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传统风俗

时间:2024-10-26 08:27:23 知识 我要投稿

  惊蛰的传统风俗,惊蛰,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四日,惊蛰是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下面来了解惊蛰的传统风俗。

惊蛰的传统风俗

  惊蛰的传统风俗1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于公历3月5-6日交节,各种昆虫沉睡了一冬天后惊蛰就像信号通知他们春天到了,春天常有隆雨雷电,昆虫们在这时破土而出,有种雷声惊动了蛰伏的昆虫,万物苏醒的感觉,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在古时候也是学堂开学的日子。

  惊蛰时家家户户贴上了雷神的画像,摆上供品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港澳地区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惊蛰还有吃梨、蒙鼓皮、祭白虎、吃烙饼的习俗。“白虎”在民间传说里不仅是守护一方的神兽,也掌管着中国民间的口舌是非。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纸老虎。

  惊蛰“吃梨”是民间流行的习俗,因为“梨”和“离”是谐音,有远离的`意思,惊蛰是昆虫复苏的时候,吃了可以让虫害原理庄稼,惊蛰节气,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祈祷粮食的丰收。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吃烙饼是山东的习俗,在惊蛰的时候人们用粮食烙饼,祈祷今年的粮食可以丰收。

  惊蛰的传统风俗2

  惊蛰简介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你可能感兴趣:惊蛰是几月几日 风俗 由来

  惊蛰气候

  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淮河沿岸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你可能感兴趣:惊蛰日闻雷声 预示着什么

  惊蛰饮食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惊蛰的传统风俗3

  惊蛰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该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

  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一岁十二个月建,每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

  惊蛰是卯月之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的传统风俗】相关文章:

惊蛰的风俗有哪些08-03

惊蛰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07-19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01-08

端午传统风俗04-07

惊蛰吃什么传统食品08-07

古代传统风俗礼仪09-17

惊蛰有哪些传统习俗05-04

清明节传统的风俗04-07

除夕传统节日及风俗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