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疗

时间:2023-10-10 15:07:51 养生 我要投稿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疗

  1、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早期就需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量。对于生后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10天内静脉滴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有效关闭动脉导管。但有肾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有出血倾向的患儿禁用,且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检测肾功能。近来使用布洛芬(异丁苯乙酸)静脉滴注促进动脉导管闭合,疗效与吲哚美辛(消炎痛)相当,且较少引起少尿。布洛芬分3次给予,首次剂量为10mg/kg,之后的24h按5mg/kg再用2次,导管闭合率可达70%。经治疗心功能不全不能纠正者,需手术结扎动脉导管。动脉导管结扎术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以避免转往手术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手术合并症并不多见,可有导管撕裂、膈神经麻痹、乳糜胸、误扎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故术后检查股动脉搏动十分必要。对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在出生当天进行预防性的动脉导管结扎,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2、足月儿和年长儿

  有严重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关闭动脉导管可以纠正心力衰竭并消除最终发展成为肺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预防感染性心内膜,即使是小的分流也建议结扎动脉导管,尤其是这种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但单纯为消除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性而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尚有争议。

  3、经皮穿刺经导管动脉导管堵塞术

  目前,经导管介入治疗堵塞未闭的动脉导管的方法优于手术结扎。从19世纪70年代早期到80年代后期,Rashkind双伞装置被广泛使用之前,动脉导管经心导管阻塞术只是偶尔有过尝试。但Rashkind双伞由于价格昂贵,需较大的经静脉管鞘及相对较高的近10%~20%的残余分流率,目前亦已少用。据报道有少数病人尚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和左肺动脉血流紊乱。近来,充满涤纶纤维的不锈钢弹簧圈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到中型的动脉导管的堵封闭。具有可控性释放机制的可拆卸弹簧圈,因其潜在的易控制、易于取回重新放置的优点而得到发展。弹簧圈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只需要较小的递送导管,封堵率达95%以上。关闭4mm及以上的大的动脉导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须植入多个弹簧圈。弹簧圈封堵术的并发症不多见,包括弹簧圈导致的肺动脉分支栓塞、堵塞不全所致的血管内溶血及植入多个弹簧圈导致的左肺动脉狭窄。对于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纽式装置和近来备受推崇的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已取得良好疗效。新近的多中心研究表明,纽扣式堵闭器用纽式装置是可行的和十分安全的。在284例年龄为3个月至92岁,动脉导管直径在1~15mm的患者中,278例(98%)患者术后1年、2年、5年的残余分流检出率,分别为21%、14%和0%。同时,在婴儿和年长儿中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堵塞中到大型动脉导管亦已积累了大量经验。Bilkis等近来报道了209例年龄在2个月至50岁,动脉导管在1.8~12.5mm,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对98%患者有效,术后24h内和1个月内关闭率分别为66%和97%。术后并发症较少,包括堵塞装置引起栓塞、轻度主动脉狭窄,血管内溶血更少见。

  4、手术治疗

  手术结扎导管临床上有0.4%~3.1%的残余分流率。使用较敏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残余分流率可能会更高,因此,对于一些再通和管径超过7~10mm的患者需手术时,应切断动脉导管。但在大多数医疗中心,目前手术治疗仅局限应用于药物治疗失败或有治疗禁忌证的早产儿。近来,对新生儿、婴儿经腋下小切口胸廓切开术已经开展,取得了广为认可的效果。胸腔镜手术已成功应用于儿童动脉导管的关闭。手术步骤包括胸腔镜直视下放置血管夹。技术熟练的医生20min内即可完成。该新技术扩展应用于早产儿和婴儿,并发症包括气胸、喉返神经损伤。经验的积累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5、无症状动脉导管未闭

  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应用,一些无临床症状的细小的动脉导管引起的微弱的湍流亦可被探及。据报道,因发现与动脉导管未闭血流无关的杂音而行彩超检查的儿童中,约0.5%发现有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曾有报道示1例无症状性导管未闭患者患有动脉内膜炎,是否需常规关闭无症状性导管尚需进一步探讨。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做哪些检查

  一般情况下常规检查正常,如合并肺部感染,心内膜炎则出现感染血象,血沉增快,贫血,血培养阳性等。

  1、X线胸片

  导管细小时胸片正常,有中到大量左向右分流时左室增大,左心房增大明显,主动脉,肺动脉段突出,外周肺血管影增多,肺野充血,早产儿增粗的肺血管影较难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肺实质病变及慢性肺部疾病相鉴别。

  2、心电图

  导管细小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导管直径越大,左向右分流加大,心电图显示左室肥大,2,3,aVF,V5~6等导联R波高耸,左胸导联T波倒置;左房增大呈宽大P波;如有肺动脉高压,则T波高尖,右胸导联R波增大,早产儿患肺部疾病时,右胸导联占优势。

  3、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和多普勒可显示动脉导管分流量的大小,在高位胸骨旁切面,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一,二肋间隙,逆时针稍作旋转,即可得到导管大小及形态的清晰图像,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等伴发的动脉导管未闭可通过胸骨上矢状切面得到理想的显示,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可反映左心室容量负荷,M型超声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超过1.3表示有较大的左向右的分流,彩色多普勒可快速显示细小的左向右分流,尤其适于检测手术后或经导管介入治疗后有无残余分流,连续多普勒超声适于估测穿过导管的射流速度,并可以此估测体循环与肺循环之间的压力差,已知体循环动脉压后可用此方法估测肺动脉压力。

  4、心导管

  现今的心导管术主要是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而不是以诊断为目的,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干氧饱和度升高表示动脉导管水平由左向右分流,但这一指标并不特异,主肺动脉窗,双动脉下室缺亦有相似结果,中到大型动脉导管未闭者肺动脉压升高,因体循环舒张压下降,收缩压增加,导致体循环脉压增宽。

  降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导管解剖学形态,侧位造影可显示动脉导管的走向和形态,左前斜位可减小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的重叠影,多数情况下主动脉端壶腹部较宽,越近肺动脉端直径越细,无节段性狭窄的管样动脉导管较少见,心导管造影前及造影中均不可将导管穿过动脉导管,由此造成的动脉导管痉挛会影响对其大小的判断,从而影响填塞装置大小的选择。

  5、CT和MRI

  CT和MRI能较好地显示和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的MRI检查在横断位自旋回波T1W图像上表现为连接于降主动脉上端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的低信号流空血管影,在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上此处可见异常血流影,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对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效果最好,多角度的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可从矢状位,左前斜位和横断位等多个角度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征象,对判断动脉导管未闭的类型和大小都很有帮助,CT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主要依靠在增强扫描横断位图像上见到连接于降主动脉上端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高密度血管影,CT和MRI不仅能较好地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的直接征象,对于其他伴随畸形如主动脉缩窄等也能较好地显示或排除,动脉导管未闭的CT和MRI检查还可清楚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升主动脉扩张等对动脉导管未闭诊断有帮助的间接征象。

  6、心血管造影

  动脉导管未闭的心血管造影检查可用右心造影导管经右心途径由未闭动脉导管插到降主动脉,在动脉导管开口以下1.0~1.5cm处进行造影。导管选择NIH等右心造影导管,造影剂用欧米50,1~1.5ml/kg,通过观察造影剂向肺动脉分流可显示动脉导管大小及形状,另外造影剂可反流至动脉导管开口以上的主动脉弓,可排除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病变,也可应用球囊造影导管由右心途径插至降主动脉,当造影时先扩张球囊暂时阻断降主动脉血流,造影剂可向上反流经动脉导管至肺动脉及上行显示主动脉弓,尤其适合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病例,也可将右心导管入动脉导管操纵导管达主动脉进行造影,此法操作较复杂。

  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也可经左心途径造影,经股动脉插管至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峡部或近动脉导管开口处进行造影,多应用于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导管选用Pigtail导管,造影剂用欧米帕克350,1~1.5ml/kg,通过观察造影剂向肺动脉分流可显示动脉导管大小及形状,并可显示或排除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病变,若做左心室造影还可显示或排除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心血管造影投照体位可用左侧位,左前斜位或长轴斜位,其中以左侧位对未闭动脉导管的直接征象显示相对最好,最方便观察与测量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大小,左侧位投照也比较方便测量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夹角,以判断是否为垂直型动脉导管未闭,某些特殊的动脉导管未闭则需采用其他投照体位,如右位主动脉弓时,动脉导管常连接于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与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需采用正位或坐观位升主动脉造影方能显示未闭动脉导管的直接征象。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如何预后

  未经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完整自然病程尚不清楚。通过听诊,估计自发闭合率每年约为0.6%,可能比实际发生率略高。预期寿命的数据多是在常规使用抗生素之前收集的,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情况与以往有明显不同。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进行性肺血管疾病和动脉瘤形成。目前感染性动脉内膜炎的危险性已较前大大降低。近期来自瑞典的研究表明,27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随访研究中。无一例患感染性动脉内膜炎。经导管动脉导管堵塞术很少引起动脉内膜炎,使用Rashkind双伞封堵术的发病率为0.1%。但术后通常应用了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常规的方法是在彩色多普勒证实导管完全堵闭后,继续连续应用抗生素6~12个月进行预防。由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进行性肺血管病变并不常见,偶有病人发展为肺血管病变和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此时为关闭动脉导管的禁忌证,这些病人常考虑行肺移植。动脉导管瘤较少见,一旦出现,导管可能增大并压迫肺动脉,损伤喉返神经或出现瘤破裂。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怎么治疗】相关文章:

动脉导管未闭寿命和治疗10-08

患上动脉导管未闭需要治疗吗09-30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如何治疗09-23

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的治疗措施有哪些10-03

小儿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对策08-31

新生儿心脏卵圆孔未闭该怎么治疗09-29

婴儿心脏卵圆孔未闭的治疗方法10-05

早期动脉硬化怎么治疗09-16

大腿动脉硬化怎么治疗09-23

小儿多动症怎么治疗 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有效方法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