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起源,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下面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起源。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起源1
24节气的来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袓先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 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 并给每等份取名,这就是24节气的由来。
大家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 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事实上,24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24个不同的 位置。
我国古代创造24节气,是为了适应“天时”,以获得农业丰收,是在反复的实践中, 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各方面经验总结出来的,早在西周就知道用“土圭”测 日影的方法来定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今天在河南古琶封县还保存着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土圭建筑。
到秦代《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节气已有8个, 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汉代《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 关于24节气的.记载,与今天的24节气完全一样。
从天文学上讲,二十四节气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 为零点,分为24等分点。每个等分点都根据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而设立专 有名称。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 “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 寒、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 雨水、谷雨、大雪、小雪反映降雨降雪的程度;惊蛰、淸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 作物的生长现象。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根据上述节气名称顺序,编写了一首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在这首节气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二个节气。如第一句中 除天字外,其余各字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六个节气,其余各句可照此类推。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起源2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 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 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起源3
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习俗?
农历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每个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基本内容如下:
1、冬至:根据不同地区习俗,人们会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住塔(八宝饭)、上大香、烧豆绵、烧砖瓦、拜神灶等;
2、小寒:在小寒的当天,有的地方会举行磕头大会,一般都是祭拜宗祖;
3、大寒:有的地区会举行“烧熄火”活动,以表示夏至来临;
4、立春:许多地方会有游园会活动,喊着“抬春”;
5、雨水:许多地方都会有种籽活动,以期收获丰收果实;
6、惊蛰:许多地方会有迎蛰活动,表示与春天结交;
7、春分:部分地区会举行飞鸿祭,以庆祝春的到来;
8、清明:来自农耕文化的清明节,全国各地都会有有特殊的.习俗;
9、谷雨:在谷雨这一天,部分地区会有泼水节活动,以洗净灵魂;
10、立夏:有的地方会有“贴脸”活动,即使脸对准日出方向,以感受夏的来临;
11、小满:在小满节,有的地区会有“穿新衣,给孩子抛钱”的活动;
12、芒种:部分地区会举行“赶芒节”,以感受夏的来临;
13、夏至:部分地区有“芒芒吃丸子的习俗”,表示朝气蓬勃;
14、小暑:有的地区会有“贴脸”活动,以感受夏日的温暖;
15、大暑:有的地方会有“迎暑活动”,表示夏季来临;
16、立秋:有的地方会有“秋收”活动,即收获收穫;
17、处暑:部分地区会有“迎处暑节”活动,以表示秋收到此结束;
18、白露:在白露这一天,有的地区会有“烧香祭神”活动;
19、秋分:在秋分这一天,部分地区会有“祭山祈雨”活动;
20、寒露:在寒露这一天,部分地区会有“凉月会”活动,酬神;
21、霜降:在霜降这一天,部分地区会有“凉月会”活动,表示秋老虎来临;
22、立冬:有的地方会有“抬冬”活动,以表明冬的到来;
23、小雪:部分地区会有“烧香祭神”活动,以祈求丰收水灾;
24、大雪:部分地区会有“过大年”活动,以庆祝冬至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