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时间:2024-11-13 08:04:40 生活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师生共答】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教师讲述】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设问】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学生阅读】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有液体呢?哪么细胞内呢?

  【师生共答】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教师提问】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教师讲述】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设问】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学生讨论回答】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教师强调】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设问】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一下红色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教师讲述】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教师讲述】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师生共答】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教师提问】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设问】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料分析 血浆的化学组成)

  【思考讨论】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设问】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学生阅读】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师生共同总结】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师强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五.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A D A D C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布置作业:

  P6 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为学生更好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内在联系。

  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以课堂讨论解决知识问题、课后建构模型巩固知识的形式呈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2

  一、教材

  本节课选自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内容,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本节内容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紧密,是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作用。

  (过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二、学情

  从知识水平上来说,学生在初中以及学过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已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构建“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从认知水平来说,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整理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这对开展新课都有一定的帮助。

  (过度:根据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掌握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通过图片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搜集材料能力、知识概括归纳能力。

  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过度: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知识点难易程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主张“以学生为主”,在此基础上,追求有效教学。因此,我将采用直观展示法、讨论分析法、模型建立法等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法上,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我的说课重点,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人体血细胞(图1)、草履虫(图2)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展示的是什么细胞?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图1是人体血液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学生有可能不能回答出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内容,可以将本环节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红楼梦》中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从而引出体液的概念。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然后让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回答问题:体液有哪些组成部分以及所占比例?播放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关系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并分小组进行讨论课本中资料分析的前4个问题。同时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个更为抽象、更难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资料分析,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好的理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第三部分: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带领学生共同回忆初中学过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知识,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小组成员做补充,最后由老师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系,从而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其他同学做出评价。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内化吸收本节知识,更好的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与学生一起以口述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中的课后习题。

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内环境稳态对人体的重要性。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难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呈现《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并顺势引出:那男人是什么做的呢?接着展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分别占体重的60%、50%和79%,并提出问题:男性和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液体都存在于什么地方呢?从而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展开

  1、体液

  教师多媒体展示装有离心后血液的试管,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讨论:

  (1)血液中有哪些成分?(血浆和血细胞。)

  (2)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体液的概念,多媒体呈现体液的组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的关系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视频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结合动画,教师讲解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设置疑问:个体生活的环境被称之为外界环境,那么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叫做什么呢?引出内环境的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4)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差别呢?课下预习。

 四、板书设计

【高中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相关文章: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02-20

《细胞的生活》教学反思09-25

卵细胞排斥精细胞怎么办12-04

细胞分化的实质08-03

獭兔的生活环境10-28

蝉的生活环境10-18

所有的恋爱细胞都被其他细胞吞噬了的星座09-18

癌细胞是怎么扩散的12-03

浪漫细胞很发达的星座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