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气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症状
判断宝宝得了脐疝气,爸爸妈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首先,宝宝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宝宝摸上去非常柔软。看上去外表呈一球形或半球形,像核桃大小的肿物。其次,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安静或卧床时可消失。
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妈妈就应格外注意了,需请医生诊治。
治疗
一般来说,在宝宝的脐疝气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要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
若2岁以上幼儿仍见有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者,应去医院手术修补。如无手术条件,可试用粘贴法:用2条4厘米宽胶布,其中一条开一横行小孔,将另一胶布一端剪窄,使其能正好穿过小孔。用75%医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将胶布粘牢固定,使脐部下陷,两侧缺损缘相接触。注意局部清洁,一周后更换胶布。
宝宝肚脐为什么会“生病”?
脐带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和妈妈(胎盘)联系的通道,胎儿期间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脐带的输送获得的。但是,当医生把宝宝的脐带剪断后,这里就成了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创口,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新生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而脐部又是一个细菌很容易繁殖的地方,一旦妈妈护理不周,就可能受到感染。感染轻者将会局部化脓、发臭,重者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宝宝得溶血病或新生儿败血症。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忽视。 上一页123下一页
【新生儿脐疝的症状与治疗】相关文章:
新生儿脐疝症状?08-26
婴儿脐疝治疗09-01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治疗与预防09-17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症状与治疗09-14
婴儿脐疝需要治疗吗09-06
脐疝,2岁以内不需治疗09-18
新生儿败血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09-14
新生儿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09-14
宝宝脐疝 自然愈合VS治疗偏方09-01
新生儿黄疸偏高的症状是什么?怎么治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