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哄孩子高兴,不少家长在与孩子玩游戏时,常常故意输给孩子。其实,这样做反倒对孩子不好,这种过度保护,会削弱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经常故意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他永远都应该是赢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他总要面对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总要学会怎样应付输的局面。家长应该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鲁迅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父母在陪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有没有故意让着孩子呢?也许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跟他较真,也没必要让孩子过早的知道社会的残酷。
也有不少的家长怕真真正正跟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孩子一直输,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家长的这种种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
1.年龄不同,教育规则不同
一般神经学发育专家的观点是,两岁以前的小孩没有什么输赢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怎么玩。
所以爸妈带着一两岁的小孩子玩的时候,你让他赢,他多半也不会就比输了更高兴,反而是游戏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小细节会刺激到他。
而一两岁的小孩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更加不会有什么竞争意识,这个时候,他看别的孩子大概都是只有两种概念:可以咬的和不可以咬的。
那么爸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轮流、分享,引导孩子去和其他人一起玩,给他一个社交互动的起点。
竞争和输赢的意识,一般是在3~4岁的阶段开始萌芽,到4~5岁时在某些孩子身上可能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如果在此之前,爸妈已经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了,那么小孩子即使非常在意输赢,起码还会懂得尊重规则。
孩子的年龄还是爸妈选择适当游戏/活动项目的参考。如果爸妈选择的游戏是适合孩子年龄的,那么他总有机会赢,即使你完全没有在让他,比如剪刀石头布、抽牌比大小这种,没错这里面也是有策略可以玩的,但是机率本身就能让孩子赢。
假设你选择的游戏里面,孩子没有自己赢的可能,或者你应该再想过,选一些更适合孩子程度的游戏来玩。
2.输赢不是重点,重点是输赢之后的表现
没有人会认为孩子应该总是输、或者总是赢,重点是一旦孩子掌握规则可以玩游戏了,我们就要把输赢放到长久的发展里去看。
赢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对这种游戏/体验活动更有兴趣,输则可以让他了解凡事不会一帆风顺、学习如何面对失败,而另有一个层面就是如何赢得开心却不骄傲、输得体面却不恼怒,这就有赖爸妈的示范了。
所以,让孩子赢几次完全应该,让他输也一样,真正重要的不是输赢的比例,这个可以根据家庭状态和孩子的性情来调整,真正重要的是,爸妈要示范给孩子看,赢了以后不去挖苦嘲笑对方,输了不发脾气甚至要更积极的再来比一次!
3.不要因为孩子输不起,就不让他输
如果爸妈怕孩子因为输了而不高兴,就经常性的让他赢,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输不起。
任何事情都是练习越多、做得越好,“输得起”也一样。当然啦,为了让孩子不至于完全失去信心和兴趣,爸妈策略性的让孩子赢两次,也是不可少的。
其实爸妈的平常心最重要,除非你下定决心要培养一个职业玩家/职业竞赛者,否则竞争和输赢,总归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你不把看得很重,孩子也就多半不会那么在意输赢了。
如果家长一味的谦让孩子,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接受不了别人赢自己。如果家长不让着孩子,又容易使得孩子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
所以家长应该在让和不让中找一个平衡点,这里有一下几个建议:
1.让之有道
比如说孩子刚接触跳棋,一开始家长可以适当放低水平,让孩子赢几次,但是随着孩子的下棋技巧提高,家长也要逐步显示出真正的水平,让孩子有输有赢。
2.让在明处
如下象棋,基本规则是不许悔棋,双方都要遵守。考虑到双方实力的差距,家长可以除掉几颗棋子,再和孩子“比试”。而涉及到基本规则的,尽量不让。让了哪些,也要摆在明处,让孩子知道。
3.引导孩子多参加对等游戏
家长与孩子比赛,孩子相对处于劣势。多引导孩子与同伴游戏,双方实力均衡,这样的输赢更利于孩子成长。
4.正确对待输赢
家长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输赢,比赛或游戏重在分享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要告诉孩子,输了不要垂头丧气,下次还有赢的机会。还要引导孩子弄清原因,以便改进。赢了之后,要让孩子关注对方的感受,抚慰对方。
此外,要引导孩子多参加团队活动,培养协作精神,学会合作。
【在陪孩子玩游戏时你有没有故意输给Ta】相关文章:
父母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教孩子唱歌09-09
你会和孩子玩游戏吗09-11
测你未来的TA姓什么07-28
女孩故意吸引你的表现04-03
男人故意考验你的表现04-20
老板故意冷落你的目的04-22
男人故意让你死心离开04-27
男人故意让你死心的表现04-23
女人故意试探你的表现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