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0 07:33:03 生活 我要投稿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

  新课程为德育课堂注入了活力。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要扎实的上好这门课程,首先应了解《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行为规范,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文化教育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基础。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它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还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地积累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我知道了要上好一节品德课教师要根据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提高教学实效;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这就是我在这门学科的教学实践后所得,所思,所感。我想:我会朝着我奋斗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把《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很好地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中。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2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年级三个班在习惯养成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些点滴的行为习惯,给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说:一班各方面的习惯都不错,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二班各方面的习惯稍微差一点,于是我针对课堂常规较弱的班级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不让这种不良习惯在自己的课堂上造成影响。

  对于有些容易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及时提醒,有的在课下找到他们进行单独谈话,找到他们出现课堂行为的原因。经过这半年与一年级学生的接触,我感受到他们出现的这些异常课堂行为,有很多并不是自己故意产生的`,是受了其他同学的影响,按照自己以前的习惯做法,我可能会毫无顾忌的批评他们,可现在我感到,那不是很明智的做法,毕竟自己对他们产生这些行为的背后了解的太少了。课上严要求加上有问题及时找个别人解决,我发现:这些孩子的问题逐渐减少了,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认真。

  除了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以外,我还对一年级学生课上回答问题进行训练,鼓励他们课堂上大胆说话,多发言,说话完整,较有顺序。

  在>课中,我继续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左手和右手》。通过他们的分组学习,分组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随着学生兴趣不断增加,我又给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即:小组组员进行分工,将每个组元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于是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学习,有的游戏,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

  要改变长期以来传统思品课的弊端,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必须让我们的课“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加深感受、体验、探究和感悟,这样才能达到此项活动的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3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设计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执教时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反思如下: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设计中的“看谁做得好”、“假期生活我能行”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合理安排生活,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得到熏陶。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模拟和角色表演——“有人在敲门”,使学生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经历仿真性的演习中,使学生获得经验,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向他人学习的念头,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我还让学生认真地评析,并对照自己,对照周围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

  《拍手歌》这一游戏的设计,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把知识和技能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中体会,操作中感悟,参与中受到教育。

  3.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在连续性活动中逐渐成长。

  活动最后,“蓝猫大哥和老师都祝同学们过一个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下学期开学时我们再交流”,就是让教学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同时我还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孩子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4.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我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以至于拖了堂,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提高活动的效率。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4

  上周我给一节一年级上了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寻找春天”。我认为寻找春天这个主题是以儿童与自然为轴线。让学生从自然景物变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春天的特征,体会季节变化对人的影响。

  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秋天和冬天了。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春天,应该更为容易。所以应该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老师要做的只是帮助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课标中不是有这样的表述吗!“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要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如果失败了还有下次啊!因为后面还要进行夏天的学习。为最后一个单元奠定基础。

  对于春天的变化,我想应该分为天气、动物、植物、人的变化。这样梳理起来思路会比较清晰。还可以在这些方面和讲过的秋天、冬天做比较。通过对比,更加突出春天与其他季节不同之处。

  大自然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在大自然中学习也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教学前带领学生在校园、社区,通过看、听、闻、想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寻找春天。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变化。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细小的地方去发现春天,启发学生把平时发现的、感受到的春天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比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大家互相欣赏交流,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既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春天的导入课,应该把春天美好的.一面充分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引导评价很重要。每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心里要想到学生可能回答出的结果。问题的回答只有正、反、和三个方面。打有准备之战,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非常有效。做到心中有数,就一定能从容对待学生的回答了。

  记得我讲冬天这个单元,制作“冬天图”的时候就曾经出现了问题。这是品德与生活资源袋里的一个小制作。材料有一张冬天底图、和一张景物图,还有彩印透明不干胶人物。由于在讲秋天这个单元时学生做过类似的贴图,但效果不好。于是我就在本次活动中给学生降低了难度。少发了几种不干胶材料。我觉得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总把贴画撕坏了,就亲自动手帮他们剪了下来。结果学生本次的制作活动完成的很快。开始我还觉得很高兴,认为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才能完成的如此出色。后来经过听课老师的点评我才发现是自己错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几个月前出现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应该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我应该大胆的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学生本来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这样一来,对孩子们来说反而失去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我们要相信学生。应当为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的能力。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在不断的进步。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吧。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图片、交流经验、模拟活动等来让学生懂得危险无处不在。让他们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常识,懂得自救方法,具有遇事冷静、沉着、勇敢、善于动脑思考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中,我做到图片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受危险就在身边,危险时时都可能发生。生活中因大意、无知就可能发生危险,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能够自觉改掉不良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接下来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日常生活、学习中掌握了哪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自我保护。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应从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两方面进行。对于防范意识可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活动,模拟表演,把知识转化为实用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6

  引一溪活水,浇品德之花

  活动是品德课程所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取材,创造性地设计一系列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并运用探究性学习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努力做到引一溪活水,浇品德之花 。本节课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妙活化教学资源

  新课程明确指出:本课程教材主要不是作为知识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框架,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比如:活动一开始,我就改变教材平铺直叙的手法,通过课件上的图片让孩子们交流讨论,感受到要多替家人着想,并随即让他们联系自身来说说平时你在家里帮家人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悟,悟出要为家人添欢乐的道理。

  (二)、灵活选择活动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所以我把握教材和儿童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采的活动形式,比如:交流讨论,模拟表演,洗碗比赛,“向日葵光彩大奉献”评比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强烈情绪,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特别是在洗碗比赛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动手,争着抢着都来洗,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并在活动中也深深地体会到家人洗碗的辛苦,明白自己也应该为家人分担,为家人添欢乐.

  (三)、注重课后活动延伸

  儿童的现实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虽然使学生明确了要为家人添欢乐生活中该怎么做,但时间一长,学生往往会淡忘课堂内所要求的。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课外活动一是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或手工制作等,在家人的生日或节日时送给他们,并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二是:把每天为家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自做的向日葵中,准备举行班级孝心孩子评选会。两个活动都共同关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并将此项活动持之以恒地落到实处。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7

  《我们的校园》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拉》的第二个分主题。主要是让儿童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编写教材目的、指导思想等我个人非常认同。教材从内容、结构、学习过程、活动方式、主题题目等诸多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体现出了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在构建主题方面,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了学习过程。

  《我们的'校园》旨在使一年级学生熟悉学校生活,可以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根据课时安排,这一课最快也要从第3个课时开始,从而忽略了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和惧怕。

  所以,在教材主题编排方面可以稍微变动一下,应该会有不同凡响的结果,或者我们教师也可以在课时安排上作以调整。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活动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立足于学生的经验世界,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些损坏眼睛的不良习惯,通过亲身实践,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懂得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增强了保护眼睛的意识;通过诵读儿歌,请校医作现场指导,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用眼的认识,确实学到了一些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

  1、努力创设开放、活泼的教学情景。

  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珍爱生命,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孩子们在猜谜,蒙眼睛看东西,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诵读儿歌、请医生作眼保健操的现场指导等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中获得思想上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2、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活动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参与,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让学生猜一猜、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在活动中,我始终尊重孩子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懂得保护视力的重要,从而主动地关注自己视力情况。

  不足的一点是:最后课堂延伸阶段,除了倡议举行一次眼保健操比赛之外,如果能附加一份讲究视力卫生的评比表,作为持续性的激励,就能进一步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9

  一、教材方面:

  1.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塑造。要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仅靠课本是不够的,需要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不强,大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品德与社会》中历史课、地理课的教学目标不好把握。

  《品德与社会》中涉及到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许多知识,这需要教师有充分地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有全面、整体的地把握,但是受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师水平的限制,教师对《品德与社会》中历史课、地理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

  2.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时,组内的交流如何达到最佳效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的方法不明确,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欠缺,交流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有时交流过后,问题还是达不成一致等问题,导致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形式化问题突出,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高。

  ①学生课前调查体验不到位,对课前调查体验活动重视程度不高。

  ②教师大部分是兼职,受精力、知识的局限性,对课上的活动准备不充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③学生的课后践行活动,由于没有一定的评价机制做保障,活动开展的不到位。

  三、教学常规方面:

  1.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评价?考试的形式有哪些?

  传统的方式是出一张试卷来考查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但是学生的答案和学生课下的行为不符,学生课上形成的道德认识和课下的道德行为脱节。有没有更好地、行之有效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辅资料方面:

  1.一、二年级的学生做基础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

  ①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基础训练的题量大,学生做起来很困难。

  ②每一课都有“课前体验”和“实践天地”活动内容,由于学生语文、数学学习任务重,学生完成活动的时间上得不到保证。

  ③基础训练上的个别题目和课本上的留白内容重复,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④基础训练每个单元活动中都有“反思回顾”内容,由于出现的'次数太多,个别学生做题时存在应付现象。

  五、学生资源方面:

  1.学生的课前调查体验不足,导致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

  ①学生的家庭条件的限制。如无电脑、无图书。对于农村小学,学生没有资料的来源途径。

  ②家长对学生课前调查体验不支持。家长忙于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到位,对于学生的调查体验内容不予支持。

  ③学生搜集调查资料的能力弱。

  ④学生课前调查体验的兴趣不高,思想意识上认为不重要。

  ⑤课本上离学生生活很远的、操作性很难的调查体验、实地考察等,如《走进车间》一课,学生更是无从体验,教师也很茫然。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0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知道了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点的.位置。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教学环节:激趣导课、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感悟、延伸拓展。

  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引领的作用。所以,在整节课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者,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设计。在激趣导课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把自己用相机拍摄隆岗的图片制成课件,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感觉画面很熟悉、很亲切。在讲授什么是“方向标”、“图例”“平面图”时,我用的课件也是喜闻乐见的图片,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知识。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我也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并把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以自己的体验讲授给大家。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完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自己的教学有更大的提高!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1

  一、转变教、学的方式,感受学习的乐趣

  本堂课采用了“活动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学习知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例如让学生通过朗读朗朗上口的儿歌,根据内容自己动手探索,对比,得出刷牙的正确方法。在“给胃什么食物”时,四人小组的学生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合作交流的形式提供了很好的菜谱。在整堂课中,采用了拟人化的方法,由几名学生扮演身体的器官,与孩子们交朋友。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特长,掌握了知识,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不足与遗憾

  表面上看,我们对身体很熟悉,其实不然。身体的哪一部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应该怎样用心去保护?这些知识都要事先去查阅、请教,去实践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实自己。在设计与教学中,感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泛,要集思广益。

  教案点评

  一、寓教育与活动中,教学反思《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

  课标提出,本课程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本活动,教师安排了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编排了生动有趣的小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活动中,创设各种情景,引发学生的话题。比如牙伙伴与同学们的对话;胃伙伴喜欢与怎样的孩子交朋友;牙医博士帮助解决孩子们的难题等环节教育孩子们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及怎样保护。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的宗旨是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每次活动都需要儿童亲身的感受、操作等来完成,并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直接知识或经验,不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活动中,老师让全班分成三个小组,调查自己和同学们的身体情况以及保护情况。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身体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接下来,老师组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保护牙齿的措施,并记在记录卡上,也可用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提出了较全面的保护措施;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小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正确刷牙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整个活动由学生参与组织,课前让一些学生参与策划活动的过程,并由他们做课堂的主要角色。整堂课的很多时候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2

  《我自己会整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第十个主题。依据新课程标准与学生的现有能力,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直接导入

  出示一个书包,直接引入主题,通过听故事激发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愿望。

  二、看课程表整理书包

  1展示第一次整理的书包。

  2为书包减肥,看课程表整理书包。

  3比一比,评一评。

  三、奖励自己,朗诵诗歌

  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四、拓展延伸

  本节课按预想落实了各目标,学生从活动中学会了整理的'方法,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也要学着去做,体谅家人的辛苦。

  存在的不足:

  1书包展示还应再展开些,让学生说一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就能更好达到学习效果。

  2两次整理学具,对比没有想到孩子们还小,应该顾及一下内心的感受,以免学生自尊心受伤害。以后在教学中类似的对比活动应该换一种方法,相信效果会更好。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3

  《我自己会整理》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个单元的第四个主题。这一单元的目标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喜欢玩喜欢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

  一、赛一赛,想一想。

  二、比一比做一做。

  三、看一看学一学。

  四,找一找整一整。

  五、夸一夸说一说。

  五个教学活动一个紧扣一个,由激发愿望到锻炼能力再到落实到生活中去,层层递进,逐渐达成目标。

  一、游戏引入,故事动情,再现生活,学会生活。

  “源于儿童的生活、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的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的主旨。在教学中,我利用孩子爱动的特性,以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满腔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接着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这一优点,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情景,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轻松地进入思考状态,帮助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激发了学生要自己整理的感情。整理本来就是孩子们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是在学生生活中细心捕捉了有价值的活动,(如:整理学具盒,整理书包,叠衣服等),通过再现生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中,生活得到充实完善,帮助学生提升生活,熏陶情感,发展品德。

  二、竞赛激情,榜样激励,活动贯穿,互助合作。

  品德与生活课需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落实活动性。因此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找书本》,让孩子们彻底放松自己,在这种趣味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以下的教学活动充满期待,同时也初步感受到自己会整理的好处。在教学中,我首先请会整理书包的孩子上台来整理书包,并适时的给予奖励,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孩子身过的榜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来。接着进行了一个两人合作整理书包的比赛,让孩子个个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还设计了整理学具盒、整理教室、叠衣服等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开发课程资源,让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利用群体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整理。为儿童创设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景,让孩子们自由地快乐地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孩子们明白整理的重要,培养孩子们整理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师激励,学生互评,课内学习,课外延伸。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评价要更加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随时发现表现突出的孩子及时给予奖励,我想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用不同的语言去鼓励孩子们的进步,通过教师评价,颁发奖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其它物品的信心。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努力实践“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让孩子互相发现,互相激励。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评(自己说说自己书包整理得怎么样,填写“我会做”的表格)、互评(其它同学评议台上孩子整理书包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欣赏、鼓励、尊重,以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此外,儿童行为习惯的训练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而应引向家庭、生活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孩子学会叠衣服之后去整理自己的衣柜,填写“我会做”的表格,学期结束后再评比,意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学完这课后去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等,利用课后的机会对儿童继续进行行为训练,并让家长参与进来(遇到问题还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习,寻求帮助),以促进儿童行为养成,巩固训练成果。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整节课的趣味性还显得有点不够。关于这些还期待着老师们给我提出来,以帮助我进步。欢迎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4

  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的非常有必要,对于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每一天非常即时,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从小锻炼好身体”这节课从四个班上下来总体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1.知道世界健康日,提高健康意识;

  2.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的道理;

  3.懂得营养搭配,吃出健康。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健康的有关知识,懂得健康生活。

  本课教学要明确健康不仅指来自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要具备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课前准备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另外,本主题的设计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整个活动设计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展现用学生的眼睛看到的、心灵感受到的健康的人、事、物,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健康问题,感受到的是同龄小伙伴的所思所想,所以学生的参与面广,调查的积极性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整个学习交流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以敏锐的思维去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以精当的评价去引领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和健康习惯的培养;整堂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也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心感悟,他们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开阔的'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资源,课堂上精彩的问题,独到的见解不断生成地生成,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走进生活的舞台”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加了孩子们健康生活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一)增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话题组成了小组,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在小组里成员分配工作时,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空间。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

  课堂知识教学因受时间、空间限制,难免理性知识多,感性知识少,而且对某些问题缺乏说服力。“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说服自己,澄清某些模糊认识,更好的实现知、情、行的转化。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演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个性等良好心理品质。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学前准备是让学生搜集你喜欢的食品的营养价值,我觉得这样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15

  让《品德与生活》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一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03-08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优秀05-04

生活中的教学反思07-16

品德与生活教案04-04

(经典)品德与生活教案06-21

品德与生活教案精品06-02

品德与生活教案[集合]06-21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06-16

品德与生活教案精选(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