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比喻什么

时间:2023-07-30 08:11:08 知识 我要投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的人。

  狐假虎威比喻什么1

  《狐假虎威》是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八单元课文第二十一课。

  《狐假虎成》是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的。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滑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为4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老虎抓住了狐狸。“正在寻找食物”说明老虎很饿,急着找东西吃。“窜过”“扑过去”说明动作发生很快,时间很短。狐狸快速地跑过,还是被老虎抓住,说明老虎很凶猛,要把狐狸当作食物,揭示了狐狸危险的处境。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自然段)讲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眼珠子骨碌碌转”, 表明狐狸的狡猾,一下子就想出了主意。“扯着嗓子”说明狐狸内心很恐慌,却还要装着很神气的样子。“你敢吃我?”狐狸用反问的语气,除了装神气,实际上还是一种试探。

  “老虎一愣",说明老虎本以为吃狐狸是理所当然的,被狐狸的反问吓住了,觉得很奇怪,不敢立刻把狐狸吃掉。

  狐狸口气很大,用“老天爷”来威吓老虎。“派” 说明它和老天爷之间的关系很近。“你们百兽的首领”,说明狐狸不在百兽之中,并且要比百兽高级,晴示它要比老虎还要强大。如果老虎吃了它,就等于和老天爷作对,如果说之前狐狸的反问有试探的意思,这次“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是对老虎非常强硬的威吓了。

image.png  

  狐狸的.谎言奏效了,老虎松开了爪子,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美餐。这时候狐狸还不能逃跑,因为它一跑,老虎就会立刻识破它的骗局,最终又入虎口。它能做的, 是乘势而上,借老虎的威风吓跑野善,以假象彻底打消老虎的疑虑。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狐狸必须让老虎亲眼见识一下它的威风,才能让老虎完全折服于它。“我带你......”“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明狐狸假装做出一副百兽首领的架势,向老虎炫耀它的权势,说话的语气应该是很傲慢的。

  第三部分(第七至八自然段) 讲述老虎跟着狐狸去森林的场景。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是因为它心里有鬼,故意装作很了不起的样子,同时也说明它特别有把握,相信老虎一定会上当。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则说明老虎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很困惑,想看看周围动物的反应。这几个词把狐理和老虎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惟妙作肖,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小动物们对狐狸大摇大摆的样子很“纳闷”,说明狐狸平时没有这么神气,动物们并不怕它。但看到它后面有一只大老虎,撒腿就跑,说明他们害怕的是老虎。动物们的反应表面上验证了狐狸的话,让老虎以为是狐狸的“威风”吓退了百兽。

  第四部分( 第九自然段)讲述老虎被骗的结局,揭示事情的真相。老虎从之前的半信半疑,到现在完全受骗,信以为真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对“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意思的解释。“假”就是“借”的意思。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特点——狐狸的狡 猾和老虎的愚昧。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 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和老虎的“一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起来趣味盎然。

  狐假虎威比喻什么2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的故事告诫人们,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弄清真相,不然,就很容易被狐假虎威式的人物所蒙蔽。

  这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狐假虎威比喻什么样的人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

  小成语,大道理。

  “狐假虎威”要不得,为什么呢?现代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假借“虎威”,或许能蒙混过关、胡弄一时,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最终会被淘汰的。

  我们没理由去学狐狸的狡猾,也不希望自己傻逼到成老虎那般的凄美,还真以为狐狸为百兽之王呢?对不对?!既然如此怪怪的,又如何被狐狸践行成为了事实呢?历史上的“狐假虎威”,就是现实中的真人真事。

  战国年代,在楚国最昌盛的时候,北方的各个小国将领都惧怕楚宣王手下的一员大将昭奚恤。

  楚王不知原由,心生疑惑,便请问朝中大臣们。

  当时,有一位叫忆乙的大臣向他讲了一故事:从前在深山老林里有一只虎,它饿急了,正寻食游走着。

  忽然发现一只狐狸很悠闲,心想:“这下好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它。

  ”果不其然,老虎纵身扑去,抓住了那只狐狸。

  而当它张开大口欲食时,略显惊恐的狐狸睁眼说起话来:”虎子,你敢吃我?”“为啥不能吃呀?”老虎很奇怪。

  于是,那狐狸又接口道:”我是天帝派使下来做百兽之王的?”“哟呵,你大王呀,是真的么?”老虎疑惑不信。

  这一下,问题来了,想不到机警的`狐狸又发话了:“不信?我让你瞧瞧。

  我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看一看哪个兽兽见到我有不害怕的?”听其言,观其行。

  老虎跟着狐狸走向深林里,半道上,兔子、野猪和狼等,乍一看见狐狸很惊喜,像久违的朋友,没什么顾忌、也不避让。

image.png  

  但不多时,都脸色惊变,快速地落荒而逃,因为它们窥视到了狐狸身后的老虎。

  由此可见,“狐假虎威”是狐狸太狡辩,连老虎都不明就里地上了当,但从客观原因上来分析的话,为保命就假借一下。

  这就是小国人怕楚大将昭奚恤的原因有楚宣王的兵权在他手里。

  历史上的典故有了,那这个“狐假虎威”一词又岀自于哪里呢?出处原文《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个历史记载,很明确地告诉人们:依仗着别人的威势来欺压或吓唬别人的人,其实自己就真没有什么本事,徒具华丽的皮毛。

  总之,成语“狐假虎威”一词的内含丰富、哲理性很强,既讽刺了借别人之威势行招摇撞骗的人,也嘲讽了那些被别人利用又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成语“狐假虎威”一词出自哪里?宣墨来作答“狐假虎威”:成语,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里的一篇寓言故事。

  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之食我,是逆天地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是战国时期极其有名的一则寓言故事。

  在当时,楚国非常强盛,其相邻各国皆惧之。

  楚宣王究其原因,相邻各国皆曰,他们都惧怕楚国大将昭奚恤,楚宣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怕的该是我楚王啊!这时一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讲述了这则故事。

  最后说:“他们看似害怕昭奚恤,是因为大王您的兵权掌握在他手里,而实际上他们畏惧的是大王您的权势呀,他这也是在狐假虎威啊!”这则寓言流传极为广泛,可以说是家喻戸晓,妇孺皆知,狐狸凭借自己的小聪明,保得了小命一条,但其狡诈的手段绝不能使其改变虚弱的本质,技俩一旦败露,肯定会受到百兽之围攻,弄不好还会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食。

  后来人们就用这则寓言故事,比喻那些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的势力小人,干尽坏事,其结果都是下场可悲,为人们所唾弃。