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提前过的说法一
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南下,暴虐乡民。当时,客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恐,但又恰逢“中元节”在即,于是,就在元兵到来之前的一天把节给过了——祭祀祖先、普度亡魂,以避兵扰。从此,客家人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天过鬼节了。
中元节提前过的说法二
来自闽西永定洪坑。传说当年有林氏两兄弟,分居洪坑、岩太两地,为报老母养育之恩轮流奉养之法,议定端午、重阳、中元三节提前一日在洪坑母亲处过,以尽孝心,如此几年竟成定例,沿袭至今。
中元节的起源
中元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对于祭祀亡灵,是个很好的选择。
“人生百善孝为先”,中元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它表达了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
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祭先人,亦或是放河灯,即使是阴阳相隔,也隔不开彼此的牵挂和思念,坦然面对死亡,好好珍惜当下,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