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气候条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此时,有些人就不像在夏天那样勤洗澡了,认为秋凉了,流汗少,洗不洗澡没关系。其实不然。
洗澡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去汗垢,还能去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研究发现,水温在34~36℃时.有镇痛止痒的作用,在37~39℃时,最能解除全身的疲劳,在40~45℃时,有发汗镇痛的作用,把胸部以下的部位浸泡在40℃的温水中20分钟,能扩张末梢血管,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量,在39~40℃的温水中浸泡20~30分钟,可使血压比洗澡前降低5~20毫米汞柱等。
所以,用适宜的水温来浸泡身体,有益健康,也能够有效治疗某些疾病。如在饭前30分钟时人浴,用热水浸泡胃部,等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能有效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在42℃的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也能减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情;用40℃的热水喷肌肉的酸痛部位,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感觉;坚持用冷热水交替冲洗,能有效治疗四肢冰冷症;急性腰伤疼痛者,待痛感缓解后,在42℃的热水中浸泡10~20分钟,能取得消炎、止痛的效果;以43℃的热水冲浴后脚踝和脚掌心部位各3分钟,能缓解腿部疲劳和沉重感;用比自身体温稍凉的水冲额头30秒,有缓解神经疲劳作用;用43℃的热水沿着肠部冲3分钟左右,再用25℃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治疗便秘。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可见勤科学洗澡是很有好处的,既卫生又能防病治病。当然,有病单靠热水浸泡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症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