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浦郎的性格特点,可能很多人对牛浦郎并不认识,要知道牛浦郎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其性格特点更是吸引了不少的读者,那么现在分享牛浦郎的性格特点。
牛浦郎的性格特点1
牛浦郎的性格特点是刻苦好学,不懂感恩。牛浦郎虽然是作者塑造的反面人物之一,但他最初却是刻苦好学的一个青少年。那便是他想读书。还有就是牛浦郎的祖父卜崇礼一直以靠做生意来维持生计,开始时牛浦郎还帮祖父讨些债,但是他的心思完全不在经营店铺上。以至于小店几个月就维持不下去了,牛浦郎的祖父被牛浦郎活活气死。
吴敬梓在刻画牛浦郎这个人物时,注意了展开社会环境的描写,在这个社会里,不管人们有多少种不同的身份,归根结底,不是骗人者就是被骗者。万雪斋、牛玉圃等人固然是牛浦郎效法的极好榜样,而董知县、向知县以至好心的老和尚、黄客人这些被骗者,又何尝不在从另一个角度鼓励着、滋养着骗子的成长。
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当今时代,如牛浦郎之辈比比皆是。
吴敬梓在刻画牛浦郎这个人物时,注意了展开社会环境的描写,在这个社会里,不管人们有多少种不同的'身份,归根结底,不是骗人者就是被骗者。万雪斋、牛玉圃等人固然是牛浦郎效法的极好榜样,而董知县、向知县以至好心的老和尚、黄客人这些被骗者,又何尝不在从另一个角度鼓励着、滋养着骗子的成长。
牛浦郎的性格特点2
牛浦郎皮厚心狠,喜欢骗人。
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在书中从第二十回开始出场到第二十四回落幕。
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
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
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
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
表面上看来是写牛浦郎如何从个一个社会底层的上进青年成长为积年巨骗的,实际上也鞭挞了社会上的不学无术,读书人的互相欺骗是彼此学问不够的后果,精力放在客套上,仪式上和捧臭脚上。
牛浦郎每每碰到问题都能以骗术化解,而且越来越顺手和炉火纯青,这也鼓励了当时社会的骗人风气。
牛浦郎,牛玉圃,万雪斋等都是骗子,程明卿,衣服上一大块油迹的读书人虽然不是骗子也高明不了多少,极尽讹诈之事。
社会在作者的笔下就是一个骗子的圈子或者骗术的圈子,从牛浦郎的萌生骗意到公认行骗,从被大骗子牛玉圃镇住到成功反击,从成功在安东县行骗到最后的同乡骗子石老鼠的出现,无一不反应骗子社会的基本规则:只要皮厚和心狠,才能变成大骗子,才能达到目的。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其他人物:
一、王冕
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
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
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
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
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体谅母亲的苦衷,顺从母亲的`决定,辍学给人放牛;把好吃的拿荷叶包了带给母亲吃;把每日的点心钱攒下来买书看,买颜料画荷花;用卖画得来的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不满二十岁,就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贯通;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模仿屈原衣冠,带着母亲到处玩耍,对别人的取笑不以为意;京官危素想约会王冕,翟买办请不动,时知县亲自来拜,王冕离乡躲避;
朱元璋慕名拜访,王冕讲以仁义服人的道理。
后来朝廷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早早地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指出八股取士之法会让读书人看轻文行出处,预言一代文人有厄。
二、周进
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这一节是《儒林外史》中名篇,足以和范进中举媲美。
作者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士人被科举制拨弄地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之处。
由于前面用周进所受的种种屈辱做铺垫,揭示了其久不得志的心境,醉心功名而功名无望,撞板一段就显得水到渠成,毫不突兀。
实际上,周进和紧接着出场的范进两人一个悲伤地要寻死,一个高兴地发了疯的细节,都寄寓了无限深意。
作者揭示出科举制弱化了知识分子的生存能力,使他们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的观念毒害。
中举是他们唯一的生活目标,八股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技能。
科场若不如意,就再无其它谋生本领。
周进宁可撞板,因为他深知:除了科举,自己无法自食其力。
三、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
四、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在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吴敬梓详细描写了匡超人蜕变的过程,目的是揭示其蜕变的社会原因,他笔锋所指是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制度,它将封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发展到了极致。
这种认识,使作者对匡超人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本质。
五、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严监生是为严贡生作对比的,严贡生的“恶”经过严监生的“善”来作对比,更显得突出。
纵观全书,严监生的篇幅其实不多(第五六两回),严贡生却是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是主要人物,包括最后的“儒林榜”严贡生也是榜上有名。
吴敬榇创作《儒林外史》主要目的是讽刺这些道貌岸然的读书人中的伪君子,严贡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严监生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却是儒林外史乃至众多文学作品中的最佳男配角
【牛浦郎的性格特点】相关文章:
属牛的性格特点03-30
生肖牛的性格特点03-30
属牛的性格特点有哪些03-30
属牛的性格特点和脾气03-30
老虎的性格特点03-26
恐龙的性格特点03-26
猴子的性格特点03-28
兔的性格特点03-30
熊猫的性格特点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