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不宜与豆浆一起食用。因为豆浆的胰蛋白酶能和鸡蛋中的粘液蛋白结合,形成一种难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了鸡蛋和豆浆的营养。更有人用热豆浆冲鸡蛋喝,这是不科学的做法。较好的方法是两者进食间隔1-2小时。
吃鸡蛋时的注意事项
未煮熟的鸡蛋不宜吃,特别是不能给婴幼儿吃半熟鸡蛋。因为即使蛋皮没有打破,鸡蛋也容易在母鸡体内被细菌污染,在半熟的鸡蛋中细菌没有被完全杀死,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一般来说,煎蛋要煎3分钟,煮蛋则需7分钟,尽量杀死病菌。更有人用开水或者用啤酒冲鸡蛋饮用,认为这样有营养,有滋补作用,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容易感染病菌。
婴幼儿不宜过多吃鸡蛋。因为婴幼儿消化能力差,如果大量吃鸡蛋,不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鸡蛋蛋白中的抗生物素蛋白与肠道中的生物素结合,能阻止婴幼儿对维生素的吸收,造成维生素缺乏,影响健康。正确方法是每天保持一个至两个鸡蛋,并且要将鸡蛋煎或煮熟,因为只有经过高温,鸡蛋中的抗生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被破坏后,其营养成分才能被消化和吸收。
半岁前的婴幼儿不宜食用鸡蛋清。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可通过肠壁而直接进人婴儿血液,使婴儿对异体蛋白产生过敏现象,发生湿疹、荨麻疹等;但鸡蛋黄可吃。
发热病的孩子不宜吃鸡蛋。鸡蛋食后能产生“额外”量,不利于患儿康复。
早餐时不宜只吃鸡蛋。因为即使吃了两个鸡蛋,其所含热量也不够人体所需,往往以消耗鸡蛋中的优质蛋白质为代价来供应所需,这是一种即不科学又浪费的做法。
不新鲜的鸡蛋不能吃,特别是小孩、孕妇、老人等体质比较差的人。因为吃了变质鸡蛋会引起中毒,出现腹泻、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鸡蛋一定要保存在冰箱里;买鸡蛋时,更要确保鸡蛋的新鲜;做饭时,先把鸡蛋打在一个空碗里,检查鸡蛋是否新鲜,若鸡蛋黄已散,还发出异味,一定不能食用。
炒鸡蛋时,不必再加入味精。因为鸡蛋本身含有较多的谷氨酸和氯化钠,加热后会生成谷氨酸钠,它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因此,鸡蛋有自然的鲜味。如炒鸡蛋时再加入味精,反而味道不佳。
鸡蛋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使一些鸡蛋腐败不宜食用。
裂纹蛋。鸡蛋在运输、储存及包装等过程中,由于震动、挤压等原因,会使有的鸡蛋造成裂缝、裂纹,很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于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的,贴皮处呈深黑色,且有异味者,就不宜再食。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而蛋内的混合物呈灰绿色或暗黄色,并带有恶臭味,则此蛋不能食用,否则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散黄蛋。因运输等激烈振荡,蛋黄膜破裂,造成机械性散黄;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内,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薄混浊。若散黄不严重,无异味,经煎煮等高温处理后仍可食用,但如细菌在蛋体内繁殖,蛋白质已变性,有臭味就不能吃了。
死胎蛋。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因受到细菌或寄生虫污染,加上温度、湿度条件不好等原因,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蛋称为死胎蛋。这种蛋所含营养已发生变化,如死亡较久,蛋白质被分解会产生多种有毒物质,故不宜食用。
发霉蛋。有的鸡蛋遭到雨淋或受潮,会把蛋壳表面的保护膜洗掉,使细菌侵入蛋内而发霉变质,致使蛋壳上有黑斑点并发霉,这种蛋也不宜选购食用。
此外,还有泻黄蛋、血筋蛋等一般也不应采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