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的祖籍在哪里,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它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对于郑氏的起源,相信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来看看郑氏的祖籍在哪里。
郑氏的祖籍在哪里1
郑姓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
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
郑氏的祖籍在哪里2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今天我们说说郑姓,郑氏寻根,开封不可不说,开封之与郑氏,千丝万缕总相关,郑氏之于开封,故土难忘是家园。
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三公里的古城村,有一处绿树掩映的土丘分外突出,土岗上层叠的夯土层上,随处可见古陶碎片,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启封故城。春秋时期,古城村一带是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在这一带屯兵筑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的意思。
郑国是千乘之国,总体军事实力较强,楚国和晋国一直想灭掉郑国,但一直未能如愿。后来,在内忧外患下郑国逐渐衰落,最终被韩国所灭。
西汉景帝时,因避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现在“开封”一名的由来。1984年,考古人员曾在启封故城一村民家征集到一方北魏墓志砖,其铭文对于确定故城遗址为启封城和西门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同时,也确定了故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家族墓地。
这块墓志砖的发现,印证了启封就是荥阳郑氏的发祥地,这里就是郑氏祖根的所在。郑姓除了这一支,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等来源。
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较多,包括郑姓在内的中原人口向南徒迁。到了唐朝末年,大批郑姓人口定居于福建,郑姓的中心开始在东南沿海形成。
历史上,郑姓名人众多,像是郑板桥、郑成功等。据统计,郑姓当代大约有936万人,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
郑氏的祖籍在哪里3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郑氏远祖为郑桓公,得姓始祖是郑鲁。
相传黄帝之后,后稷承袭姬姓,传十五世孙周武王灭商建周,称西周。周厉王最小的儿子叫友,同周宣王是同父异母兄弟,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后,即公元前806年将姬友封在郑(今陕西华县),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出任周朝司徒,他见周幽王无道,诸侯强大,王权旁落,预感将有变乱,便把财产、部族迁移到位于河南中部虢、郐两国之间。
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姬滑突继位后,乘护送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之机,于公元前767年和公元前769年相继占领东虢、郐两国的土地,在新郑一带建立郑国。郑国共传十四代、二十三君、四百三十一年,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郑桓公姬友的十五世孙姬鲁迁居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宋(今河南商丘一带)之间,以国名为氏,称郑氏。
郑康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对郑国发动最后一次进攻,杀掉国君,兼并领土,建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历时四百三十一年十四世二十三君的郑国遂亡。
郑国被韩国兼并之后,郑幽公之子公子鲁率郑国部分宗室人员、军队、民众仓皇出走,在陈、宋之间(今河南淮阳、商丘一带)拥公子鲁为首领,袭“南里君”,此后就以国为姓,表达对祖宗的纪念,自此郑氏开始出现。这标志着郑氏时代的开始,但并不是说只有随鲁公外逃的郑国公族才姓郑。
由于种种原因滞留故里的郑国宗室人员,虽成了韩国臣民,他们也都以国为姓,曾参加开凿荥泽(今河南郑州)、圃田泽(今河南中牟圃田乡)的`大渠。在这些水利工程中,锻炼出一位有名的水利专家郑国。郑国后来被韩王派往秦国游说修渠,以消耗秦国国力,使其无力东征。
秦国没有看破其目的,接受了郑国的建议,征调大量民工,由郑国主持修渠,郑国以此为韩国延长了数年之命,也为秦国立下万世之功。渠成之后,关中一片沃野,无凶年,秦国因之成为富庶之邦,随之兼并诸侯,统一全国。秦国为了感激郑国修渠功劳,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
还有一支是郑国东迁后,留在原址(今陕西华县)的一些郑国宗室人员,在戎狄入侵时,逃到今汉中地区建“南郑”,后来成为秦国的南郑县,其宗室子孙,亦以郑为姓,散居四川、陕西各地,秦军将领郑安平就是这一支的代表人物。
另外,在今山东费县城东,有一支最早的郑氏,这是郑国建立初期,周王室将鲁国境内祭泰山用的枋邑交给郑国管理,郑庄公时期,郑国和鲁国将枋、许作了交换,郑国只留下“邴”(今山东费县)的地方,作为祭泰山沐浴更衣的地方,并有宗室人员驻守,郑国灭亡后,也以国为姓,成了山东早期的郑氏。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南郑,是西周王室卿士周桓公的封地。
西郑传至周惠公,他封自己的小儿子姬根于巩(今河南巩县)以奉王号,号东周惠公。周显王姬扁二年(公元前367年),周惠公去世,其少子在东部争立,而赵国君主赵敬侯、韩国君主韩哀侯分别用武力加以支持,周公国遂分裂成西周、东周两个小国,东周君主就是姬根,在赵、韩两国支持下与周显王分庭抗礼。
在秦庄襄王赢子楚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公国被秦国所灭,其王族后代以及部分国民也迁逃至南郑,亦以邑名为姓氏,称郑氏,与前郑氏实际上还是同宗同源。
源流三
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名,为商朝一方国。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郑氏的祖籍在哪里】相关文章:
郑氏取名字大全男孩04-26
山东郑氏家谱字辈大全04-26
沙棘是哪里的03-29
灵魂会去哪里04-25
灵魂投胎是哪里的内容03-06
哪里出产的红茶是最好的03-24
离婚咨询去哪里03-29
黄金好在哪里03-27
狗狗死了去了哪里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