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特殊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印度是一个人口很多的国家,印度的歌舞比较出名,他们的很多习俗可能我们听都没听过,下面来介绍一些印度的特殊风俗。
印度的特殊风俗1
一、不管男女,露天洗澡
印度的富裕程度比较低,有很多穷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土地,所以他们只能睡在街上,有些还会在树上撘个小窝,然后住在上面,所以他们没地方洗澡,只能露天洗澡啦!这一集够奇葩了吧,后面还有九个呢!
二、如厕后不用卫生纸擦,而是用手
印度一般的家居厕所都安装有冲洗装置,人们上完卫生间后就用手就着水洗屁股,而且在印度是有规定,必须用左边的手洗的,所以印度的百姓去到商店里,只能用右手挑选商品,而不能使用左手。
三、只能用右手给钱
可能是印度人有用左边的手清洗屁股的习惯,因此他们在商店或者是在其他地方买完东西给钱的时候,不可以用左手,如果用左手给钱会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他们只能用右手给钱,商家在找补零钱的时候,也只能用右手。
四、把活生生的儿童埋了,目的是驱赶鬼魔
在印度,人们是相当迷信的,所以在某些地区就流传有活埋儿童,用以祭拜神明、祛除鬼邪的习俗。当然,并不是埋了儿童就不挖上来了,
首先他们要给儿童打麻醉药,让他们暂时失去知觉,然后放在挖好的墓穴中,再用泥土埋上,大概过个六十秒钟后,才把儿童挖出来。幸亏是还要挖出来,不过已经够奇葩的了。
五、老婆可以“租”
各地方言里,都有一些意味很深,但是非常恶毒的骂人的话,在印度就有这么一句“祝你生的娃是女的”!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呢?原来啊,印度滥杀女婴,所以女孩子很少,这就导致了印度男人娶不到老婆,娶不到老婆可咋办?
没人给传宗接代了,所以只能去“租”个老婆啦,所以有一些女孩子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出租”,一个月花个900人民币就可以“租”到一个老婆了,而且因为是“租”的,所以想换就可以随便换呢。
六、“圣女”不是真的“圣女”
在我们中国或其他国家,“圣女”代表一种圣神的称呼、圣洁的身份,但是在印度,“圣女”可能存在的“污点”会很多,因为印度圣女其实的主要作用是给印度寺庙里比较有身份、地位的僧人发泄欲望的工具。这个真的是奇葩到无人性啊
印度的特殊风俗2
一,印度人的服饰习惯
1,印度很多地区因宗教信仰有包头巾的习俗;其中根据传统,锡克人从小到大都必须蓄头发、留胡须,并且包着头巾。
头巾是印度的名片之一。
2,印度男性多半穿着一袭宽松的立领长衫,搭配窄脚的长裤。
3,印度妇女传统服饰是纱丽,纱丽是指一块长达15码以上的布料,穿着时以披裹的方式缠绕在身上。印度妇女擅长利用扎、围、绑、裹、缠、披……等技巧,使得纱丽在身上产生不同的变化。
二,印度十分重男轻女,
女儿结婚时,父母必须准备一笔丰富的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女儿是嫁不出去的。
三,印度夏天温度极高,
印度人喜欢用洗澡来降温,一天冲洗几次。
印度人还喜欢晨浴,天还没亮就有许多人提着包袱赶往恒河岸边洗澡。
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是圣河;印度人认为用恒河水洗澡可以净化身心,印度人不仅喜欢在恒河洗澡,还喜欢喝恒河水。
四,洒红节
源于印度的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在每年2、3月间举行,庆祝时间的长短不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
捉弄人和尽情欢乐是洒红节的.精神所在,通常较低种姓的人将粉和颜料洒向高种姓的人,暂时忘记阶级的差异。
五,“神像站庙外”。
印度教的庙,经常是外墙、房顶上站满了诸神的塑像,而庙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六,印度人见面施行握手礼,
但男子见到女子应该施合十礼,并微微鞠躬,男子要尽量避免触碰女性,更不应该在公共场合与女子单独交谈。
“合十”是佛家最常用的礼节,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印度的特殊风俗3
印度的宗教习俗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 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
(一)印度教
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印度教没有单一的信条,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三大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再生神”湿婆。这些神象征宇宙间各种力量。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经等。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 生。
在印度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印度现有印度教信徒约8亿多。
(二)伊斯 兰教
伊斯 兰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数仅次于印度教徒人数,约1.3亿人。
伊斯 兰教是在公元11世纪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印度而传来的。13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伊斯兰势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伊斯兰 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体系之一。但由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
伊斯 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论教,只相信一个真主(安拉),主张该教信仰者亲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无种姓等级的社会。
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穆斯林与印度其他人种属同一血统,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北方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区。
(三)佛教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他被佛教徒敬称为释迦 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由于印度教兴盛,佛教内部派系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9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现在印度的佛教徒很少,仅占印总人口的0.8%。绝大部分集中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比哈尔邦等地区。
(四)锡克教
锡克教是印度教的派生,由拿纳克祖师于十五世纪创建。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反对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规定教徒必须蓄胡须,加发梳,衣长至膝,右手腕戴铁镯,佩剑。锡克教徒绝大部分集中在旁遮普邦,其次是德里和哈里亚纳邦。
(五)耆那教
耆那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创始人为筏驮摩那。该教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正确的知识、正确的操行和贞洁会修成解脱之路,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耆那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当代耆那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尤其是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
印度的节日习俗
(一)共和国日(1月26日)
1930年1月26日,印度人民在抗英斗争中曾发誓要坚持不懈地争取建立一个主权的印度民主共和国,这个目标在1950年1月26日实现,这一天在议会通过了印度共和国宪法。从此,1月26日成为共和国日。
每年共和国日,印度全国各地举行庆祝活动,首都新德里举行大型游行和阅兵典礼,全国放假1天。
(二)独立日(8月15日)
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每年8月15日,印度总理在德里红堡城楼向全国人民致辞并主持升国旗仪式。全国各地悬挂国旗,举行庆祝集会和游行等活动。
(三)洒红节(公历2、3月间)
该节日正处于印度春季收获的作物即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性质类似于我国的春节。节日早晨,人们见面后互致节日问候并拥抱,相互泼洒红水或涂抹各色颜料。
(四)灯节(公历10、11月间)
该节日在印历8月朔日举行,类似我国的元宵节,印度教徒最大的节日,全国庆祝3天。节日来临,家家户户点燃一排排的油灯,同时燃放烟花爆竹,四邻和好友还互相串门祝贺,并一同观赏花灯和焰火,其热闹景象与我国春节相似。
印度的礼仪习俗
印度人在日常相见,往往双手合十,表示问候。根据与对方长幼、级别的高低,手的位置也不同。面对长者,指尖应与前额齐平。平辈相见,手在下颌与胸口之间。对于晚辈,手还可以再低。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握手礼在一般场合也很盛行。与印度人握手时,应避免用左手,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象征。
印度的服装习俗
印度妇女的服装一般是由色调相称的紧身短上衣和“莎丽”组成。“莎丽”是用五、六米长的布料、纱或丝绸包头裹身或披肩而成印度传统女装。莎丽里穿同长的衬裙,多为白色。
现代妇女更喜欢穿旁遮普式套装,由细长裤和半长或长袍组成,并配上2.5米长类似围巾的披肩。
信奉印度教的男人多穿围裤,称为“陀地”(这是一块用来包裹身体下部股、腿,直至膝盖的白色料子)、“古尔达”(长衬衣)、“格米兹”(衬衣),有时戴甘地式船形帽。
伊斯兰男教徒一般穿“巴嘉玛”(长裤)、“吉尔达”并戴帽。印度锡克教徒头上通常缠着各色包头巾。现代男子普遍喜欢穿方便的衬衣和裤子。正式场合则穿西服,系领带。
印度的饮食习惯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饼、蔬菜、豆类、牛奶、酸奶和奶酪。荤食者普遍食羊肉和鸡肉。因印度教教徒奉牛为神,所以忌食牛肉。
伊斯 兰教徒吃牛肉,忌食猪肉。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印度的丧葬习俗
按印度教风俗,人死后,由家属给尸体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后,将尸体放上柴堆,覆盖干柴,浇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挥下,死者直系男亲属高举火把,绕柴堆转多圈后,点火将尸体焚化。
火葬后第四天,死者家属到火葬场取死者骨灰,并盛放在一个金属罐里,后投到圣河里。伊斯 兰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规,实行土葬,葬礼由阿訇或牧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