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的作用有:扩张血管、调节血压、改善血液的循环,以及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
中药材附子的主要功效和作用1
一、附子的主要功效
1.止痛:附子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海参碱、乌头碱等,可显著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关节疼痛、头痛、背痛等。据研究,附子中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可以与神经元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疼痛感觉。
2.具有镇静作用:附子可以改善脑部神经传递过程,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临床上,附子通常被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等。
3.增强免疫力:附子中所含的多种化合物和活性物质,如烷基腺苷等,可以通过活化免疫细胞和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此外,附子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排毒养颜,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二、附子的'主要作用
1.祛风除湿:附子是众多中药中常用的祛风除湿药材,其独特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湿热引起的风湿痛、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此外,附子还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局部充血和水肿。
2.舒心安神:附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脑神经传递过程,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情绪不良、心悸、烦躁、失眠等症状。而且,长期使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和降低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镇痛止血:附子还具有一定的镇痛和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手术创伤、烧伤、外伤等疾病。此外,附子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有助于加快伤口愈合。
三、使用附子的注意事项
1.剂量控制:使用附子时,应该注意剂量的控制,尤其是未做过处理的附子更需要掌握好使用量。过度或过量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昏、口渴、心慌等,严重时会导致中毒。
2.慎用于孕妇、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附子,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
3.禁忌症:低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高血压、胃溃疡等患者慎用附子,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或出现不良反应。
4.注意质量: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附子产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使用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附子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药材,其强大的功效和作用是中药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剂量的控制和禁忌症,遵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正确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中药材附子的主要功效和作用2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附子归心、肾、脾经,性大热。附子能够助心阳以通脉,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对于心阳不足、肾阳不足引起的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身体发沉、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多梦等病症有改善的作用。其次,附子能温经,可以散寒止痛,可以缓解四肢发凉、脘腹冷痛、腰膝酸痛、头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心阳不足者、肾阳不足者
禁忌人群
孕妇、阴虚阳盛者
不宜同食
辣椒、白酒、防风、甘草、人参、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附子性大热,不宜大量同食辛辣热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白酒等。过量同食会导致上火,易出现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的症状。其次,附子与防风、甘草、人参相畏,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不宜一同服用。
食用方法
煎汤
取适量补骨脂、肉桂、附子、甘草,放入砂锅中,用水煎煮20分钟左右,去渣饮用。附子有毒,具体使用方法、剂量应遵医嘱。
煮粥
准备适量的.粳米、附子、干姜、葱白。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附子、干姜、葱白,煮四十分钟后即可盛出食用。
煲汤
准备一只老母鸡,适量的附子、食盐、葱段、生姜、料酒。将老母鸡处理干净,冷水下锅,加入适量的葱段、生姜、料酒去腥,大火煮沸后捞出过凉水。锅中重新倒水,加入老母鸡块、附子,煮四十分钟后加入适量的调味品,继续煮二十分钟即可盛出食用。
中药材附子的主要功效和作用3
中药材附子炮制方法
1、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2、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每l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烫法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中药材附子生理特性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175px,直径3~125px。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125px,宽0.9~75px.厚0.2~12.5px。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3、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7.5px。
中药材附子产 地
分布于四川、陕西、贵州、湖南、湖北、甘肃、云南、广西、江西、安徽等地。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三阴经证,及阴毒伤寒,阴阳易病。
2、《本经》: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
3、《别录》: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