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06-13 11:00:38 生活 我要投稿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篇[经典]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1

  一、前言

  改革开放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农村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一年中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政府支持农村教育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这就要注重学生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部署和加强人才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党的十八大也必将对农村的教育水平以及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新农村的教育事业!因此我们应深入了解家乡的中小学生教育,从而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地调研,从迎接党的十八大,助力十二届全运会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三大方面调查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现状,旨在加强党策宣传,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环境保护状况。通过开展这三大主题的专题讲谈来对家乡的几个村庄中小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解,再研究分析总体状况得出适时可行的建议。最后通过与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亲切沟通达成共识,从而真正地实现此社会实践调查目的。

  二、调查概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当前总体状况是基本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具体的调查结果按专题分类整理如下三个方面:

  1.党十八大

  通过专题讲坛的形式来调查中学生对党策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初步统计七八年级中学生大概有90%学生一点不知道xx大的主题,这无疑为进一步学习党策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一专题讲谈,我让他们深刻了解到xx大的有关党策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等,并积极引导他们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和畅想十八大即将解决的问题和所要提出的要求和奋斗目标。

  2.十二届全运会

  采用以专题的形式并配合多媒体视频来调查中小学生对全运会的了解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第十二届全运会将于xx年九月左右在辽宁举行。xx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经过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但都明了全运会的意思,都迫切想要我们的城市有能力召开全运会。

  3.低碳生活方式

  这个专题是此次调查的重中之重。首先用多媒体宣传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再引入低碳生活方式。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以及xx年3月中国“两会”的发言、提案都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低碳”成为两次会议关注的一号提案。“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提倡。在中国让每一位公民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已成为时尚生活方式的新标签。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而农村对于其的了解和践行能有多少呢?同样通过专题讲谈和随即抽查,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见附页)。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状况可看出当前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同样依照开展专题讲谈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如下三个方面:

  1.党策宣传

  在我这次调查的中小学生里,有90%学生对党策了解可以说一点没有。尽管黑板报上写着很多党策宣传知识,但却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关心。这无疑反映出家乡学校对党策宣传的欠缺和学生对党策的茫然未知。这就是学校党领导应该予以重视并迫切解决的一大问题。

  2.体育事业

  我家乡学校办学宗旨是乒乓特色兴校,国球精神育人。这无疑揭示这学校体育事业和教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抽查访问统计大约80%不知道全运会的召开,更别提其他的重大体育大赛。这暗示出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内容还有待提高,争取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融于国家的体育事业,大大地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体育运动的兴起。

  3.低碳生活

  最令人欣慰的无疑是统计愿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中小学人数约占我所教导班级学生的90%之多。并且大多数学生愿意签署践行低碳生活。这说明学校的环境保护教育很到位且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每个人都愿意为保护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分微薄之力。

  四、结论与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中小学生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其文化活动有所进步和有所提高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同步,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此我通过自己总结和与校方领导和学生家长沟通提出几点建议,如下所示:

  1.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和校方领导有能力上报和集资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学校图书馆和学校体育馆等,使中学生可以方便跟进阅览最新新闻知识和室内强身健体。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逐渐的进行改善和完成。

  2.重视学生文化教育

  学校领导应向上级部门反应多开展一些名师专题讲坛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学生需求,丰富文化讲坛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当然学生家长也应重视学生物质精神双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继续完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要求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应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中小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2

  调查主题:传统节日

  调查对象:家乡居民

  调查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

  调查时间:20xx年5月

  调查人:高一某班学生

  一、调查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内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广西自治区各地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1. 庆祝方式

  (1)花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届时人们会点亮花灯,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也十分盛行。

  (2)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节日,主要内容是歌舞表演、击鼓传花等活动。

  (3)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同时还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

  2. 活动内容

  (1)花灯节:花灯制作工艺独特,灯的形状五花八门,包括动物灯、人物灯等。

  (2)壮族三月三:届时会有壮族传统歌舞表演,穿着壮族传统服饰的人们在广场上载歌载舞。

  (3)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同时还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

  3. 重要意义

  (1)花灯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过花灯展示了家乡的灯饰工艺,也传承了民族的文化。

  (2)壮族三月三:是壮族族人传统的节日,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展示了壮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并弘扬了传统文化。

  (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广西地区举办的端午节活动,深受人们喜爱,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重要意义深远。这些节日不仅彰显了家乡的文化传统,也促进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在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应当继续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传承,以保护和发扬家乡的文化遗产。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二)

  调查主题:传统音乐与舞蹈

  调查对象:家乡居民

  调查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调查时间:20xx年5月

  调查人:高一某班学生

  一、调查目的

  了解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和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

  二、调查方法

  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随机抽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居民进行访谈。

  三、调查结果

  1. 传统音乐

  (1)藏族音乐:藏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调、节奏和演奏方式而闻名。常见的乐器包括手鼓、马头琴、喇叭等,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和想象力。

  (2)羌族音乐:羌族音乐以其欢快、豪放和热情的特点而著名。常见的乐器有羌笛、羌戏、羌鼓等,音乐节奏独特,多用于庆祝、婚礼和丰收等重要场合。

  2. 传统舞蹈

  (1)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既有独舞,也有群舞。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表达了藏族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常见的藏族舞蹈有《酒曲》、《藏舞》等。

  (2)羌族舞蹈:羌族舞蹈动作雄壮热情,以其婀娜多姿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而著称。常见的羌族舞蹈有《高脚舞》、《羌歌舞》等。

  3. 重要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传统音乐与舞蹈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宝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家乡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艺术。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音乐与舞蹈,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2)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音乐与舞蹈是藏族羌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音乐与舞蹈的`演出和欣赏,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传统音乐与舞蹈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在今后的文化活动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传统音乐与舞蹈的传承和保护,通过举办音乐与舞蹈比赛、展示和培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当提高人们对传统音乐与舞蹈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让传统音乐与舞蹈在家乡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3

  一、目标:

  春节,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具特色。汕尾春节民俗文化作为汕尾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别具韵味。本调查旨在理解汕尾春节的民俗风情,传承发扬汕尾文化的精髓,去除封建迷信,共同构筑青春中国梦。

  二、时间:

  20xx年1月31日至20xx年2月4日

  三、对象:

  家乡居民(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等)

  四、方法:

  结合地方文化,为了得到更直观详细的结论,此次调查采用了抽样法进行。

  五、结果:

  (一)贴门神、春联

  春节,标志着新的一年,预示着新春的到来,寓意吉祥。我们不断庆祝春节,但为什么会有春节呢?传说古时有个叫做“年”的怪兽,“年”每隔365天就会出现并吃人。一位聪明的孩子想到了一个办法:让人们在门前贴上红色的对联,挂上红色的灯笼,并放鞭炮。“年”被吓跑了,从此不再出现。因此每年人们都会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年”再也没有勇气出来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年好”。每个家庭都会购买春联,有兴趣的人也会自己写春联,装饰家里的门窗,让家里焕然一新。把“福”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人们会在家里挂上大红灯笼,插上富贵竹,寓意全家富贵。贴“福”字,根据村里的老人讲述,我要具体介绍一下。贴“福”字,这是我国民间长久以来的习惯。“福”字现在的意思是“幸福”,在过去则是“福气”、“好运”的意思。春节贴“福”字,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民间为了让这种期待和祝福更加明显,直接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二)全家吃团圆饭

  除夕这天,女人们会准备晚上的食物,其中主要的是鸡,这只鸡需要先拜过神,据说拜过神的鸡,吃了就会平平安安。她们还会准备其他食物,比如鸭、鹅、海鲜、葱头、蒜头。葱头寓意孩子学习越来越聪明,蒜头寓意孩子学习算术好。春节期间每一种食物都有特别的意义。做好了食物,全家人就会围在一起吃团圆饭。

  (三)大年初一

  拜茶:正月初一早上,在洞头岛上至今仍有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就是用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叫做“红枣茶”,象征吉祥的意思:红枣——生活越来越红火,桂圆——全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为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用小碗盛着,放在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需要焚烧香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为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或者外出,或者在家做事,如果遇到下雨阻碍,人们就会用“正月初一喝汤的”这句话来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煮面条吃,叫做“长寿面”,既是为了图吉利,希望全家老小长寿百岁,又是因为喝茶不能填饱肚子,当作添食,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然后就是去拜神,拜完神回来后就要带着柑桔去亲朋好友家拜年。拜年按照亲疏关系依次上门,所以我们家乡有俗语:“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主客互相道贺吉利,主人请拜访者吃柑桔,品尝功夫茶,拜访者赠送给主人柑桔,主人回赠柑桔,这就叫做“换敬”,表示回赠美好祝愿。

  (四)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们就会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一定会准备好一大袋的饼干、糖果,还有年糕,柑桔。女孩回到家,如果有侄子,做姑母的一定要再掏出钱包,虽然在初一时就已经给了压岁钱,但这一次的意义不同。这习俗,被我们的家乡人称作“食日昼”。不仅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亲戚也要带着柑桔来拜年。

  (五)迎神接福

  正月初五是“神”或曰“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所有神仙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五这天,神仙再次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初五日欢迎神仙的来临。迎神时,富有的人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以省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必不可少。因为献上千盘白米,寓意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寓言生活甜美。祭祀完毕后,就燃放鞭炮,此时神仙就全部到位了。

  六、总结: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今汕尾春节的民俗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得知:年轻一代对于春节拜祭祖先的习俗已经不像他们的长辈那么重视,大部分年轻人只把祭祖视为长辈的事情,对于祭拜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表面上的遵守。即使对于各种祭拜的情况不太清楚、不太重视,但仍有大约一半的年轻人认为春节祭拜神灵是必要的,祭拜所花的费用属于正常的不可节省开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年应该拜神祭祖的想法是深入人心的,无论这一代还是上一代,对于拜祭的花费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七、建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汕尾地区的春节氛围越来越浓厚,而拜神是春节期间在汕尾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然而这种习俗对于整个社会思想的发展却是弊大于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必要的巨额支出;宣传迷信思想;严重环境污染。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尽量减少拜神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开支;

  2.宣传唯物主义观念,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3.去掉迷信的内容,弘扬优秀的文化;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吸取精华,抛弃糟粕,勇于创新。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4

  调查时间:

  20××年×月×日

  调查方式:

  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

  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

  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装着,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家家都会准备好果盒,里面盛放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

  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家,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5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外来文化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快乐之时,往往忽略了培养着我们长大的本土家乡文化,导致我们家乡的文化不段没落。一个地区的风俗是这个地区的特色,知道了地区的风俗,才算是这个地区的人,而现在的人们因为忙碌的工作与学习已经淡忘了自己的家乡风俗。因此我从家乡文化入手,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的层度。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目前我校在校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的真实状况,我们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地点:

  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楼

  四、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号——20xx年5月29号

  五、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学生问卷,共发下调查问卷35份,总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六、调查内容:

  1、性别

  2、您的家乡是哪里?

  3、您所在地春节有哪些习俗

  4、您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吗?

  5、您对以上习俗的态度是

  6、您对家乡文化有多少了解

  7、您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

  8、您对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0、您的家乡大年基本上干什么?

  11、您觉得家乡文化对你的影响?

  12、除夕夜您一般干什么?

  13、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4、您有宗教信仰吗活动中的作用

  15、您认为传统习俗在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作用

  16、对于家乡传统风俗文化的保留工作状况,您认为怎么样

  17、您家乡春节气氛如何

  18、您的家乡结婚时喜欢用以下哪种方式

  19、您对家乡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

  20、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您的建议是?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1、关于家乡习俗的了解(由来):调查结果也很令人意外,10%的人对于家乡的文化还是相当了解的,60%是比较了解,30%的人稍有了解,这种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大多数人还是保留着当地的风俗,身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他的文化不应该是了解甚多的吗?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更加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且文化背后的故事。例如:每个地方的春节,过法也是千奇百怪,有早上吃团年饭的、有晚上吃的、有关冰灯的、有舞龙狮的、有吃饺子的等,这些都是因为各个地方的故事不同所纪念的节日方式不同。

  2、关于大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25%的人家乡喜食辣,225%人家乡口味清淡,27.5%的人家乡口味较重(咸),25%的人家乡所有口味都喜欢,从上结果我们还调查出有很多的'个人爱好,也受家乡饮食的影响。民间的文化与饮食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与兴趣,值得赞扬的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都是赞不绝口,从不同的饮食文化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继承人已经开始趋於成熟了。美食文化节一方面展示了地区的特色食品,另一方面引导我们我接受和关注我们自己家里的文化差异关于大学生对家乡饮食的了解:很多人都会说,我的家乡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早都吃够了,我还是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最原滋原味的东西才最有营养。但是,每个地方的食物都有其地方的特色。

  3、关于家乡民俗文化的特色:20%的人认为在服装上,12.5%的人认为在节日上,45%的人认为在饮食上,22.5%的人认为在其他的方面,饮食上的民俗文化是最为突出的,中华美食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饮食在发展中形成了“十美风格”,讲究味、色、香、质、形、序、器、适、境、趣的和谐统一。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因此地区的饮食特色比较丰富。

  4、关于大学生对家乡传统习俗的看法:32.5%的人认为是活跃气氛,22.5%的人认为是为了增加家庭凝聚力,40%的人认为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5%的人认为是老人们的旧观念。看来大多数的家乡文化都被慢慢的继承了下来,希望把它们发扬光大,且被后代子孙接受,还慢慢与这个时代相融合,但还有少数子孙不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底蕴深厚,许多方面我们了解的都不够,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传承和发展的。

  5、有关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20%的人认为继承的非常好,45%的人认为继承的比较好,32.5%认为仍需改善2.5%的人认为继承的效果不好。从上看出家乡传统文化风俗继承的不是太理想,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二)大学生对家乡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希望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这无疑对我国国民视野开阔和思维开放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在此同时,国外文化及文化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继承了很多年的民族文化一定必须发展下去,思考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的措施等,很多年轻的人们都不愿意去继续过那传统的节日,觉得没什么过头,都喜欢去过西方浪漫有趣的节日,导致传统节日失去了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发展没有想法,觉得还要继续保持旧的、好的传统就好,对于家乡的未来更没有过多的建。但是,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撇开现代文化而去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但是,传统文化是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象征,更确切地说,只有从传统文化的上述现状和定位出发,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并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就能更好的发展传统文化。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6

  在我市“工业兴市”的战略进程中,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市工业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在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中坚力量。为深入了解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促进与改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现步伐,营造一个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和谐奋进局面,团市委成立课题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其他服务业六个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典型深入访谈,本次调查实际发出问卷600份,回收596份,有效问卷为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3%,深入访谈39人。现将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及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我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至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2.7%;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11.5%;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大多数为初中和中专学历,分别占总体的31.2%和42.9%,其次是高中学历,占总体比例的22.6%,小学及以下学历只占3.3%。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其中制造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以49.5%的比例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建筑业,为19.2%。新生代农民工工资集中在1001元至元这个区间,占总体比例的59.6%,其次是元至3000元,占20.2%。居住情况以租房居住和住单位宿舍为主。 55.3%的被调查对象未婚。

  近年来,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上,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和各社会组织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市博物馆、白云书院、神农广场、市民中心和正在启动的季梁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各行业协会开展的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文化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活动、返乡农村青年招聘会等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帮助。

  而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1、城市(乡镇)公共免费文化设施仍然偏少;2、新生代农民闲暇时间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精神文化生活;3、用工业主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单位组织的集体文体活动少,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3、企业内部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多样性的需求;4、社会、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核心价值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文化、生活方式正确引导不够;5、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意识弱,普遍缺乏较高专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开展的学习培训,还存在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状况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能力弱,相应的经济拉动能力差,导致适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产品少。用工单位安排的文化娱乐方式单调,对他们吸引力不大。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娱乐方式的选择基本随大流、靠模仿或是“无意识”的选择,缺乏对自身文化娱乐生活的理性安排和系统规划;

  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多数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由于学习成本较高和生活来源的不稳定,他们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很迷茫,对待学习付诸实践的不多。随着大规模产业升级,我市现在紧缺高新技术工人,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制约农民工求职的瓶颈;

  三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不断的接受相应的法律和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实现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市民的真正转变,这也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工业兴市为主战略,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城乡统筹、转变发展方式,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晋档进位。作为参与工业兴市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专用汽车之都制造业的生力军,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为我市特色产业培育添砖加瓦;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完成着向市民化的转变;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学习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优势与潜力。我市正处于抢抓机遇,跨越赶超的关键阶段,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工作,有利于我市工业兴市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培育,有利于城乡统筹目标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大繁荣局面的形成。作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潜在受众,新生代农民工理应分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先进成果,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意义重大。

  四、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一步统筹协调,强化指导,充分发挥好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协同作用。

  (一)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要把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转变,以就业培训、住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新进展。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青少年事务领导小组”,整合人大、政府、政协、政府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事关青少年成长发展的调查研究,并切实解决相关问题;

  2、加大对城市(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十二五”时期XX市青少年宫规划建设,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扩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加大对报刊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文化公共服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服务,3、建立农民工就业保障基金,对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培训、就业帮扶设立补贴政策。

  (二)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1、各宣传媒体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正面引导。开办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专刊栏目,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学作品创作等。

  2、党委宣传部门、文体部门加大营造文化大繁荣的社会大环境,提炼、创作新生代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开展“文艺汇演进工地”等文体活动,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题材创作一些主题作品,把文化以多种形式送到新生代农民工身边。

  3 、劳动和人力资源部门、建设部门、经济部门、商务部门、各行业协会、群团组织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帮扶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建立起系统内新生代农民工的联系、培养、服务、跟踪制度。

  4、各级政法、司法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和援助。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岗”,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

  5 、各级人社部门、行业协会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政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和各种鼓励政策,开办培训基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实用性技术培训和公共知识培训,引导他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辅助等方式,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

  6、各社区、街道办和各社会团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要利用社区、街道办及其他社会团体等资源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交流和互动中增进了解,促进融合,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城市居民纠正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消除歧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并接纳他们。

  (三)大力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1、用人单位业主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力度。提供合理的文化活动时间,建设文体活动场地,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投入适当的文体活动经费。

  2、用人单位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05-23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05-25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05-16

群众家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02-27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标语02-26

文化生活体验委托合同05-29

小吃调查报告11-28

家乡的故事作文02-24

【精选】家乡的故事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