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一:牛奶越香越好
牛奶加热时才有奶香味,凉奶则很少闻到香味。此外,不同季节牛奶口感也有很大区别。夏天青饲料吃得较多,相对来讲含水分多、干物质、脂肪少,同时青饲料(包括青草)中的油酸部分转入牛乳中,使其含量升高。而油酸属于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不挥发,不体现香气,因此夏季的牛奶“奶香味”较淡。冬季牛青贮、干草吃得较多,其干物质、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牛吃了以后部分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熔点低,易挥发,赋予牛奶特有的乳香味,冬季的牛奶“奶香味”则较浓。
误会二:牛奶越浓越好
很多人选购的牛奶,揭开后喜欢看到上面附有一层厚厚的黄油,认为这样黏稠的牛奶才是好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喝牛奶时,你不妨留心一下,便可在牛奶包装物上发现印有两个很特别的字眼:均质。
均质是指牛奶加工时将牛奶中的脂肪球进一步粉碎,使脂肪充分溶解到蛋白质和水中,从而防止脂肪吸附在袋、盖和盒上。牛奶经过均质这种细加工,把脂肪球打碎,有利于人体吸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消化。同时,被打碎的脂肪球溶入奶中发出脂肪香,使奶味更加浓郁醇厚。
一般来说,均质过的牛奶,看起来较稀,但其营养价值实际上一点儿也不比看起来似乎黏稠的牛奶低。那些在袋上、盒上和盖上附有黄油的牛奶,是因为脂肪量大,经过一定时间后,脂肪就会上浮,形成油脂。这样的牛奶难以被人体充分吸收,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有的牛奶生产厂家甚至利用人们对此的误解,在牛奶中添加增稠剂,以此蒙骗消费者,所以正确选购牛奶时,千万不要以表面的稀稠作为判断牛奶质量优劣的标准。
误会三:牛奶加热煮沸喝
如果想喝热牛奶,用温水浸泡即可,牛奶不仅不宜冷冻保存,而且还不宜高温久煮。牛奶煮熟后,营养会有所损失,煮的时间越长,损失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牛奶中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都会发生化学变化,不仅色、香、味降低,还会转化成其它物质,所以牛奶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消毒牛奶的温度要求并不高,80-85摄氏度/10-15秒。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摄氏度,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会四:牛奶可以当水喝
有些人把牛奶当开水喝,以为多多益善,这是不对的。水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为使体内水分保持平衡,必需从饮食中得到补充。牛奶虽含有大量水分,但属于高渗性饮料,饮入过多,特别在出汗、失水过多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一般来说,牛奶是不能当水喝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如中国飞人刘翔喝牛奶跟喝水似的。据他的父母说,他从小就喜欢喝牛奶,十六七岁的时候,他每天就要喝三四瓶了,刘翔自己也说爱喝奶胜过于水:“我很喜欢喝牛奶,早晚都喝。”这是因为刘翔每天大量的运动消耗,需要喝大量的牛奶来补充自己的体能。
误会五:牛奶用微波炉加热会致癌
有人说,牛奶用微波炉加热后喝会致癌,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微波加热的原理很简单,乃是利用微波,即所谓的电磁波引发鲜奶内部水分子的剧烈震荡,水分子间因为震荡而彼此摩擦产生高热,从而使牛奶升温。所以从其加热方式的理论而言,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所谓致癌性的伤害。
另外,牛奶即使加热过,影响的只是奶蛋白本身会因为受热而稍稍产生凝结的现象。通常,要达到蛋白质的凝聚现象,需要高温加热一阵子。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方式用锅子煮牛奶,就会发现加热一段时间后,牛奶表面结了一层奶皮。即使如此,这层奶皮还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在体内的消化吸收效果也一样好,所以用微波加热的牛奶,在饮用上应该说是安全无虞的。
误会六:喝牛奶会上火
平时常常听到一些人说:“牛奶性热,吃了会燥火。”还有的人吃了牛奶以后,会出现口唇干裂,小便量少、色黄,大便干结难解等现象,认为是上了“火”,从此不敢再喝牛奶,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中药大辞典》称,牛乳“性平味甘,入心、肺二经,能补益脾胃,生津润肠,治虚劳、反胃、噎嗝、消渴、便秘。”《别录》称,牛乳“性微寒,能补虚止渴下气。”《千金食治》载,牛乳“味甘,性微寒。”《唐本草》称,牛乳“性平”。《本草拾遗》称,“黄牛乳,下热气,冷补,润肌止渴。”《本草纲目》称,牛乳“治反胃热哕,解热毒,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
从诸家所言可见,牛奶其实并非燥热性食物,而是具有凉补、清热、生津、润燥、通便之功效的营养保健佳品。由此看来,喝牛奶“上火”是缺乏依据的,是对牛奶的一种误解。所谓“上火”,是由于饮用不当而造成的,只要注意牛奶的科学饮用方法,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牛奶含蛋白质较多,是人奶的3倍,而这些蛋白质在体内代谢,就需要同时补充较多的水分。同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时,需要带走相当量的水分。此外,牛奶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钠,为人奶的4倍,肾脏排出钠离子时也会带走一定的水分,如果机体内水分不足,不能满足营养素代谢及排泄的需要,就会出现“火气大”的现象。可见,喝牛奶后只要及时摄入足够的水,就不会“上火”了。
误会七:亚洲人群不适合饮奶
一些人说:“亚洲人群不适合饮奶”。理由是亚洲人胃中缺乏乳糖酶,喝了牛奶后会引起腹泻。这种观点,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些人忘记了一个事实:人刚从娘胎里生下来的时候,不仅欧洲人吃奶,美洲人吃奶,亚洲人也是吃奶。众所周知,婴儿断奶后的最佳替代品就是牛奶。
产生这种差别的真正原因在于:欧美人多数养成了终生饮奶的习惯,所以,乳糖酶在一生中不出现断层;而亚洲人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多数人并非终生饮奶,因而造成乳糖酶的临时性缺失--但这种酶的去留是可逆的,喝奶则生,不喝奶则逝。只要少量多次饮用,如每次只饮用100克,坚持饮奶两三周,乳糖酶一般都能恢复,恢复后就不会腹胀、拉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