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8 07:20:20 饮食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食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食物教学设计

食物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科学《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设计理念: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科学学习生活是为了让学习者生活得更有质量。本课是非常具有生活意义的一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竭力体现“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围绕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应用信息的流程展开,提高学生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地亲身经历,学会科学购物,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拓展延伸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真正的教育价值,使科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以真正体现。教材分析: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的内容。教材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二是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三是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食品包装,知道食品包装上的主要信息,学会分析食品的保质期,能正确选择食品。同时,通过观察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食物》这一单元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观察、研究食物的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中获取很多有关食品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解释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2、经历收集、整理食品包装上信息的活动过程,获得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

  3、在探究保质期影响的原因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信息,科学购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整理信息。

  难点:探究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小洋人鲜果乳饮料、上好佳玉米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火腿肠、猪肉脯、口香糖、新鲜豆腐、面包、老爸豆腐干、牛奶饼干、罐装旺仔牛奶、纸装旺仔牛奶。

  学生(12-13份):豆腐干、鲜豆腐、罐装旺仔牛奶、纸装旺仔牛奶;科学记录单。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创设购物情景

  看,今天老师家的“百货超市”开张了,哪位同学愿意光顾我的超市来买东西?(指名一学生来买)

  我们来看看他买了哪些食品?(教师让学生说这位学生买的食品)生可能会说:我买了旺仔牛奶。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在包装的正面能看到这个名称。

  师:嗯,这个我也很喜欢,到时候别忘了和老师一起分享!

  2、引入课题

  你在这个食品包装上找到了食品的名称,除此以外,包装上还有很多信息。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也是一门学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食品包装上的息。

  3、出示课题: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设计意图:购物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使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动态生成教学。同时这让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二、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一)、收集信息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师:请同学们一起观察食品都有哪几种包装?

  (2)思考并讨论: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师: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板书:食品名称、食品的配料和保质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旨在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学会如何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既进行小组内的信息寻找比赛,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也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如果学生真的没有观察到包装上的小缺口,教师则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老爸豆腐干包装)

  教师指着缺口问:这是什么?这个小缺口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

  师:是的,当我们没带剪刀时,有些包装不容易打开,而这小缺口就像我们随身带着的剪刀,让我们很方便地打开。

  (设计意图:小缺口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的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预设,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花花绿绿的包装袋上集中到这一细微之处,关注到小缺口,从而使学生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二)、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师:老师这里有一包牛奶饼干,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它的配料表。

  1、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3、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三)、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师:现在,哪个同学能找到你手中食品的生日期和保质期?(学生回答)

  师:那你知道你手中的食品现在还能食用吗?(学生回答)

  (1)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思考:刚才我们观察到了这些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那么谁知道保质期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回答)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

  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C、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小结:保质期长的,食品添加剂多;保质期短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不含,尽量少吃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好的食品能给我们增加营养,但是问题食物却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基础上,通过同学们彼此交流和补充,使学生知道配料中的成分都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到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并建议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推测食品配料的作用查找实证,使学生对学

  科学趣味盎然。)

  四、应用生活,关注科学。

  1.你知道这些标志吗?

  2.什么是三无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

  3.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看了这些新闻、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你想对小摊前购物、吃食品的同学说什么?

  3、总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健康的大敌,我们要靠毅力去消灭它们!现在我们能“慧眼识真假”,希望同学们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科学购物,拒绝对我们身体没好处的垃圾食品。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选健康食品,保健康生活!”教学反思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整节课由三个环节组成。旨在教会学生科学地观察食品包装,并从中获取一定信息,从而从安全、健康的角度去选择食物。

  要上好本课,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课件,二是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先说课件,由于本课设计到的信息量比较大,比如说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及弊端、各种食品的配料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课件来生动的展示。其次是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如今的食品包装五花八门,到底带什么好?要给每个小组带同样的食物包装还是不同的食物包装?这两个问题是我上课之前考虑的最多的。包装必须是有可比性的,必须是有代表性的,根据这两个想法,最后我选择了旺仔牛奶罐装、旺仔牛奶盒装、光明鲜奶及干调制品、好吃点饼干。又考虑到小组汇报结果能够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同,方便全班探讨,我决定各小组采用我精心准备的食品包装。从而,更好地深入探讨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这节课的教授时,我注意到从生活入手,先让学生准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吃的食物或包装袋。从而,发现学生在平日里选择食物时大多注重食物的口感、味道、及花样。学生还可以从自己带的包装上获取很多信息。在研究食物的配料过程中,从熟悉配料与不熟悉配料中,多次引用到生活中的实例,收效颇好。学生对食品本身就存在着较高的热情,这样一来,孩子们显得有话可说,每个小组都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探讨。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创造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

食物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本课内容依次是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比较生熟玉米和肉、阅读资料了解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深入研究了食物煮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同时也是对科学实验和观察技巧的进一步巩固,在教材中占重要地位。

  二、学习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他们对食物的认识较多,但没有仔细比对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对有些食物为什么要熟吃知道的更少。因此,针对生熟食物的观察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体会生活中奇妙的科学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为保证营养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阐明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酒精灯烧熟食物,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养成细致认真地观察的习惯,感受自己动手煮食物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阐明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教学难点

  1.经历用酒精灯烧熟食物的过程,观察描述食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教学流程
6分钟

一、导入:给食物分类



PPT:食物卡片

1.这些食物从市场里买来后,能直接吃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分类活动:我想看看我们班同学对这些食物的了解,请大家按生吃、熟吃或生熟都可的标准给它们分类。
(学生小组用食物卡片进行分类)
分好类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贴在黑板上。
3.每个小组都做的非常棒!大家分类的情况都一样吗?
4.谁来说一说,和别的组相比,你们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这种食物归在这一类中?
(学生从生活经验、饮食习惯说明原因)
看来,不同的食物,吃的方法有所不同。



8分钟

二、探索:把食物烧熟



实物展示:玉米

1.今天,老师带来了新鲜的食材,请看这是什么?我们都吃过,你是怎么吃的?
(板书:生 煮、炒、炸、蒸、烤 熟)



2.光说可不行,今天我们都来露一手,这里有这样一套工具,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PPT:实验工具照片
3.特别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谁能告诉我上面这些做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PPT:使用酒精灯
4.动手做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这些:PPT:使用酒精灯5.先完成的小组将会得到更多的材料(演示:肉片以及煮肉的工具),加热的时间各不相同(PPT展示:加热时间开始的标准、时间的设置),先阅读实验单,然后举手示意老师给你们加上热水。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用的最规范。请各小组材料员上来领取工具
15分钟(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实验的小组开始阅读资料卡)
10分钟

三、交流:由生到熟



(提示:整理好材料,准备交流)
1.爆玉米花的现象和结论(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实验成果——玉米花,汇报观察结果)
(板书:变化:颜色、形状、气味等)2.煮肉片的现象和结论(学生用投影仪展示实验成果——肉片,汇报观察结果)
思考:(1)观察时,你用到了镊子吗?为什么有四块肉?(2)为什么有的食物我们生吃,而有的食物却要熟吃?3.回顾:同学们再看看自己组的食物分类,你能说一说,适合生吃的一般是哪一类食物,需要烧熟了吃的是哪一类?(从韦恩图中可以看出,生吃的一般是水果以及少部分的蔬菜,而熟吃的则是肉类的食物)

  六、教学后感

  顾云涛老师的讲座“我的阅历——为《科学》教学导航”让我深受启发。在科学教学中,通常用实验作为学生了解和认知事物的途径,但在实验了之后,学生收获的往往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感知体验,如何深层挖掘现象背后体现的原理呢?这就要通过阅读来及时反思在实验时想法、与先前的思想理论交汇,同时与科学家进行思想的碰撞。科学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学生会主动认识科学概念,从中发展科学本质观,增强科学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利用好科学阅读,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主性。在信息化时代,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强化科学阅读,是学生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围绕“用实证丰富感知 将阅读融入科学”的主题设置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用韦恩图给食物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第二部分是“实证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学生在爆玉米花和水煮肉片两个活动中亲身体验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第三部分是“阐明食物生吃和熟吃的优缺点”,通过阅读资料卡认识到食物加热之后的变化,总结出生吃和熟吃的不同原因。实证之后的阅读让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生和熟的不同,认识到由生到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结合多样的实验现象,用营养学的知识解释了为什么有的食物要煮熟了吃。

食物教学设计3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本部分1课时)

  1.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了解消化道的组成。以及各种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4.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消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

  几类食物(大米、麦粉、瘦肉、鱼、花牛仁、豆油)的图片(或投影片)或消化器官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提问: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略,下同。)

  人虽然能从事各项活动,但食物是人的命根子。这是因为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生长发育、组织细胞更新等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给的,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完成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消化和吸收)

  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联系旧知识,引了六类营养物质)

  我们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水、无机盐。

  (观察几类食物,分别讲述蛋白质、糖类、脂肪的知识。)

  (教师出示挂图,观察、提问)观察画面上的6种食物,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哪几种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

  3、对三类营养物质的'功能作介绍:这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以供给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为主,糖类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以贮能备用为主。

  第二板块----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1、从能被直接吸收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

  能直接吸收的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不能被直接吸收的有:蛋白质、糖类、脂肪

  2、引出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第三板块-----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要对这些物质进行消化和吸收,必定需要相应的消化吸收的器官。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一些消化器官。(学生自由发言)达成对

  2、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

  A、展示完整的消化系统及感受各部分器官的大致形态结构和位置。

  B、活动让学生摸一摸各器官的大致位置且能用左右上下腹部来描述。

  C、对器官进行分类:消化道和消化腺。

  D、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准备两组头套,一组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另一组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十名同学分两组分别让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游戏表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使知识掌握更轻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乐。

  第1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第2课时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食物教学设计4

  一、预习导学:

  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在“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 ,是最 的环节,蚱蜢为 ,青蛙为 ,蛇是 。

  2、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生物种类越 ,个体数量越 ,食物网就越 。

  3、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 、 。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 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5、预习之后,你有哪些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导学。

  相信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习研讨:

  1、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本P44-45图文资料,讨论:

  ①、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DDT的浓度越大?

  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 ,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DDT的浓度也会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

  ②、该现象叫做 。

  ③、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阅读与分析: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补充画完整。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条。

  (2)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发生,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和_______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___,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_______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中精力听课,相信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荣誉也是至高无上的,人人是主人,我们就是最棒的!

  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机会,感觉自己掌握得如何。

  三、巩固提高:

  1.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 )

  A.害虫过渡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害虫

  C.上升后又下降 D.食物链被破坏

  2、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小麦、玉米 B.昆虫 C.青蛙 D.人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大米→鼠→蛇→人 B.青草→鼠→蛇→鹰

  C.营养物质→鼠→蛇→鹰 D.青草→马→马蛔虫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请用食物链表示出其中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毒杀剂进入人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

  资料二:一般情况下,受到DDT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不适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总比被捕食者的高。

  资料三: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了一定浓度的DDT。

  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

  名称ABCDEF,DDT含量(ppm)0.000050.50.00575.55.00.04

  (1)根据你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谁?请说明理由。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由到少的顺序。

  (4)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想一想,DDT这一类药物的使用,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会是哪一类生物?要避免这一现象,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挑战自我,挑战潜能。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食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说出人体的消化器官,能够在不断交流、讨论中,完善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和了解。

  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后,能完整有序地说出人体的消化器官,并能画出正确的人体消化器官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注重饮食卫生。

  【教学重点】知道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懂得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个消化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请学生吃点心。(四人小组桌上摆上饼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饼干到哪里去了?(学生可能会说吃掉了)

  吃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二、逐步深入,探究总结

  1、认识、了解口腔

  饼干首先到哪里了?口腔

  食物在口腔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咬碎

  口腔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呢? 牙齿、唾液

  正面观察口腔对我们来说很容易办到,所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张我们平时观察不到的口腔图片。

  出示图片

  2、认识、了解食道和胃

  接着饼干去哪里了? 食道

  食物在食道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被运输到胃

  这是我的食道,它下面就是胃。 通图

  此刻饼干已经由口腔进入到食道了,它要怎样才能进入到胃呢?我们学生来试试看!

  (一生上前演示,其他学生观察食道运输食物的过程)

  看来食道装不住食物,食物很快就到我们的胃了。(演示的学生完成任务回座位)

  假设我们已经通过食道把很多食物运输到胃里了,那胃会怎样做来消化食物呢?

  媒体出示: 活动要求

  1、仔细观察食物的形态变化。

  2、小组成员轮流捏一捏塑料袋。

  3、小心捏,别把袋子捏破了!

  4、活动时声音要轻,以免影响到其他小组!

  学生活动一:模拟胃消化食物

  在胃里食物被怎么样了?被进一步磨碎

  食道和胃需要具有怎样的.本事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呢?

  食道:直、光滑、软

  胃:蠕动、分泌胃液

  3、认识、了解小肠和大肠

  在胃里食物被进一步磨碎后,食物又要到哪里去了呢?

  到底是什么肠?大肠还是小肠?(预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老师就做一下牺牲,把自己的大肠和小肠拿出来给同学们研究一下吧!请学生帮一下忙,帮我把“肠”拉出来好吗?

  (事先准备好两根长度、粗细不一样的绳子,分别藏在左右两个袋子里)

  这就是老师的“肠”,哪个是小肠哪个是大肠?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食物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后,要去大肠还是小肠呢?为什么?

  小肠:又细又长 吸收食物中的主要营养

  大肠:又短又粗 吸收水分,排除食物残渣

  三、及时反馈,巩固新知。

  下面来看一看食物在我们体内完整的旅行过程。

  媒体出示:观看要求

  1、仔细观看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行过程。

  2、食物在旅行过程中除了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在工作外,

  还有其他的器官在帮忙吗?

  媒体播放视频

  事实上,我们在消化食物时除了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在工作外,还需要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的协助。

  媒体出示:人体轮廓图

  通过前面的活动,同学们能说出食物的旅行路线吗?

  请同学们来贴一贴人体的这些消化器官。

  学生活动二:在人体图上按照食物旅行路线贴消化器官

  同学们贴好了吗?现在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消化器官图。

  (生展示自己贴的人体消化器官图)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跟着饼干在我们体内旅行了一回,不知道这次旅行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请同学们课外寻找:找一找平时我们有没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教学设计6

  活动目标:

  1、 愿意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2、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活动准备:

  1、 水果若干。

  2、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我喜欢吃的食物》。

  活动重点:

  愿意说说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活动难点:

  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口味。

  活动过程:

  1、 回忆交流:

  ——“想想自己最喜欢吃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

  2、 摸摸猜猜:

  ——“摸摸是什么水果?为什么?”

  活动二:

  香喷喷的面包(语言、艺术)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各种常见颜色的认识,说出它们的名称。

  3、 活动中感受色彩调和之美。

  活动准备:

  1、 在黄、绿、蓝、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罐里,每个小罐内放一小勺。

  2、 幼儿用书《香喷喷的面包》.

  活动重点:

  巩固对各种常见颜色的认识。

  活动过程:

  1、想象果酱的颜色:

  教师当面包师,将“切片面包”打开,示范做面包:

  ——面包里凃些什么果酱好吃呢?

  “黄色的是什么酱?猕猴桃酱是什么颜色的?哪一种是草莓酱呢?”

  2、幼儿操作:

  将两片“面包”打开,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1~2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在加上白色的奶油酱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烤“面包”:用手心在“面包”上边转边说: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喷喷香。

  夹“面包”:将面包打开会发现颜色已调和成美丽的浅色花纹,然后撕些彩纸想象成蔬菜、鱼、肉夹进“面包”内。

食物教学设计7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吴一锚

  【教材简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5课。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分析、整理一天的食物,发现我们人类饮食特征“杂”之后,基于“为什么吃多种食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好处”而展开的。本课教学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为主轴,要求学生通过检测食物中的营养,发现每一种食物都不包括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从而体会到每天吃多种食物的意义,并为后面将要进行的均衡营养搭配的研究做铺垫。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聚焦”环节,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发现:我们每天要食用种类丰富的食物,提问学生:“这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什么好处?”以此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实现思维的聚焦。第二部分为“探索”环节,通过动手检测与资料阅读的方式辨别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为聚焦环节的问题寻找依据,同时又能更深入地了解食物、营养以及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为“研讨”环节,在经历实验检测、资料阅读并形成自身对营养相关认识的前提下,学生围绕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问题进行交流、分享观点,最终达成共识。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面对丰富的食物也就是面对丰富的营养,这也将学生对饮食的认识从“食物”上升到“营养”。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营养”一词是非常熟悉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和讲述,但他们对营养的认识却比较浅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营养与健康关系的认识上,四年级学生较多地停留在“营养让身体有益”,如在访谈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营养会让我们长得更强壮、更高、更健康。

  2.

  在营养的来源方面,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知道食物中有营养,而有什么营养却不知道”,“为了获得更多的营养,要多吃饭,多吃菜”。

  3.

  对营养的辨别方面,学生几乎一片空白:虽然在一些食品包装上有相关的信息,但学生也没有关注过,此方面的知识主要依靠家长介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l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l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l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l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l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l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l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l

  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各自的作用。

  2.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蔬菜、马铃薯、西红柿、食用油、肥肉、花生、馒头、米饭、棉签、白纸、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棉签、镊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双缩脲试剂AB、滴管、蛋清稀释液、试管1支、小量筒2个、豆腐(糊状)1份、肥肉(糊状)1份、馒头(糊状)少许、食物中的营养成相关资料、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播放学生平时常吃的多种食物的图片。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种类的食物?”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有哪些营养,以及各种营养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及作用。

  2.

  聚焦主题:食物中到底有哪些营养?

  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形成认知冲突,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食物中的.营养。

  二、探索

  (一)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我们是无法直接看到的,而科学家们为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往往会采用实验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向科学家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两种营养成分——淀粉和脂肪。

  1.

  学习辨别淀粉和脂肪的方法。

  (1)学习检测淀粉的方法。

  知识介绍:淀粉是糖类的一种,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新物质,它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检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

  实验方法:取少量食物,滴一滴碘酒,看看会不会变成蓝色。若食物变成蓝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同时,颜色越深,说明淀粉含量越高;颜色越浅,则淀粉含量越低。

  (2)学习检测脂肪的方法。

  知识介绍:脂肪也是一种能给我们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食物中很多脂肪以油的形式存在。

  实验方法:①先用棉花签沾少量食用油涂抹在纸上,如果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物中存在脂肪。②再将其他食物涂抹在纸上,将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做比较。如果接近,就说明这个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设计意图:以图文形式介绍辨别淀粉与脂肪的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同时还加入了原理介绍,引导学生认识:无论选择哪一种研究方法,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从而树立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辨别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

  (1)活动:利用所学方法对食物进行检测,辨别其中的营养物质。

  (2)要求:小组合作,用所学方法逐一检测;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检测的食物

  检测到的现象

  检测结果

  (主要营养成分)

  有油渍

  变蓝色或蓝紫色

  脂肪

  淀粉

  食用油

  花生

  肥肉

  馒头

  淀粉糊

  土豆

  (3)学生活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3.

  交流研讨。

  (1)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哪些食物的主要成分为脂肪?

  (2)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实践研究活动。

  (3)延伸:食物中有多种营养,除了淀粉所属的糖类以及脂肪外,还有许多其他营养,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如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4)教师现场演示利用双缩脲试剂辨别蛋白质的实验,以蛋清为例。

  检测方法:

  a)

  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释液,再用量筒量取2毫升的双缩脲试剂A液。

  b)

  将量取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蛋清稀释液分别倒入同一试管中,振荡均匀,液体仍为无色。

  c)

  再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可见试管内出现紫色,这就表明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营养的发现与辨别都需要特殊的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辨别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认识食物中的营养

  通过实验检测,我们了解了一些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生活中还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或者直接查看食品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1.

  借助营养成分表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找一找“食品营养成分表”里都有哪些营养。

  教师出示多张营养成分表,学生观察。

  2.

  学生汇报,教师概括并介绍主要的营养成分。

  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多种营养,主要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

  蛋白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豆类、家禽类、肉类、水产类、蛋类、内脏……)

  脂肪: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油类、巧克力、鸡蛋、鸭蛋、花生、核桃、果仁、芝麻……)

  糖类: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大米、面条、苹果、香蕉、桔子、橙子、西瓜……

  )

  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水果……)

  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水果、食盐、海带、木耳……)

  水: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

  设计意图:从营养的辨别、营养的种类以及营养的来源等角度,丰富学生对营养的认识。

  三、研讨

  1.

  从食物中能获得哪些营养?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于营养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来看上节课记录的自己一天的食物。仔细分析从一天的食物中,你都获得了哪些营养?

  (1)学生分析自己一天食物中的营养。

  (2)引导交流。

  ①丰富的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

  ②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种类的食物?

  预设:从多种不同的食物中能获得不同的营养,让我们身体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从上节课记录的“一天的食物”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对营养的认识,了解自己从一天的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帮助学生将食物与营养进行一一对应,明确食物与营养之间的联系。

  2.

  是否存在含有所有营养的食物?

  我们每天吃多种食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多种营养。有没有一种食物包含了多种不同的营养呢?这样,我们每天只吃一种食物,就可以获得身体需要的所有营养。

  预设:没有。

  3.

  营养是否越多越好?

  (1)我们正在长身体,每天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是不是营养越多越好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布置任务、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家长咨询:“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哪些营养需要得多,哪些营养需要得少?”并将结果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是否有全能的食物”和“我们对营养的需求”两个角度展开思路,为下一节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食物教学设计8

  一、主题设计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教育学生不要糟蹋粮食,要尊重劳动人民,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社会其他人群,进一步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社会、家庭、学校浪费粮食的情况,认识到呼吁人们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通过让学生当小记者开展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

  3)培养尊重他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4)通过活动,让学生举一反三,由节约粮食向节约水、电伸延,懂得保护环境。

  三、活动过程设计

  1、明确活动主题

  主题2 调查家庭的浪费情况

  主题3 调查学校的浪费情况

  面对课题,大家纷纷议论,经过大家共同讨论与商量,最后决定组成以下几个主题。

  主题1 调查社会的浪费情况

  主题4 体验生活,懂得节约

  主题5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2、小组分工

  讨论:到底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浪费情况如何呢?我们要不要节约粮食?怎样节约呢?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我建议学生分成社会调查组、家庭调查组、学校调查组、体验组和宣传组去查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同学们纷纷自由组合,各自寻找自己的伙伴。

  四、成果展示

  (1)开一个“节约粮食”的报告大会。会上有诗歌表演、有小品、有节粮调查报告书等。

  (2)召开一个“小记者汇报会”,由小记者们向全班汇报采访的情况和内容,把他们觉得最有道理、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3)向全校展示调查采访记录、拍摄的照片、手抄报,并出一期专栏等。

  五、老师点评与反思

  开展这次实践操作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立意真正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他们主动性和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上都有所突破,发展了学生探究不尽的巨大潜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会了调查问题,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多学会与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他们节约粮食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但本课题活动对各科知识的综合性仍然不够强,仍须继续完善。

  设计意图: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国家近年来一直积极提倡的社会公德。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物质条件日渐丰裕,“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被忽视和淡忘了。浪费粮食的现象不仅在成人、大学生群体中很普遍,在小学生中也屡见不鲜,有的孩子认为我家有钱,浪费一点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还有的孩子在丢掉吃了一半的饭菜时,甚至并未意识到自己在“浪费”……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发展进步、兴旺发达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尤为重要,鉴于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食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培养分类能力。

  3.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进行统计,培养学生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4.、激发学生关心食物的兴趣,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将上课前一天自己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制成统一大小的卡片。(教师课前适当指导记录和制作卡片的方法)

  (2)根据问题搜集资料(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哪些?)

  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全班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认识食物、了解食物

  (1)拿出你制作的食物卡片,在小组内交流你

  昨天吃的食物情况,然后老师找几个同学

  向全班汇报昨天所吃的食物情况,并说说

  你对食物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

  (2)给你所吃的食物进行分类,看谁分的方法多?(用学生自制的卡片分类、摆在桌子上)

  (3)汇报你的分类情况,并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只要合理应给与肯定)

  (4)师:大家一天中吃了这么多种食物,吸收了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你知道人体主要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你能说出几种主要含有这种营养的食物吗?

  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来的'资料相互交流。

  (5)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简要板书。

  (6)请你按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为标准给你吃的食物重新分类,并想一想哪些食物支持我们生长发育?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哪些食物支持我们活动又不能吃得太多?哪些食物让我们保持健康?

  (7)汇报你分类的结果,并说说这些食物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将卡片贴在黑板上,重复的食物卡片只贴一个)

  (8)你能找到一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的食物吗?

  (9)讨论并汇报:只吃一种或少数几种食物好吗?为什么?

  2.统计、评价全班一天所吃的食物情况

  (1)教师按照黑板上食物的分类情况统计全班所吃的每种食物的人数。(老师将人数标在食物卡片下面)

  (2)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数据整理后填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3)分组讨论: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写在《科学活动手册》上。

  (4)汇报你的发现。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延伸: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课下思考的问题:同样一日三餐,可是有的人吃出了健康,有的人吃出了疾病,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吗?

食物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食物链与食物网》。本课是生态系统知识学习的第一课,意在通过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其中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掌握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科学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正确书写食物链,通过分析讨论,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交换)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形成食物网中的生物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科学观,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去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会找食物链、并学会正确书写,意识到生产者、消费者通过食物网反映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食物联系。

  二、难点

  动植物的食物关系与食物链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课件。

  二、学具准备: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等生物小图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合作完成一次“自然之旅”,为了合作愉快,希望大家能向陈老师我与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说说你的兴趣爱好?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的爱好!其实我也有个爱好,那就爱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的节目,你们喜欢这个节目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物世界”里的视频,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视频:羊吃草,猎豹蓄势待发)

  问题:请谁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相关的动植物的视频)

  问题:猎豹为什么要捕杀羚羊?羚羊又为什么要吃草?

  (猎豹吃羚羊,羚羊吃草都是为了填饱肚子)

  师:为了生存羚羊与猎豹都需要食物,猎豹的食物是——(羚羊),而羚羊的食物则是——(草)。这就是自然界里动植物间为了生存而表现出来的食物关系。

  (由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入手,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问题: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谁吃谁,或者谁被谁吃了这样的句式完整地描述一下猎豹、羚羊、草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吗?

  (这位同学用了哪种句式?换一种句式怎么说?)

  师:同学们都很棒,很快就描述出他们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了。(巩固加深)那么,下面这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还能说出来吗?

  (多媒体出示以下动植物)

  水稻 田鼠 蛇 鹰 / 水稻 田鼠 鹰

  浮游植物 虾米 小鱼 大鱼 鲨鱼

  (让每位发言的学生找出例子其中两者的食物关系,视课堂时间进度情况,在这里让学生初步接触我们身边的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可能不是单纯的一条,“水稻 田鼠 蛇 鹰 / 水稻 田鼠 鹰”)

  (呈现食物关系组合成食物链的过程)

  师:大家说得很好,看得出来,这与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和阅读课外书是分不开的。说到书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关系,在我们的书本上是怎么记录书写的吗?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在研究中,我们的科学家也经常接触到食物关系。为了能简单地表示 “谁吃谁或谁被谁吃”的关系,他们会在两种生物之间画上一个箭头,箭头由食物指向捕食者,被吃的是食物,吃食物的是捕食者,以此类推)

  问题:草、羚羊、猎豹的食物关系该怎么表示?

  (学生回答,补充例子里的食物关系怎么表示)

  师:(指着已经书写完成的食物链)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加上了这些箭头,把这些生物连接了成长条,这就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食物链。(板书课题)

  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叫食物链吗?现在大家看一段资料,从资料中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多媒体出示食物链概念的说明文字,学生自由阅读)

  课件:自然界的生物间总是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作——食物链。

  (学生反馈)

  小结:假设每一种生物当作一个小环,按照我们的食物关系将有关系的小环扣在一起,最终便会形成一个像链条、链环一样的形状,所以才给它起名为食物链。

  (多媒体出现一根链条与椭圆环扣成的食物链相对比)

  师:明白了什么是食物链,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与食物链有关的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

  (让四个学生扮演“小草”“毛毛虫”“鸟”和“鹰”四种角色。首先在全班不知情的情况下,只告诉四位学生他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他们左手牵右手面对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右边的.同学是左边同学的“食物”,问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师:你们能猜出来吗?怎么猜出来的?给你们2分钟,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回答,发现错误,全班辨析,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现在清楚每个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子,你们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这条食物链写下来吗?请各组小组长取出你们抽屉里那张实验纸,在上面写出这条食物链。

  (练习巩固)

  师:我们会书写食物链了。现在来对比一下这些食物链,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共同点)

  问题:1.为什么食物链都以植物开头,而不能以动物开头呢?(科学家们习惯这样规定)

  2.动物需要吃食物,那植物的食物是什么?(植物是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小结:我们把像植物这样能够自己生产食物的生物称它为生产者,而动物是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它们只能通过吃植物或动物为食,像羚羊吃草,或者像猎豹吃羚羊,把这些动物称为消费者。

  师: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屏幕上的食物链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

  (多媒体出示例子)

  问题:我们的食物链中缺少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会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解释生物间由于食物链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小结: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结。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稻田里的食物链”。稻田里有多种生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多媒体放映稻田里的多种生物)

  师:请同学们动动手,找出图中的生物,它们叫什么?先写下来,然后用画箭头的方法写出你所找到的食物链。小组为单位,最后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又多又正确。

  (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1.连线前,认清纸上每一种生物,找到他们之间的食物关系。2.每一种生物可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重复出现。3.每写出一条食物链后,确认食物链的完整性,接着立刻用彩笔画箭头将食物链中的生物图片连接起来上”)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老师根据汇报加以完善)

  小结:同学们,稻田里的生物之间就有这么多条食物链,那么,自然界多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就更加复杂了,食物链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问题:这么多的食物链相互交错,你们看像什么?

  师:食物链交错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我们把这个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食物网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另一个知识。

  二、知识拓展

  提问:我们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宣传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一条生物链中,某中生物灭绝了,会发生什么事?

  (这里列举具体例子:草—>羚羊—>猎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回答)

  总结:食物网较食物链的结构复杂,一种生物会成为不同种动物的食物,同一种动物也会吃多种食物,从而提高了食物网中生物的抗灾能力。一种生物灭绝了,以此类生物为食的动物们还能依靠吃其他食物继续存活。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灭绝、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缺失好像暂时不会对“下一个链”产生影响,但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产者 消费者

  草 → 羚羊 → 猎豹

  水稻 → 田鼠 → 蛇 → 鹰

  浮游植物 → 虾米 → 小鱼 → 大鱼 → 鲨鱼

  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结。

  《食物链与食物网》点评

  这堂课执教者对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科学概念的把握准确,把掌握食物链作为重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知识的渗透很自然,较好地处理了“食物关系与食物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食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收集资料、自行探究、比较、整理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碘酒、白纸、酒精灯、火柴、镊子、食物图片、双面胶、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些食物、课前收集的资料、小刀一把、一个食品包装盒(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组介绍带回来的食物,指出课题。

  二、交流信息,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指出五大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把五种营养成分贴到黑板上。

  2、交流信息,知道各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

  (1)开个“营养交流会”: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其他适时补充。

  (2)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三、小组探究,找出带来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小组讨论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各种方法(包括听家长介绍、看食品包装、上网、做实验等)。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归类方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四、拓展:比较、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

  1、看食物图片,比较、整理信息。

  2、汇报,并把各营养成分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些什么收获或想法?

  学生自由说。

  六、课外延伸

  师:我们还有许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检验,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通过各种方法找找其它食物的营养成分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搭配一份营养餐。

食物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六课时《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是继《面包发霉了》之后的又一项对食物进行探究的内容。本课是在对霉菌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新鲜食物与腐败变质食物的观察、比较、研讨的过程。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学会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能够从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入手,理解储存食物的方法及科学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真细致地观察,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自己观察所得和想法。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和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掌握食物储存的方法及科学道理。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观察用品:鲜肉、变质肉、腊肉、真空包装食品、各种新鲜

  食物和变质食物若干、食物罐头、卫生手套、广口瓶、培养皿、各种食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播放急救车的声音,讲故事《危险的食物》。

  2、提问: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吃了变质的食物造成的,食物放时间长了变质了等)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教师板书:食物变质)

  二、观察变质的食物,探究变质原因:(一)、教师出示两个培养皿,里面装的是新鲜和变质的肉各一块

  1、学生思考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观察方法来分辨出哪一块是新鲜的哪一块是变质了的。

  学生回答可以怎样去观察: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去感受两块肉的不同。其中一块肉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的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物品呢?大屏幕出示观察的方法和活动纪律要求。

  2、小组进行观察活动。

  根据实验单说说自己都发现了哪些有关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信息?分小组回报观察的结果,没有总结到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进行总结。

  3、大屏幕总结出我们观察得到的信息。

  4、学生说说你知道的吃了变质食物的危害。教师总结。发霉变质的食物对人体有害,所以变质的食物一定不能吃。

  (二)、师生交流,探究食物变质的原因。

  1、从上面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可以得知,食物很容易变质。在上节课的四块面包的实验中,哪块面包上的霉长得快?(滴水的、敞开放在高温处的)。

  2、你从实验中发现上的微生物在什么条件生长得快?

  3、师生共同学习,阅读教材第55页中的`小资料。

  4、提问:食物变质是由什么引起的?微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微生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分、温度)

  三、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出示一块腊肉,师生共同说说腊肉的制作过程。提问为何能保存很长的时间?(控制了水分)如果我们控制了微生物生长的其中一个条件,我们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把标题补充完整《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活动:发给学生一些食物(腊肉、干木耳、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罐头、真空包装的食品、盒装牛奶等)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求这些食物能保存很长时间,是控制了微生物生存的哪个条件?

  3、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汇报,总结出储存食物的方法:控制水分的是晒干法、腌制法。控制空气的是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比如牛奶,香肠,罐头。(边汇报边板书)

  提问,有没有控制温度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把食物放进冰箱里面,速冻水饺速冻抄手等,得出冷冻法。

  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四、拓展,课堂小结:

  1、谁来说说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来储存食物,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除了采用控制温度、水分、空气的办法来保存食物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板书(灭菌法和使用防腐剂)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

  2、现在我有一条新鲜的鱼,你给我想个办法来储存一下,让它变质的速度慢一点儿?

  3、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大屏幕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几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并思考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采集包装上的信息。

食物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⑴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⑵能推断不同种类动物的齿和爪对它们捕食有什么好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上。

  3、科学知识目标:

  ⑴能自己的话说出草食、肉食、杂食动物的概念。⑵能根据动物的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食物,并按食性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

  不同种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特点和这些特点对它们捕食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动物园里来了一批新的动物朋友,它们都吃什么呢?你们能不能帮助饲养员叔叔解决一下它们的食物问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研究一下动物的食物吧。(板书课题:动物的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园中的动物开始进行探究,使学生带着任务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一)动物的食性

  1、教师:这些动物朋友们到底吃什么呢?

  就让我们观察一组图片,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图中有哪些动物?

  (2)、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

  学生带着任务观察图片,并解决问题,说出有哪些动物以及它们食物的不同。

  2、教师:动物不同,它们的食物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动物的食性不同给这些动物朋友们分一下类呢?可以分成哪几类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到底什么是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吧。

  教师出示三种动物的定义,学生齐读。(此处由于没有学生由教师自行复述)

  4、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按照定义给这些动物朋友们分一下类吧。

  学生画出分类圆,将动物朋友们对号入座。画好后汇报结果。(由于无学生,此处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分类圆并分类。)

  (设计意图:在初步认识动物的食物不同后,让学生进一步对所观察到的动物进行分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捕食的帮手

  1、教师:无论是草食、肉食还是杂食性动物,它们要想吃到喜欢的食物就必须捕食,那它们在捕食时有没有什么好的帮手呢,下面就让我们隆重请出三位特约嘉宾:老虎、驴和黑猩猩。

  观察三种动物的牙齿和爪,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2、分析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并记录到记录表中。学生总结并汇报。

  3、三类动物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把自己认为有利于学习的特征记录下来,使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拓展活动

  1、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教师:动物的生存不仅需要食物,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那么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分别需要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学生:草食性动物需要广阔的草场;肉食性动物需要茂密的森林和有其他动物生存的草原;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和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教师:如果要想让动物朋友们生活的更好,我们就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讨论之后进行汇报。

  教师:动物也是地球的主人,它们的生存需要我们人类的关爱。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引出动物生存环境的问题,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在这里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课后任务: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三、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动物的食物

  草食性动物

  梅花鹿、山羊、兔子、袋鼠、长颈鹿、驴、大象、斑马

  杂食性动物

  熊、大熊猫、猫、狗、黑猩猩

  肉食性动物

  狮子、鳄鱼、老虎、猎豹、狼

食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的不容易,能感受到农民种地的辛苦,要以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学习一些节约粮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中初步产生节约粮食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些节约粮食的好做法,能在生活应用这些方法,初步产生节约粮食的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及班级爱粮公约的贴纸。

  学生准备:装好书本的书包一个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课件出示:农民在烈日下锄地的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们想到了哪首古诗?

  师:诗的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粮食来得不容易啊(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二、展示生产过程体会农民辛苦

  师: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的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老师特地从粮食家族中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麦宝宝(课件出示小麦宝宝卡通形象)。你们瞧,它来了!初次见面,我们也快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这么可爱的小麦宝宝,它是从哪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师:在小麦宝宝给我们做自我介绍之前,王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包背到自己肩上,全体起立,像王老师这样保持立正姿势,咱们现在看看哪个同学的站姿最标准,一会我们就用这个姿势来听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比一比谁听的最认真,看的最仔细,老师有奖励哦!下面请听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播放小麦宝宝的成长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同学们可以先把肩上的书包放下了,全体坐下,表扬这位同学,因为他坐得又快又安静。王老师采访一下你:刚才你背着书包听故事时,肩膀有什么感觉?

  师:刚才我们只背了两分钟书包就觉得很累了,请你想想农民收割的场景,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呀,这上百斤的玉米的确很重,可这位叔叔还要走很长的山路才能把粮食运回家,他们的肩膀、背会有什么感觉呢?

  师:你有过起泡的经历吗?

  师:我们的手起泡了,还有爸爸妈妈心疼着,可农民伯伯起了血泡能不能休息几天呀?

  师:是呀,那可是全家人一年的心血呀!所以即便肩上起了泡,他们也顾不上休息,还得继续劳作。同学们,光是收割庄稼已经很累很苦了,可要想收割到成熟的麦子,农民伯伯还要在小麦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做哪些工作?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工作轻松吗?

  师:喷洒农药时,农民伯伯得背着很重的药水,你给家里提过水吗?

  师:你给大家比划一下,你提水的桶有多大?

  师:那农民伯伯喷药水时那个罐有多大?

  师:背上那么重的罐,他们还得走在田间地头,一喷就是几个小时呀!我们再来想想,农民伯伯是怎么锄地的?

  师:你想想那土地是什么样的?

  师:所以锄地时候可得使劲呀,这样一下、两下三下地锄,锄上一个小时、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下来,他们会有什么感觉?

  师:耕地、播种、锄草、浇水、施肥、喷洒农药、收割、晾晒,这么多工作,哪一件工作不是一干就是一整天,哪一样活不累的人腰酸背疼、筋疲力尽呀!人们都说: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真不知道,农民们究竟吃了多少苦,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才有了我们餐桌上一碗看似平常的饭哪!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师:因为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来得真不容易(点题)

  三、对比生活 升华情感

  师:粮食来得这么不容易,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随处可见被倒掉的饭菜,小区的垃圾桶里、学生食堂里、饭店的餐桌上(播放图片)。

  (出示资料卡一:据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可折合粮食约1000,0000,0000斤(一千亿斤)。请同学们先环顾四周看看我们的教室,感觉一下它的大小,如果我们把现在坐的教室当成仓库来放浪费的粮食的.话,就在我们刚才说话的两分钟时间里,浪费的粮食已堆满这一整间教室了。)

  师:多么可怕的浪费,难道是我们国家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可以毫无顾忌的浪费吗?(出示资料卡二:中国面临严峻的粮食短缺危机,每年需向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进口3000万到5000万吨粮食。)

  一面是国人毫无顾忌的浪费粮食,另一面却是国家花费巨资向国外进口粮食,看了这些资料,你又想说什么?

  师:我们的确不该浪费粮食,因为在我们如此奢侈浪费粮食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因为贫穷和饥饿,只能从地上捡剩饭剩菜来填饱肚子,他们饿得皮包骨头,有的甚至被活活饿死(播放非洲儿童图片),即便在我们国家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常常吃不饱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数五个数,一、二、三、四、五,这五秒钟的时间长吗(动画)?

  师:是呀,不长,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可是你知道吗?据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每五秒钟就会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的孩子因饥饿而死亡。同学们,当我们听到、看到这些时,你还会去浪费粮食吗?我们该怎么做呢?

  师:对,因为节约粮食不但是正确的,而且是光荣的。而不该——

  师:浪费粮食不仅是不对的,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师出示贴纸:节约光荣 浪费 可耻)

  四、总结方法,拓展导行

  师:那当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幕时,你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制定“班级爱粮公约”吧!

  1、(音频)妈妈——开饭了,小红,妈妈给你盛满满一大碗,让我的宝贝多吃点。小红吃不下满满一大碗饭,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做呢?

  2、(图片)怎么又是这些菜,不好吃,我不爱吃,不吃了!生活中,你有挑食的习惯吗?

  师:对,不挑食不偏食就是在节约粮食。可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小朋友,面对自己确实不喜欢吃的食物,只能委屈强忍着往下咽吗?有没有既不委屈自己的肚子,又节约粮食的好做法呢?如果妈妈提前知道了你要吃什么,她还会给你做出你不喜欢吃的东西吗?

  师:是呀,肯定不会。所以可以在吃饭之前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我们要吃什么,让父母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做出我们喜欢吃的饭菜,提前向家长说要吃什么,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呀!

  3、师:(视频)我们来看央视的一条公益广告

  就是这条《我光盘 我光荣》的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光盘”行动。同学们,你觉得外出就餐时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光盘、不浪费呢?

  师:外出点餐要适量,吃剩饭菜要打包!也是节约粮食的新风尚!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动脑经,总结出了“ 班级爱粮公约”,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到还要做到,你们能在生活真正做到“班级爱粮公约”的这些行为吗?

  师:下课后王老师就把这张“爱粮公约”交给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请她贴到我们的教室里,让这张“爱粮公约”时刻提醒我们节约每一米、每一口做起,做一个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食物教学设计15

  一、设计思想

  本课时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第1课时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特点。

  (3)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尝试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确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

  (2)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

  以“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为线索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逐一实现教学目标。在“做中学”板块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卡片接龙”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食物链,认识食物链的一般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食物链。在“学中用”板块中,引导学生以午餐食谱为分析素材,应用已学知识,书写出含人在内的食物链中,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用中思”板块,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分析,渗透利用食物链知识造福人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教育。

  在每个板块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入手,确立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活动验证,体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同步学习到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做中学”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动画片段:螳螂捕蝉(学生观看)。

  故事情节: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

  (2)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

  (3)问题: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非常了解,但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例子反映了生物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答:吃与被吃)。

  点评:

  以通俗易懂的成语和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食物链;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发现要探究的问题。

  2、提出“做中学”的问题——分析农田中的生物

  (1)问题展开:在大自然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产生的联系是很容易看到的。你还能举例吗?(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而共存亡。)

  点评:

  联系生活实例,汇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水平。

  (2)谈话:(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怎样利用食物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会怎么做?(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卡片、线、缝衣针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食物关系顺序把卡片串连起来。)

  点评:

  展示具体事例和活动素材,引发探究任务,形成任务驱动。

  (3)“卡片接龙”活动: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可以是一个同学写名称,另一个同学排好吃与被吃的顺序,被吃的生物排在前,吃它的生物排在后,最后再用线将卡片串起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串得多。也可以鼓励创新,采用其他方法,如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相互牵绳的方法。)

  点评:

  小组合作学习,理清各种生物的食物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做一做,为构建食物链概念做好形象化的模型。

  (4)模型展示,建立“食物链”概念: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模型展示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模型,从这些卡片接龙模型中,大家能看出什么道理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什么形状?);并指导学生将卡片接龙记录书写下来,用“→”表示捕食关系,写到最后一种生物才叫完整。再将学生书写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如青草→鸡→鹰等;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从而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点评:

  展示模型,以卡片链条联想抽象名词“食物链”,加深对“食物链”环环相扣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5)质疑与归纳:教师要求学生继续观察所连的食物链,看看食物链通常有几个环节?位于不同环节的动物所吃食物有何不同?比较这几条食物链,你还发现了哪些共性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食物链一般3-5环节;通过查阅信息库,知道动物的食性分三类;通过讨论归纳出食物链一般所具有的特点。

  点评:

  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组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用自己的话归纳食物链的共同规律。

  板块二:“学中用”

  1、提出探究应用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午餐情景。配以字幕:民以食为天,食物何处来?同学们能用学到的食物链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2、“追本溯源”解决问题——分析食谱中的生物

  (1)选食谱:教师要求学生列出某一顿午餐吃过的各种食物。

  (2)分类列表:启发学生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

  植物类

  动物类

  米饭——水稻

  植物油——油菜

  鸡蛋——鸡

  黑鱼

  (3)发现“食物链”:指导学生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并展示交流。

  点评:从现成的食物开始去寻找它的本源。这个“追本溯源”的过程,正是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更是培养分析应用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条条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板块三:“用中思”

  1、列举正方事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如: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鸭、藕田养泥鳅等事例,想一想这些生态农业给我们什么启示?

  2、列举反方事例:列举当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鸟等事例,想一想这样一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3、发表你的思考: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得到的启发,最终教师要小结引导到保护食物链、保护动物上来。

  点评:通过正方事例,让学生懂得要利用食物链的知识造福人类;通过反方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对生态问题产生忧患意识,为下节课食物网的学习做了铺垫。无论正反事例,都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食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11-30

有趣食物链教学设计12-14

《生物间的食物联系》教学设计11-25

《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12-20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反思11-25

什么食物是碱性食物10-15

《一天的食物》科学教学反思12-20

什么食物是高纤维食物10-05

哪些食物属于辛辣食物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