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8 15:01:56 生活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爱心伴我长大》。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成长的欢乐。这一活动主题由“爸爸妈妈都爱我”和“我在长大”组成。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

  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

  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

  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

  (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

  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

  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

  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

  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

  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猜猜看

  1.了解学生的年龄情况。

  2.投影仪展示某学生从出生至今的系列成长照片,配以讲解或提问:

  (1)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你们小时候的照片,能猜一猜他是谁吗?

  ①“出生当天和妈妈合影”(师:瞧,刚出生的小宝宝脸上还是皱巴巴的,哭个不停,可一旁的妈妈是多么幸福啊!)

  ②“一百天,抬头照”这时候多大了?(对,在一百天这个重要的日子里,爸爸妈妈都会给你们留下珍贵的纪念。瞧,这时的×××(该生的名字)已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③师:(半岁,坐姿)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怎么过呢?舒舒服服洗了个澡!

  ④师:(八个月)八个月的我最喜欢妈妈的怀抱。(温馨的画面继续延续)

  ⑤师:(十一个月)终于可以独立地站一小会儿了。但远处爷爷、奶奶的目光始终不肯离开我。(强调家庭每个成员的作用)

  ⑥师:(一岁)啊,我一岁了!有了第一个生日蛋糕,全家人都为我庆祝。

  ⑦师:(二岁)长牙后的我多么精神啊!

  ⑧师:(四岁,小博士艺术照)哟,已经成为一个“小博士”了!现在的×××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了!掌声祝贺他!

  (特意选择一名平日大家都喜欢的好榜样,看到他的健康成长,激发了同学们对成长的快乐感受)

  (2)过渡语:我们再来猜猜这几个小不点是谁?

  3.展示几位同学不同时期的照片,注意选择一些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激发每个人对成长的关注,还有调皮的、好动的、有才华的,起到 “以点激面”的作用,教师边以简洁语夸赞这个小孩。

  (1)这是谁?请照片的小主人站起来告诉大家。

  (2)你们看,变化真大!爸爸妈妈把才一岁的×××带到“世界文化名人园”来,她现在真的是一位爱学习的小姑娘。

  (3)师出示一个调皮学生的“百日照” ,并提问:看看他是谁?

  (4)师:(郑重地)这是班里发言声音最响亮的一个同学。

  (5)师:(示照片)对,这个爱爬的大头孩子就是非常会画画,有着诗人名字的×××。

  (6)师:瞧,妈妈把一岁的彭泰戈打扮得多漂亮啊!(妈妈的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感同身受,而学生也在一点一滴感受这成长背后的`关怀。)

  (7)师:(示照片)哇,五岁的×××已经帮妈妈洗碗了,现在的她更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好榜样!

  (以一个全面发展的同学结束了这个阶段的成长展示,学生早已热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说自己的成长变化。)

  4.师总结:同学们,所有的这些照片都说明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

  活动二 寻找成长的足迹。

  1.分四人小组活动,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证明你长大的足迹呢?记下你观察到的结果。

  2.各小组比比看看活动:

  (1)学生取出自己带来的小脚印图或相册中出生时印有脚印图,与现在的脚比。也可以分别量一量,记下来。

  (2)用毛衫与身上的毛衣比,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

  (3)小帽子与现在的头比,得出结论:头长大了。

  (4)小奶瓶,以前每次吃多少牛奶,而现在每吨吃一顿饭。……

  3.小组活动的小结:同学们,通过大家刚才的比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4.问问、称称、量量活动。

  (1)实物演示:搜集自己出生是躺在磅秤上的照片,学生分别上台介绍当时的体重、身长。

  (2)现在称一称:教室的一角放一台秤,现场称一称,量出身高。

  (3)对比:你又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5.幸福的回忆活动。

  (1)演示一组孩子成长的照片,边叙述这是什么时期,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

  (2)出示书上的一组照片,配有母亲叙述的录音。引导到“听妈妈真情诉说”活动。

  (3)小组活动:自由组合,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欣赏自己搜集来的故事,并将听来的事情告诉好朋友。

  (4)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中,他们操碎了心,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满腔心血。谁能夸夸自己的父母?并把带来的父母照片贴到“爱的小屋”中。

  (5)总结。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有了爸爸妈妈的爱心我们才会茁壮成长。我想大家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此时此刻,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样的行动来回报爸爸妈妈?写下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悄悄话。(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活动三说说成长的变化

  1.展示活动:我的小相册。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成长过程。

  师:现在的你和小时候比除了个头长高了,饭量增加了,还有什么变化?

  2.展示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小相册”找一找自己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我不仅外在变化了,而且也变能干了,懂得更多了。)

  3.“我能行”调查表

  “我能行”调查表

  1)你能独立背书包上学、放学上吗?从上学到现在你一直是自己背书包,可以得2颗星。

  2)你是自己洗头、洗澡吗?如果你做到了,得2颗星,爸爸妈妈偶尔帮洗头、洗澡,得1颗星, 完成不了的不得星。

  3)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你接过包、递过茶吗?从上学开始,偶尔做到,得1颗星,经常做到,得2颗星。 没有做到不得星。

  4)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有没有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得1颗星,制作过礼物送给他们,得2颗星。

  5)你会洗碗吗?一星期洗x次。 会洗,得1颗星。每星期洗2次或2次以上,得2颗星。

  6)你每天早上都是自觉起床、洗漱,不需要爸爸妈妈的催促吗?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催促的,得2颗星,有时候要催促,得1颗星,经常要催促不得星。

  7)你回家后能自觉的复习和预习功课吗? 每天自觉完成,不需要督促,得2颗星,有时候要督促的,得1颗星,经常要督促不得星。

  8)在家你经常对爸爸妈妈撒娇,发牛脾气吗? 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虚心改正的,得2颗星;偶尔顶嘴,得1颗星;经常顶嘴不得星。

  调查结束,统计各自的星星数量,小组内比比谁获得的星星数量多。根据调查结果,教师表扬、肯定学生的表现。

  4.过渡语: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松树那样,让我们唱一唱、跳一跳吧!

  5.师生:同唱同跳《小松树,快长大》

  (贴切的内容配以简单动作,强化了教学内容,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转换了课堂节奏。)

  6.教师总结:爸爸、妈妈还有家中的长辈及老师们都是我们的“阳光雨露”,正是这阳光和雨露的哺育,才会有我们今天健康成长,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长大后我们还要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板书设计

  个子长高了

  我在长大学会懂事了

  知识丰富了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到农田、公园、山坡等地方游玩观察,找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春游、放风筝、做风车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组织学生对春天的观察,以及学生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对春天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放风筝、做风车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乐于学生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的行为和习惯,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春天常见的自然现象,了解“风筝为什么能上天”、“风车为什么会转”等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科学常识。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习做风车的初步方法,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增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春游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讨论“春天我们玩什么”,让学生参加放风筝等春天里的活动,指导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和春天一起玩的快乐;让学生在做各种不同的风车中,探讨“风车为什么会转”、“怎样才能转得快”等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到公园、田野等地方观察春天的变化,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向父母请教等方法了解春天的自然想象和有关春天的其他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拍摄、上网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走进春天》,内容如:麦苗青青,油菜花黄,柳枝展新芽,迎春花盛开,小燕子快活地飞翔等春天的景象;制作多媒体课件《放风筝》,内容包括《风筝谣》,儿童和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场面等。

  3、制作分组活动时所需要的小燕子、小蝌蚪、小蜜蜂、迎春花等小旗。制作春姐姐的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

  (一)——走进春天

  1、小朋友都很喜欢春天。那么,你们认识她吗?

  2、春姐姐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春姐姐走进春天吧!

  3、七嘴八舌话春天:你发现春天有哪些变化呢?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活动

  (二)——我和春天玩什么

  1、大家来讨论:我和春天玩什么呢?请小朋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春天你最喜欢的活动,并说说你的理由。

  2、小小招聘会:由四位同学分别举着小燕子、迎春花、小蝌蚪、小蜜蜂的旗子招聘小组成员,分组设计郊游、赏花、爬山等其中一个春游活动方案。

  3、模拟表演:挑选一两组同学把设计春游活动方案。

  活动

  (三)——我的活动设计

  1、在集体讨论、分组设计的基础上,请每个小朋友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有创意的活动。

  2、评选最佳活动方案:评评谁的`活动设计是最佳方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

  (四)——春游真快乐

  1、儿歌欣赏:学生边拍手边欣赏儿歌〈〈风筝谣〉〉。

  2、画面观赏:教师播放儿童和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多媒体课件。

  3、谈谈我的感受:读了〈〈风筝谣〉,观看了放风筝的场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4、春游乐:你能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和春天一起玩的快乐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好做风车所需要的小棒、剪刀、铁丝、小纽扣等工具。

  2、制作展示做风车过程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也可准备好实物投影仪。

  3、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形状或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风车的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活动

  (五)——做风车:动手动脑

  1、教师出示一个已经做好的纸风车:风车真漂亮,风车真好玩!小朋友,你也想做一个纸风车吗?

  2、教师依次出示风车的照片并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做风车的过程。

  3、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小朋友在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做风车。

  4、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说一说:风车做好了,你的心情怎样呢?

  活动

  (六)——玩风车:玩中探趣

  1、小风车展览会:师生轮流出示收集到的各种风车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2、小小讨论会:还可以作成哪些形状的风车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呢?

  3、玩一玩: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抽出5-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玩玩风车。

  活动

  (七)——议风车:玩中探知

  1、你有什么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做了风车,又一起玩了风车,那么,关于风车,你有什么问题吗?

  2、科学小论坛:

  小朋友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选出一个进行讨论。

  论题如下:

  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风车转动与风车的形状,材料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使风车转得更快?

  3、总结:风车很好玩,风车中也蕴涵着无穷的乐趣,蕴藏着宝贵的知识。愿我们小朋友学会和春姐姐一起玩,在快乐的玩中探索春天了无穷的乐趣和奥秘。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旨在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以上理念,我以春游为主线,贯穿着让春游更合理、更快乐、更文明,主要设计了五个活动版块:

  1.感受春天之美。通过学生以往印象以及歌曲和多彩的图片来感受春天的美,通过春姑娘的邀请来开始活动。

  2.了解春游的准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

  3.重温春游的快乐,丢手绢、放风筝、表演节目、分享食物等,都是孩子们在春游中记忆深刻的,在课堂中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读一读,让孩子们把快乐捕捉回来。

  4.增强环保的意识。让孩子们懂得讲文明,讲卫生,看到不文明的现象学会劝说制止等。

  5.制作风车的快乐。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春天的快乐,也把玩的安全和文明贯穿其中。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2.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相关知识。

  (二)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就叫《大中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

  1.听一听:《大中国》

  师: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出课题并板书: 我是中国人

  2.比一比。(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中国人吗?看看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进行分类。(课件出示)

  小结:世界上的人种按肤色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中国人属于黄种人。

  (二)看一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师: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课件出示图片)

  ①欣赏图片。

  ②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③课件出示,生齐读:

  我们为祖国的山河壮美而骄傲!

  我们的祖国正一天天强大起来!

  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2.出示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这些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无比幸福和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三)听一听:(使学生了解祖国名字的由来,知道首都是北京,10月1日是国庆节)

  师:同学们,今天的我们生活如此幸福,那你们知道祖国妈妈是怎么来的吗?

  1.播放视频:《开国大典》

  2.巩固练习,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1949年10月1日, 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②我国国名的全称是 ,简称 。③每年的 月 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就是 节。④我国的首都是 。

  (四)结合实际,谈谈爱国。 (引导学生爱国)

  师:同学们,祖国妈妈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站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强大。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小学生,我们平时怎样做才是爱国呢?(课件出示习题,学生仿照说一说。)

  如:我 节约用水 ,就是在热爱祖国。

  我 ,就是在热爱祖国。

  我 ,就是在热爱祖国。

  ……

  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得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说到做到,都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祖国!

  (五)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六)齐读诗歌,结束本课。(升华爱国情感)

  (课件出示)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五、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把我的爱传给大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孩子是伴随着家人的爱与关怀成长起来的,如何传递与表达自己的爱需要给与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享受爱,体验爱的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懂得感恩与回报。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离开家人,参与校园生活,开始独立学习的适应时期,在此阶段,只要回归孩子的真实生活,就可以激发他们对家人的情感,从而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关心家人,向家人说出自己的爱。教学难点是: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成为家里的小主人,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课题的内容重在实践与表达,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学习中的引导与示范,尽可能地在活动设计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场景,开启表达的欲望,在体会家人关怀的同时,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说出爱,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爱。

  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在被学生自己追求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让教学回归孩子的真实生活,才能做好学生情绪的合理调节与支配,才能让她们学生用语言去表达爱、用行动回报爱,从而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1.第一个话题《说出我的爱》以三个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温情提示中感受爱,在真情实感中说出爱,在实际行动中表达爱,让孩子在活动中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

  2.第二个话题《我给家人添欢乐》则通过情境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懂得以自己良好的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设计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通过“我把欢乐带回家”的活动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让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3.第三个话题《我是家里的小主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家庭的责任感,活动中以游戏的相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反馈表的填写,让学生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忙做,最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对家人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关心父母,体贴长辈,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

  行为与习惯:初步感受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懂得有爱就要有行动,将对家人的爱落实到行动中,并持之以恒地坚持用行动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感受家人的爱,并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爱,懂得以自己的.良好表现给家人送去欢乐。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将爱落实到行动中,并持之以恒地做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收集典型事例。准备活动所需用品

  学生准备:了解家人的生日、爱好、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P2页内容,话题为“说出我的爱”。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P4页内容,话题为“我给家人添欢乐”。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P4页内容,话题为“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温情提示中感受爱

  1. 教师导入:同学们,父母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瞧,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生活画面。(出示父母为孩子操劳的图片。)

  2. 观看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生活场景,感受感受父母的爱。)看到这些画面,你们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充分交流。)

  3. 小结要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对父母说出我们的爱吧!

  板书课题:说出我的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萌生情感动力,使之产生积极地心态,从而达到强化体验情感的目的,在无限的回忆,无比的甜蜜中收获无尽的感激。】

  活动二真情实感中说出爱

  1. 学文明理:看看41页的四副图,说说你想怎样对家人说出自己的爱?

  2. 想一想:当父母听到你的爱时,他会怎么想、会对你说些什么?

  3. 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邀请同组的小伙伴和你一起演一演。

  情境一:如果"爸爸要出差了",我会对他说......情境二:如果"妈妈生病了",我会对她说......

  小结:爱要大声说出来,一句简单的话语,可以将我们的爱传递,让我们的家充满温暖。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承受着满满的爱,但向家人“说出爱"却十分不易,通过“爱的传递、爱的互动”达到情感的交流,在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感受到说出爱并不难,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收获无限的温情。】

  活动三实际行动中表达爱

  1. 教师导入:爱,不仅要说,还要用行动来表达。请用你的行动告诉爸爸妈妈你的爱吧!

  2. 学习思考:引导学生看42页的三幅图,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行动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3. 情境表演:(邀请同学根据图片内容表演,感受家人得到我们的关心后的愉快心情。)

  情境一:妈妈,我来拿。(妈妈买菜回家,主动接过妈妈手中的菜篮子。)

  情境二:爷爷,我帮你。(和爷爷出去散步时,主动搀扶爷爷。)

  小结:同学们,有爱才有快乐,有爱才有幸福的家,请大家回家以后,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力的事,用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并坚持这样做,好吗?

  活动拓展:给父母写一封爱的信笺,用一句话告诉他们你也同样爱他们。

  【设计意图:父母、家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从语言到行动,从生活到实际,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达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链接,让知识传授内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使他们不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板书设计

  说出我的爱

  感受爱 说出爱表达爱

  第二课时

  活动一走进我的家

  1.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谁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学生举手表示。)

  2. 思考讨论:还记得你生日那天是怎样过的吗?爸爸妈妈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回顾交流。)

  3.小结要点:是啊!我们的生日不仅是妈妈的“受难日”,也是爸爸的“担心日”,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我们可以给她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板书课题:我给家人添欢乐

  【设计意图:通过走进我的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了解家人开始,感受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无微不至的爱,认识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欢乐需要自己和父母共同创造。】

  活动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 学文明理:看看43页的图,妈妈是怎样过生日的?你有什么感想?

  2. 诵读煽情:教师深情诵读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3. 启发思考:父母这样爱我们,我们爱爸爸妈妈也需要落实到行动上。

  4. 小组讨论: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为家人带去欢乐呢?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听。

  5. 我为家人带去欢乐的好办法。

  (1)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2) 向家人说句问候的话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小结:常常给家人带去快乐,你们也会很高兴,相信我们的家庭会在这些小小的行动中变得更加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为家人增添欢乐,让她们懂得爱就在身边,爱就在一个个细小的环节里,让我们的教育行为落到实处。】

  活动三我把欢乐带回家

  1. 出示爱心树:这是一棵没有绿叶衬托的树,你们想把它装扮得更漂亮吗?请大家讲能使家人开心的事写在树叶上,用我们的爱心和双手来装扮这棵大树,使它变成一棵家庭快乐树!把我们的快乐带回家。

  2. 书写爱心树:(每个学生发一片树叶,写下能让家人快乐的事。)

  3. 交流分享:读出自己的爱心树,将它贴在黑板的大树上。

  活动拓展:将今天的收获说给父母听,与她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用行动积极实现爱心树上的计划。

  【设计意图:在设计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泉,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为家人增添欢乐。】

  板书设计

  我给家人添欢乐

  (爱心树)

  第三课时

  活动一评选“自理小能手”

  1. 情境参访:说一说,你在家中能独立完成哪些事情?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 交流讨论:作为家里的小主人,除了做好自己的事,你还能为家里做些什么?

  3. 评一评:谁能成为自理小能手?(自评,他评)

  4. 公布评选结果,鼓励坚持这样做。(板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设计意图:实践出真知,只有参与了活动,才能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本课直接从会做的事情入手,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劳动经历,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大家的行为,用一个人的劳动体验带动大家的劳动激情,在评比中相互学习,相互促动。】

  活动二小星星在闪耀

  1. 自评交流:看看46页的内容,在会做的事情旁涂上红星,不会但想学着做的事情旁涂上绿星。

  2. 交流互动:你还会做什么?你还想学做什么?把你会做的事情写下来,奖励自己一颗红星,将想学做的事情写下来,奖励自己一颗绿星。

  3. 评评比比:数一数,谁的星星最多?

  4. 读儿歌:《别说我小》

  小结:同学们都很能干,有时我们只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掌握一些小窍门,就能做好家务事,给父母减轻负担。(板书: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不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一些家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培养她们爱劳动的习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获得体验,激发她们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

  活动三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1. 下发“劳动反馈表”: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和家务劳动的情况,能坚持得让家长画红花。

  2. 评比班级劳动奖章:能够一周坚持完成的事情,可以领取班级劳动奖章。

  【设计意图:从思想到行为是有一定过程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可以利用班级活动促进习惯养成,让学生在愉悦劳动的同时,收获到精神的鼓励,逐步将劳动行为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习惯。】

  板书设计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戴上红领巾》。

  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已体验了近一学年的小学学习生活,目睹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生机与活力。能戴上红领巾,真正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是小学生们的学前向往,经过十月十三日建队日的庆祝活动,已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戴上了红领巾,这对其他未加入到这个组织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触动。同学们在模仿和竞争中各自努力着,随着“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开展,同学们几乎都实现了梦想。他们走进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戴上了红领巾,由衷地感到幸福自豪。

  学生们入队后行为也随之发生着一些自觉变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充满热情,对学习充满信心,敏感好问的特性也随之更加凸显。然而,他们对红领巾意义的认识和少先队员的责任履行仍然是停留在对榜样的崇拜和模仿上。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分享入队的喜悦,从中明白少先队组织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难点是:在学生明白为什么爱护红领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施“全员在中国少年先锋队中成长”的教育策略,根据小学生喜欢游戏、热爱活动的特点,结合他们初步的生活体验,整合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明确认知导向,强化行为演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来履行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的权利和义务。

  设计思路

  擎着学生的情感主线,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基础,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明理,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活。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图片及相关实景,唤起学生对幸福经历的回味,焕发队员热情;

  2.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拓展活动来激励队员情感;

  3.以学生现实需要为基础,指导队员的行为、内化队员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体会入队的喜悦与光荣,激发学生对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知道少先队员的规范,学会珍爱红领巾,严于律己,努力用具体行动为红领巾增光添彩。

  知识与技能:了解入队的仪式以及红领巾、队礼、呼号等的意义,学会系红领巾、呼号和唱队歌。

  过程和方法:创设生活情境,以情激趣,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拓宽认知范围,知事明理,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真情;强化实践操作,内化言行,增强学生为红领巾添光彩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享入队的喜悦,从中明白少先队组织的一些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明白为什么爱护红领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队旗

  学生准备:红领巾,收集了解少先队知识及有关少先队活动的相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我入队了”。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39页内容,话题为“我爱红领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老师戴上红领巾啦

  1.教师戴着红领巾,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问学生:老师有什么变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话题:老师今天戴上红领巾啦。

  2.教师简要讲解自己小学入队时或在被聘为大(中)队辅导员时戴上红领巾的喜悦,并且与学生分享这种喜悦。

  3.揭题并板书:9.戴上红领巾

  【设计意图:小学生好奇心强,这样设计既利于直接切入话题,又给学生营造了亲切和谐的说话氛围,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活动二 我入队啦

  1.老师:今天咱们一同看看同学们曾经经历的美好一幕:课件出示同学们入队仪式上宣誓时的片段或照片。

  2.提问:看到这一幕,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入队时的情景

  (1)相机出示课件,了解队旗、队徽及红领巾的外形特点及简要知识: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是:在中国^共******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队徽是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的。红领巾是少先队的标志,它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2)及时引导学生补充讲述入队时的感受以及家人、朋友的态度。

  4.引导学生重演那幸福的一幕。

  (1)同学们,幸福的时刻总是令人沉醉的,让我们一同再次感受那幸福时刻吧,请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放在头侧,一起宣誓:准备着,为^共I********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2)同桌交换欣赏收集的照片。

  如此幸福的时刻,大家都留下过珍贵的相片吧,咱们拿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欣赏。

  教师小结:同学们,看到你们紧握的拳头,我仿佛看到了自强的中华民族;看到你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我仿佛看到了祖国复兴的希望。你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老师看到了你们入队的喜悦,感受到了你们成长的快乐。好样的,同学们!戴上红领巾了,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啊!就让这一刻,成为激励我们茁壮成长的永恒记忆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与同学分享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白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认识队旗、队徽,从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从自豪幸福中感受到一名少先队员的荣耀与责任。】

  活动三 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1.教师导语: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你知道怎样正确行队礼吗?你会系红领巾吗?接下来咱们练习练习、比试比试。

  2.分组:将少先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新、老、非队员合理搭配。

  3.出示课件,指导小组练习行队礼(五指并拢举过头顶,代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系红领巾。

  4.分项比赛

  (1)行队礼,以小组形式参与,每一位规范者获一分。

  (2)系红领巾,各组依次派出一人参加比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一人只

  能比一次,胜者获一分。

  (3)计分,评出优胜组。

  5.照相留念

  (1)同学们,行队礼是我们少先队员的基本礼仪,升国旗时我们该怎么做?(肃立敬礼),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国旗,敬礼!教师给学生照张集体照。

  (2)让学生自由演示怎样规范佩戴红领巾,教师选择不同角度给学生照相,以此强化学生系红领巾的.能力。

  6.齐唱队歌

  (1)小朋友们,少先队员们,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认识了队旗、

  红领巾,还学会了系红领巾、敬队礼,大家还知道关于少先队的其他知识吗?(队歌)

  (2)课件出示队歌,配上音乐,我们少先队员还有自己的队歌,它全称是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看看歌词,多么令人振奋,多么令人鼓舞啊!

  (3)师生起立齐唱队歌

  【设计意图:比赛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熟知少先队最基本的知识,学会行队礼、系红领巾,让学生在小组互相帮助中感受到协作进取的力量,从而增强少先队集体的凝聚力。当然我们在活动中不能忽视行为迟缓的孩子或因某些原因还未入队的学生,应给予他们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欢迎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入队是一个促进学生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他们的一个群众组织,提倡队员在组织活动中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板书设计

  9.戴上红领巾

  我入队啦! ————光荣 幸福

  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真棒!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我爱红领巾

  1.课件出示红领巾,教师导入讲述:带上红领巾感觉就是不一样!问:谁能说说红领巾的意义?

  2.学生说红领巾的意义,进一步明确: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3.教师讲述:能戴上红领巾,咱们是光荣的,幸福的,自豪的,那么爱护红领巾是必然的啦,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呢?这节课咱们就围绕“我爱红领巾”展开话题吧。

  板书: 9 戴上红领巾————我爱红领巾

  4.回顾生活实际,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实话实说,讲讲自己平常是怎么做的。

  5.小组个别交流各自不同的做法,教师相机给予正确指导。

  6.看图观察P38,比较异同,发表意见。

  (1)出示图一,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探讨如何保持红领巾的干净。强调:洗得干干净净

  (2)出示图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探讨如何保持红领巾的整洁,强调:叠得整整齐齐

  (3)出示图三,结合学生日常不良行为,模拟情景并予以帮助。

  情景一:小军正在和同学们做游戏,瞧!他把红领巾随便放在口袋里,小红看见了,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说?(红领巾应戴在胸前)

  情景二:小明做值日生,找不到抹布擦窗子,他灵机一动解下了红领巾,他想用红领巾干什么呢?他这样做对吗?你怎么制止小明的行为?

  情景三:小花跟妈妈正要上街,低头发现新皮鞋有灰尘,妈妈说:“来,用红领巾擦擦!”小花应该怎么做?

  7.小结: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

  【设计意图:以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诱发学生内心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判断是非,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强化自己对红领巾的珍爱之情。】

  活动二 我为红领巾添光彩

  1.播放课件,引入活动实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1)教师讲述: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属于每个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队辅导员与中队辅导员带领大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你们知道吗?

  (2)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在校内外见到的活动,老师简要点拨,引导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系列活动片段,咱们一同欣赏。(学生欣赏)

  (4)你参加过这些活动吗?你想参加这其中的哪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在活动中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为红领巾添光彩的过程。激励学生踊跃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增加才干。)

  2.看图,激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1)教师设问:为红领巾添光彩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2)引导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学习上、生活上、家庭里、社会上,只要学生谈到的好人好事、积极进取的事例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看图P39,引导学生从具体小事中感悟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

  图一:小红拾到钱包,与小明一同交给老师,引导学生明白:拾金不昧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图二:上学路上主动向爷爷问好,引导学生明白:尊敬长者、文明礼貌是少先队员必备的品行。

  3.小结:为红领巾添光彩并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只要我们有心,身边的小事更能展现我们少先队员的风采。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明白活动中能增长才干,增长才干的过程也是为红领巾添光彩的过程。然而,回归生活更为重要。着眼小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能显示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品行、积极进取的态度都是为红领巾添光彩的具体表现。】

  活动三 我的打算

  1.教师讲述: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我们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为红领巾添光彩的想法和做法更多了,你有了些什么想法和打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打算。

  3.看P39页,了解别人的打算,引导学生明白“我的打算”就是要让自己改掉坏毛病,让自己更全面,更优秀,做一个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学生。

  4.指导学生现场写下自己的打算。

  5.结束语:同学们,打算是写在纸上的目标,只有用行动才能达到目标。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练就自己过硬的本领,真正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想法讲出来,有打算写下来。在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说与写中给自己一个明确定位,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

  板书设计

  9戴上红领巾

  我爱红领巾

  我为红领巾添光彩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6

  主题目标:

  1、通过升国旗场景的感受以及画国旗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对国旗的认知和尊敬、热爱国旗的情感。

  2、养成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敬队礼的行为习惯。

  3、运用观察、体验等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

  1、视频《开国大典》中的毛主席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2、电影《在烈火中永生》片段。

  3、视频《五一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4、有关国旗的多媒体课件。

  5、每组一面小国旗。

  6、学生搜集有关国旗的资料。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课件激情导入

  1、多媒体配乐播放天安门城楼前的升国旗仪式片段。

  2、看到这一幕你想说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直观感知,学问明理

  1、出示国旗,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1)观察:什么颜色?有什么?

  (2)引导探究国旗各部分的象征意义。

  小组讨论:为什么是五星红旗?

  2、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对国旗的认识。

  3、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再播放天安门城楼前的升国旗意识片段。

  二、听、看故事,激发感情

  1、播放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段。

  2、谈感受。

  3、讲故事《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升起来》。

  4、谈感受。

  5、引导看书上的图片。

  四、课外延伸

  1、搜集爱国旗,爱祖国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2、访谈家长:什么时候看到国旗最激动?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多媒体不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周一校园中、国际赛场上等出现升挂国旗的'情景片段。

  2、谈谈感受,全般交流,丰富认识,加深情感。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

  2、教师补充国旗班的故事《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3、继续交流搜集的资料。

  三、学生交流回家访谈家长的情况。

  四、延伸升华。

  引导学生说出爱国旗的感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有无限的民族自豪感。

  五、唱有关国旗的歌曲。

  六、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在奥运赛场、在贫困山区、在边防哨所升的录象片段。

  2、谈感受:如果你在谈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二、结合实际,指导行为

  1、说说每周升国旗时是怎么做的?当时的心情怎样?

  2、指导:升国旗要肃立、敬礼、唱国歌。

  三、创设情境,激发感情

  1、再次感受升国旗的气氛。

  2、画画国旗,延伸升华。

  四、交流反思,拓展情感

  1、说说:国旗出现在哪里?

  2、找找:有关国旗的资料。

  3、听听:有关国旗的故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7

  一、学生分析:

  此次担任5个班的品德教学任务,本年级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2、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动性”和“做中学”。

  4、突出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三、教学具体目标:

  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方面: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惜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然、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方面:

  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方面:

  1、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的理念。

  2、遵循教材开放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3、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4、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五、教学安排:

  (略)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认识新朋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老师和同学是陌生的,老师的要求也是跟幼儿园不一样的,他们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他们既新奇又有点胆怯,想跟陌生同伴交往却又不太善于表达和沟通。学校往往有许多的合作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一方面害怕被“孤立”,另一方面却又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伴打交道、该怎么办,个别学生由于个性的原因,比较难融入集体活动。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自己的新同学、新老师。教学难点是: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很好的介绍自己。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告别幼儿园跨入小学,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既充满了新鲜、好奇,也难免有一些紧张和不安。因此,教师应尽量创设宽松、温暖的气氛,帮助学生消除紧张、不安、陌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平等和愉悦的气氛中较快地认识和熟悉同学,能相互帮助,体会上学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计思路

  1、通过各种方式的自我介绍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尽快的认识和熟悉新同学、新老师,尽快的消除对同学、老师的陌生感,喜欢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

  2、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温暖的环境中进行活动,通过活动大胆表现自己,培养自信心并学会欣赏别人。

  3、通过情景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喜欢新学校的新老师和新同学,喜欢上品德与生活课。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喜欢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愿意与他们交往。

  行为与习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我介绍,能熟悉新老师、新同学,适应新环境。

  知识与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等活动认识并熟悉新老师、新同学。

  教学重点:

  通过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并熟悉自己的新同学、新老师

  教学难点:

  在游戏过程中如何很好的介绍自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歌曲《找朋友》

  2、准备自己的照片

  3、全校老师的集体照。

  学生准备: 彩笔、画纸、才艺展示、剪刀、胶水、相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我的新伙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0-P12页内容,话题为“老师,您好”。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请你认识我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朋友。(出示老师的照片)你们认识他么?想了解他么?

  (老师做自我介绍,如:姓名、年龄、爱好、特长……)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思维是具象的,需要老师做示范引领。老师的自我介绍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活动二:来认识你

  1、师:你们已经认识我了。你在班上还认识哪些同学呢?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发言)

  2、师:哦,原来你们以前上同一所幼儿园,所以就认识了。可我还不认识你们,班上还有更多的同学也想认识你们,大家说怎么办呢?

  3、学生提出让教师和同学认识自己的办法,如站起来做自我介绍等。

  4、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还可以介绍什么呀?

  (可以告诉大家自己住在哪儿,家里的电话是多少,自己有什么特长等)

  5、学生在小组里做自我介绍。

  要求:四个人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情况。可以说自己的名字、年龄、喜欢什么、会做什么等。说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说。当别的小朋友在说的时候,请你安静的听,这表示你很有礼貌,会尊重别人。别人一定很想和你做朋友的。

  6、师: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愿意做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你啊?

  (个别学生上台介绍。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方、有礼貌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基本情况。对学生好的介绍方法和与众不同的介绍方法,教师要加以肯定与激励。)

  7、师: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精彩的介绍,我对你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过,我们班有这么多名同学,都像刚才那么介绍,要花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忘记。同学们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更快更牢地记住你呢?可以先跟你前后左右的小伙伴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跟前后左右的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8、指导学生做名片。

  (1)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名片,指导学生认识名片。(在哪里见过?知道名片是干什么用的么?上面可以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呢?)

  (2)师生共同制作名片,老师巡视帮忙。

  9、老师播放《找朋友》的歌曲,制作好的学生拿着名片介绍自己。可以走到想交朋友的同学那里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做人际交往的方法的指导,但是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方法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讨论出来的,他们很乐意接受和实践】

  活动三:我的朋友多

  1、游戏:击鼓传花。

  规则:当花落到谁的手上,谁就要大声的介绍自己。如果已经介绍过的小朋友就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介绍或者表演完后,看看谁愿意跟你交朋友。

  2、引导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一起介绍。老师为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合影留念。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认识了多少新朋友?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4、学生交流。(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学习更多交朋友的好办法。)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以后我们就要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一起生活、学习、游戏了,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好朋友,成为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进一步促进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和了解,引导学生体会交往的快乐,鼓励学生在集体中大胆的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学生学会欣赏他人】

  课后拓展:回到家试着将你今天认识的好朋友画下来,下节课给他看。

  板书:

  我的新伙伴

  (学生名片展示)

  第二课时

  活动一、找找我认识的老师

  师:同学们,开学已经有一点时间了,有不少老师已经给我们上过课了。你认识这些老师了么?

  1、 说说哪些老师给我们上过课?

  2、 除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外,你还认识哪些老师?是怎样认识的?

  3、 师出示全校老师照片,学生找一找自己认识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和熟悉新老师。在照片里找自己认识的老师的活动更能激起学生认识新老师的欲望。】

  活动二:请你猜猜他是谁

  师:这些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要求:说出一位老师的特点,不说她的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你说的是哪位老师。

  1、 师示范:这位老师头发……眼睛……皮肤……读课文的声音可好听了。是你们的班主任。

  2、 学生说,大家共同猜。

  【设计意图:游戏本来就是低年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老师的主要特点,能更快的记住和认识老师,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之情。】

  活动三: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师:听这些老师说,他们可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了。因为你们上课守纪律,爱动脑发言,作业认真,还团结友爱……你们喜欢你们的老师么?我想你们和老师之间一定有一些小故事。

  1、 引导学生阅读P11页的图片。

  2、 讲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小故事。

  3、你们爱老师,老师也爱你们。你们知道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么?教师节这天你们一定想为老师祝贺节日吧?说说你打算怎么做?

  【设计意图:师生之间的和谐是靠交流和沟通,通过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活动四:特别的爱送给老师

  1、 老师出示各种情景,学生讨论后表演。

  (1) 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要走出教室……

  (2) 在走廊里,你看见老师手里拿着很多东西,有备课本,本子,杯子,尺子等……

  (3) 办公室里,老师和你说话……

  (4) 放学了,要离开学校回家了,你在校门口看到音乐老师……

  (5) 上课了,你看见老师拿着黑板擦在擦黑板……

  2、 学生分组讨论后讲一讲或者演一演。

  3、 听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的教育】

  板书:

  老师您好

  9月10日是教师节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9

  目标要求:

  1、字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激发学生爱亲敬长、热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的年龄、属相、兴趣爱好;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获取信息、团结合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2、《可爱的家》歌曲磁带。

  3、课文插图。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家

  1、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边听边介绍自己的家。

  2、揭示活动主题:我的一家。

  二、了解长辈、爱长辈

  1、看课文插图,讨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

  2、老师引导学生介绍佳人的生日、属相、长相、职业、爱好、品质及自己的感受等。

  3、亲子活动。

  三、欢乐家庭故事多

  1、老师介绍一个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中的欢乐故事。

  四、亲亲热热一家人

  1、以小组为单位,家长与孩子一起布置展板。

  2、自由参观,相互交流。

  3、老师总结。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懂得抽烟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国家、社会在控(禁)烟方面的措施。

  2.初步学会自身远离抽烟恶习,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不和香烟交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对抽烟行为产生厌恶情绪,自身有远离香烟的意愿和决心。

  二、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并能树立自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取向。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控(禁)烟问题,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劝阻身边的人控(禁)烟。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抽烟的危害――我们在认识

  1.认识香烟

  (1)导入:出示图片,导入香烟。

  (2)反馈课前收集:将你认为香烟中危害最大的物质写在卡片纸上,并尝试着用一句话来向大家介绍。

  (3)反馈

  ① 学生汇报,贴卡片纸。

  ② 预设深入点:尼古丁和焦油。

  (4)小结:PPT出示香烟有害物质图

  2.二手烟的危害

  (1)过渡:看看书 “罪状四”。我们将这种被动吸烟,称之为“二手烟”。

  (2)回忆置身烟气弥漫的饭店包厢里吃饭时感受。

  (3)了解“二手烟”的危害。活动:猜数字。

  (4)小结:二手烟的危害高于直接吸烟,尤其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更大。

  3.小结:烟草就像那一群坐在礁石上唱歌的女妖,她们充满诱惑而诡异,每一口烟都包藏着祸星。当迷醉的外表逐渐褪去,露出的将是她那邪恶的本质。

  (二)进入思考的丛林――我们在思考

  1.同学们,上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出?

  明知香烟的危害那么大,抽烟的人为什么还要抽呢?

  2.小组讨论,初步回答。

  3.依据材料,深入思考。

  (1)香烟具有提神、令人兴奋的作用。

  (2)人体并不是100%直接吸入香烟中的毒害,再加上人体人身的适应和排泄功能,因而香烟的毒害并不是一下子显现出来的。

  (3)香烟最终会导致人上瘾,慢性中毒,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烟是诱发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

  (4)中国的习俗决定了香烟在人际交往、婚丧礼节中重要作用。

  4.小结:香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延后的.,有的在几十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会显现出来,但它的毒害性却不容置疑。

  (三)加入劝戒的行列――我们在行动

  1.青少年吸烟

  (1)你看到过青少年抽烟吗?你的看法怎样?

  (2)小结:不抽烟,是对自己的一种珍爱和保护,是一种素质的表现。

  2.劝人戒烟

  (1)你的身边有哪些人抽烟的呢?你打算怎么去劝他戒烟?

  (2)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3)在公共场所不抽烟,是对别人的尊重,是对社会尽责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守法表现。

  3.全社会的行动

  (1)企业的工业改良,可以直接降低香烟的毒害。(加长滤嘴、缩短烟身,改进密度;降低焦油含量,争取尽快降到15mg/支以下;加入中药或者是微量元素。)

  (2)小实践:为香烟外包装设计宣传语。

  (3)世界无烟日

  ①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作为世界无烟日?

  ②出示与儿童有关的无烟日主题。

  ③完成书本填一填“知识窗”中的2 个空格。

  (四)总结提升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上学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新的学校,对他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当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担忧和恐惧。入学第一周,他们有各种情绪需要表达,他们也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因此,上学第一课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上好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且能协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教学难点是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的特点,懂得课堂常规要求。会根据课表,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课本、整理书包。

  行为与习惯:懂得书包文具的重要,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

  情感与态度:在集体生活中有安全感,并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会整理小书包。

  教学难点:

  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视频动画《上学第一天》,PPT,歌曲《上学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3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去”;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就是不一样”;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我的新书包”。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上学去

  活动一新营小学欢迎你

  1、师:首先,祝贺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老师欢迎你们的到来!看到你们有的活泼大方,有的安静透着灵气,十分可爱,老师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你们。你们能对老师说说,开学那天你们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你发现学校里哪些地方和哪些人在欢迎你吗?

  2、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你们的眼睛真的很善于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老师是怎样欢迎大家的吧!

  3、出示一组照片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欢迎和关爱——

  ①“老师们开学前打扫、整理教室”

  ②“一年级分班名单”

  ③“学校的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横幅标语”

  ④“班主任老师开学前给一年级学生家长发的问候短信”

  ⑤“开学当天校长老师们在门口欢迎学生”

  ⑥“采访一位一年级老师对新同学们的'祝愿”(如果是班级任课老师的视频更好)

  4、学生欣赏照片,感受温馨。

  5、师

  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欢迎和喜爱,体会自己在学校很重要。】

  活动二上学的心情怎么样

  1、师:上小学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老师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并请同学们自己出主意解决。

  3、学生活动:为小伙伴出主意。例如:

  ①“我听不懂老师的话怎么办呢?”(可以再问老师一遍,没有关系)

  ②“没有我幼儿园里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新同学我都不认识”(大家都是一样啊,所以我们都要勇敢地去交新朋友。)

  ③“我找不到我们班的老师(其实就是他们班的班主任,因为幼儿园里各门课程几乎都是班主任教,所以在换了课程时,他见到了不一样的老师,会有这样的困惑。)”

  过渡:师:上学了,我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有的是可以让我们在学校里变得愉快的心情,而有些心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不过大家不要紧张害怕,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帮助你,好吗?

  4、小游戏:我很……,我不……

  让学生感到开心就大声说“我很开心”,很紧张大声地喊出“我不紧张”。(诸如此类)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回答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他们观察事物的视角,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情迎接新的生活的到来,鼓励他们说实话,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引导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关心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自信面对新环境,帮助新生缓解“入学焦虑”,为入小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活动三我的美丽愿望

  1、师:播放《上学歌》,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今后你们会学到更加有意义的知识,参加更加有趣的活动,也会懂得更多。那么,来到新校园,你们有什么愿望呢?

  3、学生说说美好的愿望。(如,希望带上红领巾,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4、师

  小结: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去实现它,我们这个班级就会更加优秀和了不起了。我们呢,也能够在这个班级里团结友爱,快乐地成长!

  5、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歌曲制造烘托氛围,让学生在歌声中说说自己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概念,使陌生的同学关系显得亲密起来。】

  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回家主动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上学的心情。

  【设计意图: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让学生愉快且主动地适应学校新生活。】

  板书:

  我上学了

  欢迎你!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放学啦》。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遇到危险时,如何从容应对。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何应对。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多人保护性圈养,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处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初上小学的孩子,心理上还不能够正确地解决表现中的问题,更在纯真的年龄特征上来说容易迷糊、亲信他人,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设计思路

  《下课了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意识。

  能力 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相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知识 认识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教学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教学准备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1页内容,话题为“按时回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2页内容,话题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小讨论会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揭示课题: 放学啦)

  谈话导入: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二小记者采访团

  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放学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边走边看小地摊;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妈妈正在着急地找孩子。

  3、 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

  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5、 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平时放学后,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6、 学生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三守时小能手评比

  1、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铃声响,别着急,书本和笔要清理;

  小书包,本领大,装下学习好伙伴;

  离开前,要检查,好的习惯要坚持;

  不嬉戏,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3、师:发布评比按时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按时回家,争取人人都是守时小能手。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班级调查“回家的路上”

  1、 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2、 你们回家路上都会做什么呢?

  3、 观察课本开展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

  活动二情景再现齐思考

  1、听故事(或看录像):。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4、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5、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6、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讨论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

  活动三“小小讨论会”聪明办法要牢记

  1、还有那些情况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2、“有益办法大搜索”

  学生分小组把大家意见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比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与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礼物,注意跟紧爸爸妈妈和老师,做不掉队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他人。)

  3、小结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走进大自然,寻找对大自然感到奇怪的地方,并能在父母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和父母共同探讨。

  2、通过和父母的探讨,能解决自己在大自然中发现的问题,培养孩子和父母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走进大自然,寻找对大自然感到奇怪的地方,并能在父母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大的问号,并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问号,你们是不是想要问为什么呀?想不想和他俩交朋友?孩子们,在我们身边其实藏着许许多多的问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大自然中的小问号”好吗?和孩子们一起边喊加油边做加油的动作。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1、大家好,我是绿色小问号,我住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人人都夸我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就让我来考考大家吧。

  问题是:“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师:大家看过蚂蚁搬家吗?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吗?

  (分组合作)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棒。

  2、绿色小问号总结:小朋友们,其实蚂蚁搬家是很常见的事,许多小朋友都看过。有的'看过就算了,而有的却会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要搬家呢?我认为,会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很棒,可会提问题的小朋友就更聪明了。我喜欢你们,愿意和你们交朋友。

  3、大家好,我是红色小问号。我比绿色小问号还聪明,我也有很多的问题要问大家。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发现的问题最多,我的问题都听清楚了:我让你们到校园里自己去寻找大自然中的问题呢,

  师:在寻找更多的小问号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做到以下三点:

  (1)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合作,一起去寻找问题;

  (2)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3)要注意安全,危险的事情不能做。

  4、引导学生到花园里去寻找问题,时间15分钟。

  5、反馈问题,讨论交流。

  6、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都到校园里寻找了许多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交流找到的大自然的问号,说说寻找问号的过程、方法及趣事。

  7、现在,红色小问号又出来了,他要来当评委,看看谁才是我们班的小小发现家。找到问题的小朋友奖励一颗“智慧星”,能解决问题的小朋友奖励一颗“聪明星”。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小朋友们,这节课大家交了两个朋友,高兴吗?大自然就像一个知识宝库,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在寻找和发现中,我们的知识就变得渊博起来,我们也将变得更加聪明了。也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吃的学问多》。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食物丰富着我们的餐桌,而绝大多数孩子会选择自己喜爱的吃的,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虽说吃与学生的生活习习相关,对于吃的学问,如何吃出健康,吃出文明这些方面的知识处在懵懂的状态。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暑期,所以让学生了解吃的学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在贴近生活的主题活动中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全身心参与到学习生活之中,在思考和探索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在有效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更能使之成为孩子们内在的行为习惯。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健康饮食的常识和文明用餐的礼仪。教学难点是: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课前观察,访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用餐的一些情况,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暴露出来的营养不良,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问题,在餐桌上独占爱吃的菜,喧哗跑动等问题,对症下药。创设宽松,愉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悟,知道如何才是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基本的进餐礼仪,从而在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设计思路

  1、《我的自助餐菜单》:在宽松、愉悦的生活情境活动中,让学生自选食物、自我评议、小组交流、为同学配餐、给同学建议等,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感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饭桌上的文明》:以儿童的生活经历,现实体验为基础,选取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场景,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获得启发感悟、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知道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自觉遵守进餐的礼仪。

  行为与习惯:改正偏食,浪费的坏毛病;学习基本的进餐礼仪,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饮食态度,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有关健康饮食的常识,大概知道各类食物能对人的身体起什么作用,学会较合理地吃东西。知道基本的进餐礼仪,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能合理地为自己配餐。

  教学重点

  知道健康饮食的常识和基本的进餐礼仪。

  教学难点

  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食物的图片,收集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观察、了解学生在用餐及礼仪方面存在的现象。

  学生准备:由家长陪同,到菜市场认识各种食品,通过询问家长,从课外书中收集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6—P28页内容,话题为“我的自助餐菜单”。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9—P30页内容,话题为“饭桌上的'文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爱吃

  1、师:你平时喜欢吃什么?

  2、师:老师发现你们喜欢吃的可真多,能说说你为什么爱吃吗?

  【设计意图:以“喜欢吃什么”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全身心参与到学习的主题之中。】

  活动二 吃的烦恼

  1、师:大家都这么爱吃,吃的时候都很高兴。那么,在吃的时候你有烦恼吗?

  2、师:看来,喜欢吃就吃很多,不喜欢就不动筷子是不对的,要想吃得健康,还是有很多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吃有哪些学问吧(板书课题7.吃的学问多)

  【设计意图:走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后面作铺垫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活动三 吃出健康

  1、师:刚才有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是米饭,你知道吃米饭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2、师:米饭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食类。还有谁喜欢吃的食物也属于这一类的?

  3、师:刚才有同学介绍自己喜欢苹果,还有谁爱吃水果?

  4、师:把肉类、豆制品、蔬菜三类食物中的代表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爱吃的食物图片都依次贴在相应的种类里。

  5、师:大家知道各类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吗?

  6、师:黑板上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也是大家都很爱吃的,那我们能不能只吃其中一两样呢?

  7、师:小表演,老师拿出装有许多水的气球,再吹一些空气进去。告诉学生这气球装了水,就好像是大家的胃刚吃饱,装了许多食物,请几名同学放在腹部,然后跑步,表演完,采访参加表演的同学说体会。采访没有参加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不参加表演。

  8、师小结:其实,我们要是毫不顾忌地大吃大喝,我们的胃就会像气球一样受不了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合理就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寻健康饮食的常识,知道良好饮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饮食态度。】

  活动四 我会吃好

  1、师:昨晚上你吃了什么?请画在书中第28页的碗盘里,同桌之间评一评,看谁的晚餐搭配得合理些。

  2、师: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早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介绍、互评检查对照自己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地方也找找原因,提出建议。】

  板书设计:

  7、吃的学问多

  不偏食挑食

  吃出健康 不暴饮暴食

  合理搭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外就餐,彬彬有礼

  1、师:同学们在春节里参加过许多的宴席吧!都在哪里参加过什么样的宴席,谁来讲一讲?

  2、师:老师在春节里也参加了一位小朋友的生日宴会,那里去了许多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生日录像中的片断,有些小朋友不文明的现象。如:乱吐骨头、用手抓蛋糕、端着碗边吃边闹等)

  3、师:在热闹的宴会中,小客人的表现怎么样?

  4、这些不文明的用餐行为有什么害处?

  5、师:还有谁知道当文明小客人该注意哪些?

  6、师:该怎么做?你来表演,同学们跟你一起学一学。

  7、师:看来做一名受大家欢迎的文明小客人还需要懂得不少礼仪知识,希望同学们以后参加宴会时做到彬彬有礼,争当文明的小客人。

  (板书:外出 彬彬有礼)

  【设计意图:以小小的饭桌为线索,选取儿童在社会中参加宴席的场景,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启发、感悟、争当文明小客人应该注意不大声喧哗、打闹,用餐要注意卫生、节约,体会和感受人际交往的准则,养成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活动二 在家就餐,爱心洋溢

  1、师:同学们在外争当文明小客人,在家又该怎么做呢?老师到小明家,看到这样的情形。

  (情景再现:请三名同学扮演小明,妈妈、爷爷。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小明看电视,爷爷看报纸。开饭了,小明来到餐桌前看有自己爱吃的炸鸡,将炸鸡盘端走来到电视机前,继续边吃边看电视。)

  2、师:看了小明的表现,你想说些什么?

  3、师小结:在家我们应该关爱家人,帮助妈妈做一些尽所能及的事,开饭时,应该和家人在一起分享美食。

  4、师:现在老师做一项调查,在家像小明一样边吃边看电视的同学请举手。

  5、师:这样做好不好呢?为什么?

  6、师:有错就改,说改就改,请小明把刚才的情景再重演一遍,让我们看看他的进步。(再次表演)

  7、师小结:让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关爱家人。让我们家里的小饭桌成为爱心洋溢的大舞台吧!

  板书:在家就餐:爱心洋溢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表演,讨论等多种活动来启发儿童思维,在观察、对比、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进餐礼仪,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三 在校就餐,自觉守纪

  1、师:我们班还有许多同学中午在学校吃饭。老师也拍了我们在校就餐的一小片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短片中,有同学乱扔乱丢,有的乱推乱挤的现象)

  2、师:看完了短片,你想说什么?

  3、师小结:尊重别人,爱惜粮食,自觉守纪,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设计意图:选取学校生活为场景,在观察、讨论、感悟在食堂进餐的文明行为,从而养成规范自己行为的好习惯。】

  活动四 “文明星”送给你和我

  1、师:今天我们懂得了许多有关饭桌上的文明知识,你打算将“文明星”送给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0页,找一找,用彩笔画出小星星送给他们吧。

  2、师: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文明用餐。(出示“文明用餐卡”做到的同学就可以得到“文明星”)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辨析中巩固所学的进餐礼仪知识,有机与课后延伸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文明

  外出 彬彬有礼

  在家 爱心洋溢

  在校 节约守纪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考察”农业的历史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认识到农业文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形成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自豪的态度。

  [智育目标]:

  知道人类发明的简单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了解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素质发展目标]:

  具有初步探究农业发展阶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发明的简单农业生产工具;了解农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了解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具有初步探究农业发展阶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考察”农业的历史。

  (二)、新授:

  1.出示一些古代生产工具的图片,猜一猜古代这些农具的作用 ?

  2、列举了蚕桑、茶叶、大豆这三种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作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自豪的态度,为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勤劳感到骄傲。

  (三)、从传统走向现代: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场景和农业生产工具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2、阅读介绍镰刀和收割机的两篇短文,说一说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为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创造哪些了条件?

  (四)、现代农业的.呼唤:

  1、教师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古代农业生产图片和教材中呈现的现代农业生产图片进行比较,2、让学生说一说科技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

  3、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否有利无弊呢?

  4、介绍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时间隧道,我们了解了我国农业的悠久历史,考察到了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步步通过科技实现着飞跃,作为祖国的小主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将来我们班上还能出现一个袁隆平,也不一定呢?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难忘的校园生活》教学设计02-19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02-19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12-23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7篇12-23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01-11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28

食物教学设计12-15

生活教学总结02-03

散文教学设计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