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失眠想自杀怎么办

时间:2023-10-25 17:42:42 养生 我要投稿

  产后失眠抑郁怎么办

孕妇失眠想自杀怎么办

  首先,应该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安全健康地度过孕期。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抑郁症状,改进社会关系,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尤其对哺乳期妇女更适合。但对于哺乳的妇女来说,应用药物时应慎重。

  四、社会因素支持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丈夫、家人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等。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此组疾病不是基于一定的临床症状、病程而独自成立的疾病单元,而是以产褥期为转机发生的一组疾病。

  孕妇失眠的原因

  怀孕期间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逐渐增高到峰值,分娩后的3~5天内其水平逐渐降至基础水平。产后抑郁症患者多存在支持系统不利、夫妻关系不合、产后亲属关心较少、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这些是促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⑴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绪淡漠,行为表现为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⑵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⑶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行为上反应迟钝,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⑷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

  孕妇失眠是为什么

  产妇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此外,婴儿在6个月时容易发生体重不足和身高不足。母亲产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婴儿的不良精神和运动发展障碍呈正比。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一书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目前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在产后2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5条或5条以上?但至少有一条为情绪抑郁或缺乏兴趣或愉悦,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产妇及婴儿,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产后抑郁症在治疗原则上与一般抑郁症无显著差异,三环、四环、SSRI类抗抑郁剂以及电休克等均可使用。

  多数学者认为产后抑郁症与非产后抑郁症并无不同。我国近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之间。在产后第一年有抑郁症的母亲,她的孩子的认知与情感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女性所生的孩子,并常常表现为胆小懦弱、过分敏感、易焦虑、性格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而产妇患有产后抑郁症如果再次怀孕分娩,则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比率可高达50%,过去任何时候有过重症抑郁症的妇女,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可增加30%~40%。同时,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尤其是对丈夫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同时,低龄、单亲、低社会地位、多子女的母亲、父母早年离异、低学历、低收入、新移民等因素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易感性。此外?过去有情感性障碍的历史、经前抑郁史等均可引起产后抑郁症。病情严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临床表现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3.5%~33%之间。当然,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诊断与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目前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自评量表由患者自行填写?以相应的评分结果来判定。

  抑郁症自闭自杀怎么办

  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医务人员和家庭都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提供更多的帮助,并协助调整好其心理状态,减轻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由于产妇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孕妇严重失眠怎么办

  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也可持续1~2年,如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对有感染、贫血的产妇?及时给予抗生素、铁剂、维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抵抗力。此外,雌激素治疗产后抑郁症也是有效的。病因学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等因素。

  三、心理因素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

  如何让经常失眠的产妇摆脱失眠

  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由于母婴关系不能正常建立,婴儿的心理发育也受到影响。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产妇患产后抑郁症后,常表现出不愿抱婴儿或不能正常地给婴儿喂食及观察婴儿,婴儿有时变得难以管理;母亲与婴儿相处不融洽,母亲往往手臂伸直抱孩子,不看婴儿,忽视婴儿的交往信号,把婴儿的笑视为换气;厌恶孩子或害怕接触孩子,甚至出现一些妄想,如认为婴儿是新的救世主?夸大妄想?、认为孩子生病或死亡?疾病妄想?、认为孩子的形状、大小、色泽发生改变?体象改变?或认为孩子变为野兽?变兽妄想?等。

  其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五、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妊娠对孕产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产后12个月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患的高危时期。

  二、躯体因素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母亲患产后抑郁症的婴儿在出生后头3个月出现行为困难,情绪紧张,较少满足,易疲惫,动作发展不良,而且增加罹患多动症的风险。

  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

【孕妇失眠想自杀怎么办】相关文章:

孕妇失眠怎么办,孕妇失眠吃什食物09-08

孕妇失眠怎么办10-23

孕妇失眠了怎么办10-24

孕妇失眠怎么办?10-24

[精选]孕妇失眠怎么办10-25

孕妇失眠怎么办啊09-23

孕妇晚上失眠怎么办?10-24

孕妇上火失眠怎么办10-24

孕妇晚上失眠怎么办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