老师占据绝对优势,并产生了“视师如父”的观念,因此,“师母”一词的语义特征与“伯母”“舅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也可以按照“伯母”“舅母”的结构对它进行义素分析:

  师母:[+女性] [+拟家族] [+长辈] [+男性老师的配偶] [+称呼]

  就此来说,“师母”与“伯母”“舅母”这些亲属称谓语极为相似,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拟亲属”称谓词。同时,从语义分析上看,“师母”一词是以家庭属性为主要标志,却未能显示出其社会身份的属性。

  与男教师的妻子以家庭属性为主要标志有所不同,女教师的丈夫则是以社会属性为主要标志。

  在一定意义上说,“师母”一词的产生体现了身份属性(家庭成员)与凸显属性(家庭性)的一致性;而女教师的丈夫则因为身份属性(家庭成员)和凸显属性(社会性、职业性)的双重性或矛盾性,从而导致了这一缺位现象的产生。

  二、已有补位方式的探讨

  语言系统中既然有缺位现象的出现,它也自然会出现新的词汇来进行补位。崔显军(2009)指出,所谓补位是指把空缺的面称填补起来,从而促成面称的对称,以便于交际。下面就从语义结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几种补位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一)师父/师爹/师爸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师母”是“称自己的老师的妻子或师傅的妻子”。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如果要选择与之语义、结构同等的称谓,则应是“师父/师爹/师爸”。这些称谓语的义素分析如下:

  师父/师爹/师爸:[+男性] [+拟家族] [+父辈] [+称呼]

  1、师父

  从词义构造来看,“师父”是与“师母”最为对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表示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的称谓词有“祖父”“伯父”“舅父”等,该词典对“师父”的解释是:“

  ①对师傅(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

  ②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同时,它同“师母”一样,符合从亲属称谓到社会称谓的类推性。

  因此,牟云峰(2005)认为,今后可能会出现将“师父”的原有语义转移给“师傅”后,仍用“师父”来对该称谓进行补位。

  不过,从语言运用实际来看,“师父”一词已有的核心义项占主导地位,而且认可度高。就此而言,以“师父”来专门称呼“女教师的爱人”显然缺乏现实基础,这种旧词语义转移后复用的可能性很小。

  2、师爹

  “师爹”的称呼并不是新出现的,通过语料库搜索,我们发现,有的把“业师的父亲”称为“师爹”,也有的把年长的老师敬称为“师爹”。例如:

  (1)他师父的老爸,现在虽然年已耄耋,精神却很旺健……八斤毛几次来师父处讨教生意,师爹就来插一脚。(《高原守护神》)

  (2)镜清老师教书育人,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被师生们尊为“师爹”。(《太湖文史资料》)

  汪大昌(2013)曾提到,《北京晚报》报道某演员去给师傅拜年,师傅本人是女性,师傅的丈夫被叫做“师爹”。我们在语料库中也查到“师爹”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用法,不过仅有少数几例。例如:

  (3)后来,跟一个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同学谈起,她说“你师爹的名气可是一点也不亚于钱老师的”,我这才意识到董老师远比我了解的更有学问、更有名望。(《董治安先生纪念文集·儒风道骨 君子气象》)

  (4)“那我师爹呢?他晚上自己吃饭吗?” (《和学生一起成长》)

  (5)因爱丽丝老师的关系,所以对这位口碑不佳的师爹,我向来破天荒地敬重几分。(《再见,狐狸——狐狸的烦恼》)

  通过对语料库的查询,我们发现,虽然有“师爹”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的用法,但并不占优势地位。在数据库搜集到的302条用例中,以前两项为核心义项,因此,“师爹”更适合用于年长的老师。

  同时,“师爹”还容易让人联想到“干爹”,近年來“干爹”一词受到某些网络事件的影响,出现一定的世俗化、污名化、贬义化倾向,因此,将“女教师的爱人”称作“师爹”,也有些不合适。

  3、师爸

  “师爸”作为临时组配项,口语感较强。语料库中未见表示“女老师的爱人”的义项,仅见表示师父/师傅或师父/师傅的父亲的用法。例如:

  (6)蔡华圃常受聘到一些文武场团社中去教馆,当“师爸”,并以此为职业。(《中国曲艺志·广西卷》)

  “师爸”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的称呼属于新造词,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需求而临时搭配起来的。应当说,用新词来为新事物命名,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不过,“师爸”的称呼不够庄重、严肃,与高校教师“学为人师”的职业特点不符,因此,可接受度较低。

  贾云竹(2015)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指出,近15年来高校女教师呈现出三大特征:学历逐渐走高、职称结构上升、担任导师占比提高。在高校女教师普遍年轻化的趋势下,“师爸/师爹”的称呼也由于年龄原因而受到一定限制。

  从身份属性来看,在传统社会中,男性作为老师,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是传统的母亲形象——她只有家庭属性没有社会属性,所以师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

  在现代社会中,女教师的爱人,不仅有其家庭属性,也有自己的社会属性(职业性),而且很多情况下其社会属性更为突出。

  同时,女老师的爱人与学生的交际距离事实上是比较远的,亲密度较低,因此,“师父/师爹/师爸”这种凸显家庭属性、极具亲密度的称呼并不合适于进行补位。

  (二)师夫/师公

  能对女教师的丈夫进行补位的还有“师丈/师夫/师公”。这些称谓语的义素分析如下:

  师丈/师夫/师公:[+男性] [+拟家族或亲戚] [+女教师的配偶] [+称呼]

  2、师夫

  “师夫”取“老师的丈夫”之义,语义明确,也不失敬意。不过,它属于临时组配词,词典和语料库中都未见用例。王文娟(2018)认为,“师夫”容易同“师父”“师傅”在读音上出现混淆。

  同时,从身份属性上看,“夫”“丈”等词凸显的是老师的丈夫的家庭属性,不太符合现代男人的社会性、职业性特征。因此,“师夫”这一称谓也很难推行。

  3、师公

  还有学者提出用“师公”作为“师母”的对应称谓。从语素来看,“公”和“母”确实对称,但此处的“母”并非是表示性别,而是取“母亲”之义的拟亲属化称谓,二者的指示点不同。

  我们发现,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有用“师公”作为女性师父的丈夫的用例。例如:

  (8)霍青桐见师父抱住师公不住垂泪,忙走过去,只见陈正德背上伤口中的血如泉涌,汩汩流出。(《书剑恩仇录》)

  (9)霍青桐坐在地下,见师父师公逐渐得手,甚是喜慰。(《书剑恩仇录》)

  这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华语社会,有用“师公”称呼女性师父的丈夫的用法。

  但根据笔者对近三十年的文本搜索及对香港人的调查来看,目前香港社会已基本不使用这一称呼。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看,“师公”作为“师父的父亲/师父的师父”的义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师公”这一称呼也不适合用来补位。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3

  师傅的师傅要称呼为师公或师祖。

  一、师公

  释义:指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示例:暮霭晚钟里,传来师公爽朗的歌声:“世人都道神仙好,我自逍遥把酒歌。”

  二、师祖

  释义: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

  示例:师祖,那边那三个人惹厌的紧,要不要孙儿帮你把他们赶出去?

  扩展资料

  “师傅”一词的由来: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还有另外一条材料可以佐证。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在吕不韦的操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秦国。

  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相关文章:

基督和耶稣什么关系11-15

月经和睡眠有什么关系10-29

云米和小米什么关系11-28

惊蛰和打雷有什么关系01-05

师傅和师父的区别04-22

荷尔蒙和爱情有什么关系07-31

黄体和怀孕有什么关系12-09

嘀嗒和滴滴是什么关系09-13

眼轴和近视有什么关系08-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一般来说师傅的师傅叫做师公,师傅和师父的有着相同的意义,都是老师的意思,区别在于词源的时间,下面分析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1

  师傅的师傅叫师祖:

  师傅的师傅叫什么?叫师祖/师公,师祖的师傅叫太师祖,太师祖的师傅叫师祖宗。

  师傅的师兄姐叫师伯,师傅的师弟妹叫师叔。

  女师傅的对象叫师爹,男师傅的对象叫师娘。

  师伯的.对象叫师伯母,师叔的对象叫师婶。

  师祖的对象叫师祖母,太师祖的对象是太师祖母。

  师姐的对象叫师姐夫,师妹的对象叫师妹夫,师兄的对象叫师嫂,师弟的对象叫师弟媳妇/师弟妹。

  师傅和师父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

  “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频率也非常有限。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2

  一、“老师的丈夫”称谓缺位探讨

  在现代汉语中,对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现象。关于这一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关注,但当时还未十分突出。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舞台,她们丈夫的称呼语缺位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点在高校女教师那里体现得特别明显。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幅扩招,高校教师队伍迅速扩张,高校专任女教师数量也大幅上扬。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高校教师规模从1999年前5年的40万左右,到2015年已达157万,其中,专任女教师的比例从37、35%提升至48、62%。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女性逐步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承担起多元化的角色。

  社会发展的变迁,女性角色的转换,也带来一些十分实际的问题。比如在现实交际中,对初次见面的女老师的丈夫应如何称呼?

  如果不知如何称呼对方,交际活动便难以展开;如果采取不合适的称呼,交际双方都会感到十分别扭。因此,重视这一“缺位”现象、探讨出合适的“补位”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不妨先来探究一下这一“缺位”现象产生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

  就外部原因而言,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应与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伦理观念有关。

  众所周知,语言反映并体现着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它不仅包含着某一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也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造成这一缺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观念,这也是目前学界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家族为核心的宗法社会,个人地位通常取决于在家族中的身份。《列子·天瑞》云:“男女之別,男尊女卑。”

  在封建社会的漫长进程中,从农业劳动的“男耕女织”到家庭角色的“男主女从”,都可见出男性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主导者、生产活动的提供者,而女性承担的社会角色很少,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和接受。

  封建社会实施的是等级森严的专制制度,女性长期处于这种制度的最低层,没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力与机会。再加上“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灌输与熏染,进一步从意识形态上确立了男性(父权/夫权)的中心地位。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只是作为家庭的依附品或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先生”“老师”一类的社会职务也只能由男性来承担。

  因此,在传统的社会称谓系统中,将男性老师的配偶称为“师母”可谓是司空见惯,却见不到对应的女性老师配偶的称谓语。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社会强调“亲疏不同”“内外有别”,汉民族对家庭观念格外重视。

  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发达的亲属称谓语系统,而社会称谓语却较为薄弱。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逐渐从封建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家庭属性转变为家庭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双相结合,在社会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正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社会分工的性别偏见、传统家庭的性别差异以及历史的惯性发展等原因,导致了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缺位现象。

  就内部原因而言,女老师的丈夫的称谓存在缺位还与“师母”的构词及语义特征有关。

  在汉语称谓语系统中,表示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的称谓语有“祖母”“伯母”“姑母”“姨母”“舅母”等。下面,就把这些亲属称谓语在辞书中的语义解释进行一下对比,并与“师母”作比较分析。我们选取的辞书分别是《亲属称呼辞典》(1986)、《古今称谓语词典》(1988)、《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我们可以将汉语亲属称谓语中表示女性长辈的`“X+ 母”结构分为两类,进行义素分析,并归纳如下:

  祖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的母亲 ] [+ 称呼 ]

  姑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的姐妹 ] [+ 称呼 ]

  姨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母亲的姐妹 ] [+ 称呼 ]

  伯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父亲兄弟的配偶 ] [+ 称呼 ]

  舅母 :[+ 女性 ] [+ 家族或亲戚 ] [+ 长辈 ] [+母亲兄弟的配偶 ] [+ 称呼 ]

  中国传统社会一向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从“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中,足以见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与紧密化。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中也可看出,师生关系向来是与亲属系统中的父子关系相提并论的。

  既然将老师视为“父亲”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将老师的妻子视为“母亲”也就理所应当。我们接着再看“师母”的语义特征。在这一称谓中,“母”既能表示性别,也能表示辈分;它作为语素“师”的后缀,表明是与老师相关的称谓。

  如前所述,传统社会中,男性老师占据绝对优势,并产生了“视师如父”的观念,因此,“师母”一词的语义特征与“伯母”“舅母”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也可以按照“伯母”“舅母”的结构对它进行义素分析:

  师母:[+女性] [+拟家族] [+长辈] [+男性老师的配偶] [+称呼]

  就此来说,“师母”与“伯母”“舅母”这些亲属称谓语极为相似,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拟亲属”称谓词。同时,从语义分析上看,“师母”一词是以家庭属性为主要标志,却未能显示出其社会身份的属性。

  与男教师的妻子以家庭属性为主要标志有所不同,女教师的丈夫则是以社会属性为主要标志。

  在一定意义上说,“师母”一词的产生体现了身份属性(家庭成员)与凸显属性(家庭性)的一致性;而女教师的丈夫则因为身份属性(家庭成员)和凸显属性(社会性、职业性)的双重性或矛盾性,从而导致了这一缺位现象的产生。

  二、已有补位方式的探讨

  语言系统中既然有缺位现象的出现,它也自然会出现新的词汇来进行补位。崔显军(2009)指出,所谓补位是指把空缺的面称填补起来,从而促成面称的对称,以便于交际。下面就从语义结构角度出发,对已有的几种补位方式分别进行分析。

  (一)师父/师爹/师爸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师母”是“称自己的老师的妻子或师傅的妻子”。从语义结构角度看,如果要选择与之语义、结构同等的称谓,则应是“师父/师爹/师爸”。这些称谓语的义素分析如下:

  师父/师爹/师爸:[+男性] [+拟家族] [+父辈] [+称呼]

  1、师父

  从词义构造来看,“师父”是与“师母”最为对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表示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的称谓词有“祖父”“伯父”“舅父”等,该词典对“师父”的解释是:“

  ①对师傅(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尊称;

  ②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同时,它同“师母”一样,符合从亲属称谓到社会称谓的类推性。

  因此,牟云峰(2005)认为,今后可能会出现将“师父”的原有语义转移给“师傅”后,仍用“师父”来对该称谓进行补位。

  不过,从语言运用实际来看,“师父”一词已有的核心义项占主导地位,而且认可度高。就此而言,以“师父”来专门称呼“女教师的爱人”显然缺乏现实基础,这种旧词语义转移后复用的可能性很小。

  2、师爹

  “师爹”的称呼并不是新出现的,通过语料库搜索,我们发现,有的把“业师的父亲”称为“师爹”,也有的把年长的老师敬称为“师爹”。例如:

  (1)他师父的老爸,现在虽然年已耄耋,精神却很旺健……八斤毛几次来师父处讨教生意,师爹就来插一脚。(《高原守护神》)

  (2)镜清老师教书育人,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被师生们尊为“师爹”。(《太湖文史资料》)

  汪大昌(2013)曾提到,《北京晚报》报道某演员去给师傅拜年,师傅本人是女性,师傅的丈夫被叫做“师爹”。我们在语料库中也查到“师爹”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用法,不过仅有少数几例。例如:

  (3)后来,跟一个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同学谈起,她说“你师爹的名气可是一点也不亚于钱老师的”,我这才意识到董老师远比我了解的更有学问、更有名望。(《董治安先生纪念文集·儒风道骨 君子气象》)

  (4)“那我师爹呢?他晚上自己吃饭吗?” (《和学生一起成长》)

  (5)因爱丽丝老师的关系,所以对这位口碑不佳的师爹,我向来破天荒地敬重几分。(《再见,狐狸——狐狸的烦恼》)

  通过对语料库的查询,我们发现,虽然有“师爹”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的用法,但并不占优势地位。在数据库搜集到的302条用例中,以前两项为核心义项,因此,“师爹”更适合用于年长的老师。

  同时,“师爹”还容易让人联想到“干爹”,近年來“干爹”一词受到某些网络事件的影响,出现一定的世俗化、污名化、贬义化倾向,因此,将“女教师的爱人”称作“师爹”,也有些不合适。

  3、师爸

  “师爸”作为临时组配项,口语感较强。语料库中未见表示“女老师的爱人”的义项,仅见表示师父/师傅或师父/师傅的父亲的用法。例如:

  (6)蔡华圃常受聘到一些文武场团社中去教馆,当“师爸”,并以此为职业。(《中国曲艺志·广西卷》)

  “师爸”作为女老师的爱人的称呼属于新造词,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新的需求而临时搭配起来的。应当说,用新词来为新事物命名,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不过,“师爸”的称呼不够庄重、严肃,与高校教师“学为人师”的职业特点不符,因此,可接受度较低。

  贾云竹(2015)基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指出,近15年来高校女教师呈现出三大特征:学历逐渐走高、职称结构上升、担任导师占比提高。在高校女教师普遍年轻化的趋势下,“师爸/师爹”的称呼也由于年龄原因而受到一定限制。

  从身份属性来看,在传统社会中,男性作为老师,妻子在家操持家务,是传统的母亲形象——她只有家庭属性没有社会属性,所以师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

  在现代社会中,女教师的爱人,不仅有其家庭属性,也有自己的社会属性(职业性),而且很多情况下其社会属性更为突出。

  同时,女老师的爱人与学生的交际距离事实上是比较远的,亲密度较低,因此,“师父/师爹/师爸”这种凸显家庭属性、极具亲密度的称呼并不合适于进行补位。

  (二)师夫/师公

  能对女教师的丈夫进行补位的还有“师丈/师夫/师公”。这些称谓语的义素分析如下:

  师丈/师夫/师公:[+男性] [+拟家族或亲戚] [+女教师的配偶] [+称呼]

  2、师夫

  “师夫”取“老师的丈夫”之义,语义明确,也不失敬意。不过,它属于临时组配词,词典和语料库中都未见用例。王文娟(2018)认为,“师夫”容易同“师父”“师傅”在读音上出现混淆。

  同时,从身份属性上看,“夫”“丈”等词凸显的是老师的丈夫的家庭属性,不太符合现代男人的社会性、职业性特征。因此,“师夫”这一称谓也很难推行。

  3、师公

  还有学者提出用“师公”作为“师母”的对应称谓。从语素来看,“公”和“母”确实对称,但此处的“母”并非是表示性别,而是取“母亲”之义的拟亲属化称谓,二者的指示点不同。

  我们发现,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有用“师公”作为女性师父的丈夫的用例。例如:

  (8)霍青桐见师父抱住师公不住垂泪,忙走过去,只见陈正德背上伤口中的血如泉涌,汩汩流出。(《书剑恩仇录》)

  (9)霍青桐坐在地下,见师父师公逐渐得手,甚是喜慰。(《书剑恩仇录》)

  这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华语社会,有用“师公”称呼女性师父的丈夫的用法。

  但根据笔者对近三十年的文本搜索及对香港人的调查来看,目前香港社会已基本不使用这一称呼。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看,“师公”作为“师父的父亲/师父的师父”的义项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此,“师公”这一称呼也不适合用来补位。

  师公和师傅什么关系3

  师傅的师傅要称呼为师公或师祖。

  一、师公

  释义:指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示例:暮霭晚钟里,传来师公爽朗的歌声:“世人都道神仙好,我自逍遥把酒歌。”

  二、师祖

  释义: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

  示例:师祖,那边那三个人惹厌的紧,要不要孙儿帮你把他们赶出去?

  扩展资料

  “师傅”一词的由来: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还有另外一条材料可以佐证。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在吕不韦的操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秦国。

  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