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剧本由梅兰芳先生编著。
京剧霸王别姬出处1
刘邦和项羽相约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项羽有勇无谋,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汉军元帅韩信善用兵,一面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其进兵;一面在九里山下安排十面埋伏,终困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不得,愁闷饮酒,醉卧帐中。虞姬巡营,听得四面楚歌,急告项羽。项羽疑楚军皆已降汉,抚爱骑乌骓马长叹。为解君忧,虞姬拔剑起舞,慷慨悲歌。汉军攻至,虞姬恐误项羽而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自刎乌江。汉遂灭楚,夺得天下。
该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事见《史记·项羽本纪》、《西汉演义》第七十九回至八十四回、明沈采《千金记》。最初,清逸居士根据清内廷本《楚汉春秋》改编成《楚汉争》,由国剧宗师杨小楼与尚小云演出。后齐如山在《楚汉争》基础上改编成现在的《霸王别姬》,由梅兰芳、杨小楼联袂演出,成为梅派保留剧目。后梅兰芳在上海又同金少山合演此剧,造就了一个“金霸王”。从梅兰芳赴美访问演出时起,由刘连荣演霸王,直至梅兰芳晚年。
《霸王别姬》是梅兰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构成梅兰芳表演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这出戏中,梅兰芳不仅塑造了一个古典美人虞姬的形象,更创造了一个载歌载舞的花衫行当。如果说梅兰芳的表演风格是“雍容大方、清新华丽、节奏准确、姿态优美”,那么这一立论通过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更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首先看虞姬的扮相,古装头套,顶插如意冠,颈戴金项圈,白色绣马面裙子,明黄圆领半肥袖上衣,外穿鱼鳞甲,系腰箍飘带,披珠串改良云肩,罩黄色绣花斗篷,足穿彩袜、彩鞋。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任何扮相的艺术形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既清新亮丽而又沉稳从容。
京剧最善于用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在《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不用复杂的板式,仅用点睛之笔,“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南梆子]和“劝君王饮酒听虞歌”的[西皮二六]及虞姬与项羽诀别时唱的四句[哭相思],以简洁大方的行腔,配合廓远清幽的词意,勾勒出楚霸王妃子虞姬既雍容华贵又温婉贤达、潇洒从容的气度。
剧中的“剑舞”是梅兰芳的一大创造。虞姬归属花衫行当,其舞剑不同于武旦、刀马旦那样以冲、溜、狠取胜,而以动作优美、刚柔相济、寓情于舞见长,再佐以徐兰沅先生出神人化的京胡曲,形成一种乐舞并重的完美艺术境界。这次的整理本特附“舞剑说明”,这是1955年拍摄此剧舞台艺术片时,梅先生持剑边说边舞,对舞剑的表演细加分析说明的文字记录,是十分珍贵的'艺术文献。
项羽在剧中当然占有重要地位,他不是草莽英雄,也不是一般的武将,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因此一般演员难以胜任。杨小楼躯干伟岸,声如裂帛,饰演楚霸王无论台风、扮相还是气派、声势,无一不佳。金少山雄伟高大,声如洪钟,他扮霸王往台上一站,亚似半截黑塔,气度非凡,令人望而生畏。刘连荣虽不像杨、金那样特色突出,但其表演也是中规中矩,切合人物身份。
自梅兰芳《霸王别姬》问世,后学者不乏其人,一时间能否胜任此剧便成为验证“花衫”的试金石。梅门弟子中的李世芳、言慧珠、杨荣环、杜近芳都擅长此剧。其他派别中人如雪艳琴、章遏云、吴素秋、李玉茹、李砚秀也皆有上乘的表演。后学演项羽的演员中分武生和花脸两个行当,武生中应推高盛麟、李万春当先;花脸行中的刘奎官、孙盛文、袁世海、景荣庆也颇得观众的喜爱。
京剧霸王别姬出处2
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大营之内,兵少食尽,四面楚歌,于是项羽对劝说虞姬逃离,但是虞姬为了表决自己的真心以及不拖累项羽,选择了自杀,项羽痛苦不已后携带虞姬尸首以及士兵渡河,却遭遇汉军,最后他自刎乌江,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
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
霸王别姬来源于西汉初年,西楚霸王项羽被百万汉军困于垓下大营之内,而项羽身边只有八百名的壮士,兵少食尽,夜里四面楚歌之声,人心皆背楚,项羽夜不能寐,解酒消愁,对美人虞姬道我是必败定死无疑,你长的漂亮,刘邦肯定不会杀你。
项羽感叹自己空有一身顶天立地的力气,但是不能打败敌军,于是发出虞姬虞姬,为之奈何的悲壮叹息,虞姬为了不拖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所以选择了自杀。
项羽痛哭不已,此时的他已经了无牵挂,将虞姬尸首带在身旁,带领800名壮士渡河,遭遇汉军低拼命抵抗,最后准备度过乌江之时,他却选择了放弃,自刎身亡。
京剧霸王别姬出处3
京剧十大名曲是
1、霸王别姬(折子戏)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秦末,楚汉相争,[2]韩信命李左车诈降项羽,诓项羽进兵。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
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得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迷路,至乌江,感到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
2、白蛇传(旦角折子戏)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人陈六龙编《雷峰塔传奇》。清人著有《义妖传》弹词。
3、定军山(折子戏)
《定军山》是依据《三国演义》第70回“……老黄忠计夺天荡山”和第71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叙述蜀老将黄忠,当曹操攻打西蜀重镇葭萌[jiāméng]关时,发挥老当益壮精神。
向诸葛亮讨令拒敌,打退敌将张郃,乘胜攻占曹军屯粮的天荡山,后又再接再厉地用计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夺取了曹军大本营所在的定军山。
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中国唐朝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故事,经过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创作、表演而广为认知,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
5、借东风(折子戏)
《借东风》是京剧传统经典剧目,叙述:曹操伐吴,兵扎长江。庞统献连环计,诱曹操钉锁战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计。
然时值隆冬,独缺东风,难将火势引向曹营,周瑜因之忧思成病。诸葛亮料定甲子日东风必降,因借探病之机向周瑜建言,自称能借得东风。
6、金玉奴.洞房(旦角折子戏)
《金玉奴》是戏曲传统剧目,亦名《棒打薄情郎》,取材于《古今小说》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豫剧皇后陈素真、京剧大师荀慧生的早年剧目,还有评剧、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川剧有《棒打莫稽》,徽剧、滇剧均有《红鸾喜》。
7、空城计(折子戏)
《空城计》又名《抚琴退兵》,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该剧目在剧情上通常前接《失街亭》,后接《斩马谡》,合成《失空斩》
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
中国豫剧《大破天门阵》是原河南省豫剧院二团根据京剧移植过来的一个剧目,经豫剧大师唐喜成,豫剧大家吴碧波、杨素真,豫剧名家杨志礼、李文斌等联袂演绎后,可谓红极一时,很快成为豫剧的一个保留剧目。随被全国豫剧界所搬演。
9、苏三起解(旦角折子戏)
《苏三起解》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10、让徐州(折子戏)
《让徐州》根据《三国演义》第12回改编的历史故事。
叙述三国时期,曹操围攻徐州,徐州府君陶谦将刘、关、张三兄弟请来解围,痛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行,并待为上宾,诚恳邀请刘备主持徐州政务,以表示自己对汉王朝的衷心。
刘备表示心领,但他决不能接受这个请求,暂留小沛。无奈,陶谦苦苦哀求,关羽、张飞也帮助劝说,刘备这才勉强应允。
【京剧霸王别姬出处】相关文章:
霸王别姬京剧发源地07-11
京剧中的披合适那个京剧角色07-08
霸王别姬在哪个城市07-11
京剧经典唱段欣赏07-10
京剧的装扮特点07-07
京剧唱腔介绍07-07
京剧知名唱段07-08
京剧装扮的特点07-10
京剧的起源特点07-11
最著名京剧选段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